远程学习满意度研究:新进展与新趋势
2011-12-29黄复生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12期
【摘 要】
学习者对远程学习的满意度是衡量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外关于远程学习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其中,概念模型研究主要聚焦于信息技术对远程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研究重在寻找影响远程学习满意度的因素。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今后研究的可能趋势。
【关键词】 远程学习;学习满意度;概念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2—0041—04
远程学习满意度是指远程学习者对学习提供方提供的学习服务质量的评价意见和体验感受,与此相关的研究属于对远程教育的评价研究,即对远程学习服务质量的价值评判。此类研究不仅体现了研究者拥有的以学习者为本的理念,更能在实践中帮助相关机构改进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洞察学习者的情感世界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远程教育是一种对学习者的服务,一切工作都要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学者提出,要以学习者的需要和满意度为核心来构建远程教育的价值评定标准,要重视他们在远程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作用。[1]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远程学习评价主体的不断变化,学习者的满意度正在成为衡量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2]目前国内外关于远程学习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下面加以详述。
一、概念模型研究:聚焦信息技术
对远程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当前关于远程学习满意度概念模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信息技术对远程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旨在发现信息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会从哪些方面影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或学习成效。
1. 关于电子化学习满意度模型构成变量的研究
南开大学的白长虹等在2006年根据国外相关文献提出了电子化学习满意度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包括系统质量、交互质量、内容质量、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意愿和学习满意度等八个变量。研究者认为,系统质量、内容质量和交互质量构成电子化学习系统整体服务质量,并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影响学习者的持续使用意愿以及学习者的满意度。该模型的基础架构来自于Davis的科技接受模型(TAM),将电子化学习服务质量作为外部变量,同时增加感知娱乐性因子,将之作为对学习者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3]
2. 关于电子化学习成效衡量指标的研究
Knowles (1970)很早就提出学习满意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愉快感受或态度,学习者高兴的感觉或积极的态度是“满意”,反之则是“不满意”,学习满意可以用来解释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动机和结果。[4]Long (1989)认为学习满意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愉快的感受或态度。[5]Martin(1994)认为满意是指个人对获得经验的期望和实际感受到的经验之间的一致性,当学习者所感受到的等于或超出所期望的,便觉得满意;反之,则不满意。[6]许多行为领域的研究者都认为满意度会影响学习者未来的使用意愿和行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可以把学习者看作顾客,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产品或服务,学习者如果获得较高的满意度,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再次使用的意愿和较少产生抱怨。[7]有学者认为,满意度是学习者是否持续学习的重要指针。[8]
3. 关于远程教学和面授教学学习成效的比较研究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