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春插上音乐的翅膀
2011-12-29张宁
人民音乐 2011年4期
10年12月22日晚,寒冷的冬天虽已来临,但北京音乐厅内却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青少年题材)征集评选颁奖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民族管弦乐新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是第二次举行了,但专门限定为“青少年题材”的作品征集,尚属首次。朴东生会长曾解读这次活动的主旨说:“当前民族器乐的发展,创作是重要的环节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新的民乐作品、多元化的创作手法不断涌现,但要真正达到民乐大繁荣、大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新作品、好作品,特别是有关青少年题材的作品。当前的校园民乐团队呈蓬勃发展的趋势,许多团队都强烈要求有适合青少年演奏的作品。组织这次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繁荣民乐艺术,解决青少年题材作品稀少、好作品更少的问题,推动民乐作品的创作。”
音乐会在一段辽阔自由的旋律中开始,这是《小巴郎畅想曲》的引子部分。乐曲以中国新疆塔吉克族、维吾尔族传统调式及音乐素材为依据创作并展开。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一、引子。高音笙等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音色及扬琴的琶音和弦乐的铺底,描绘着美丽的帕米尔风情。二、如歌的中慢板:曲笛的二部主题演奏,大提琴、大阮的拨弦,钢片琴及乐队的助奏以及大提琴声部齐奏的出现,使乐曲情感再度升华。三、载歌载舞的行板:运用了塔吉克族音乐元素及特有的7/8拍节奏,加之弹拨乐及民族打击乐(手鼓、铃鼓、中国大鼓的鼓心与鼓边的交替)的演奏,形成了鲜明的强弱、动静对比。四、欢乐沸腾的快板:呈现了孩童生命的活力和大自然的生机。五、慢板的变化再现:再现了变化的颂歌主题,使音乐更加辉煌,充满激情。
《卖杨桃》:作品主题主导动机源自福州童谣《卖杨桃》的叫卖主题和前奏的行走主题。两个主题时而并置,时而对峙,并贯穿全曲。发挥福建地方特色乐器的表现性能,突出民族乐器特有的表现力,如特色乐器三弦、板胡、唢呐、拨浪鼓、木琴以及人声的运用,增加了因乐器演奏法而异的各声部的个性化。
《西喇木伦河畔》:乐曲的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引子在弦乐颤弓和弹拨乐起伏流动的三连音背景下,分别由中音唢呐和笛子奏出宽广悠长的旋律,一下就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草原。在流动的伴奏织体下,一段深情如歌的旋律进入主部,这是一首赞歌。中部先是在弦乐伴奏下由四胡、三弦奏出一段乌力格尔(一种蒙古族的说唱艺术)的音调,热情诙谐幽默,接着中音唢呐奏出一段非常阳刚朝气蓬勃的乐段,加之弦乐、弹乐连续不断的在旋律上下快速穿越的四连音,就像展示了一幅小伙子们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场景。经过弦乐多声部的呈示之后,乐队进入热烈的快板——再现乌力格尔的主题。之后乐队逐渐形成高潮,以广板、全奏再现了主部的赞歌的旋律:宽广浩瀚,充满了激情以及对美好未来无限的憧憬。
《冬不拉与热瓦普》:全曲共分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四个部分。辽阔自由的牧歌式的散板引子,由笛子奏出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演变的优美而舒缓的旋律,飘扬在乐队丰满的和声背景上,使人联想到天山脚下绿草茵茵的牧场是那么美丽而令人神往。接着的慢板是歌谣体的二部曲式《冬不拉》,分别由冬不拉与乐队逐步呈示,之后则由独唱唱出原汁原味的民歌《冬不拉》。快板是欢快的回旋曲式。具有鲜明的欢腾歌舞性质的主部主题之后间插了对比性鲜明的具有歌唱性的第一维族舞曲和独具特色的5/8节拍的第二维族舞曲,之后又回到主部主题。快板的第二部分由第一维族舞曲加花变奏而显得更加热烈,之后回旋的主部主题在配器上加入了唢呐声部,犹如狂欢歌舞场面的呐喊的音调。尾声把乐曲推向高潮,在乐队齐呼“亚克西!”中结束。
《走向未来》取材于少儿歌曲《七色光》,描写了新世纪中国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第一部分:“灿烂星空”。钢片琴与管钟的交替出现及两次调性变化的技巧运用,展现了儿童稚趣丰富的内心和对色彩斑斓世界的热爱。第二部分:“感悟春天”。小军鼓弱起渐强的出现、定音鼓的助奏、各种打击乐的进入,直至乐队的弱起渐强,加之定音鼓连续四小节的强奏,将情绪逐步推向高潮。同时,马林巴的主题变奏、笛子与弹拨乐的跳跃性穿插、弦乐的主题变奏跟进以及现代打击乐时尚的节奏,展示了少年儿童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的性格。第三部分:“走向未来”。“七色光”主题由慢渐快的乐队合奏,气势恢宏、富有豪情,呈现出对美好未来无比的信念与向往。
《丝绸之路》:作品充分发挥民族器乐的乐器性能、音色特点及演奏手法,运用西域音乐多元的调式特征,吸取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各种时尚元素,使作品呈现出色彩斑斓的乐队效果。充分利用弹拨乐器在演奏上的推拉划音,使作品在融入印度西塔尔琴元素的同时发挥民族乐器独特的律制特点。音乐以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在不断的变化中,以简约主义的方式,在蕴藏内在力量的同时逐步达到乐队辉煌的音响及审美心理的高潮。
《岳母刺字》采用京剧的音乐素材,通过“往事回忆、母子情深、刺字铭志”三个音乐段落,以戏剧性的手法叙述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传说。采用京剧的板式变速结构,以西皮“导板、三眼、原板、散板、快板”等唱腔音乐曲牌为主线,穿插武场音乐的“导板头、慢长锤、急急风、夺头、长锤、撞金钟、凤点头、紧锤、乱锤”等锣鼓经和文场音乐的各种伴奏及其过门。旋律发展采用了“多线条、支声式”的组合方式,形成戏剧性与抒情性并重的民族交响音乐语汇。
活泼、优美、纯净、向上……音乐会像一股扑面而来的春风,又像小花散发出的阵阵清香,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平时难得体会到的童趣、童真。这次征集的作品大多题材内容贴切,风格清新多样,戏曲、民歌等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及对作曲技法的多元探求多有所见。据朴东生会长说,在应征作品中,也有些作品一味追求前卫现代,追求新奇的技巧技法。旋律是作品的灵魂,忽视旋律的作品不仅群众听不懂,也不利于创作水平的提高。在技法上既借鉴西方创作技法,又与民族乐器很好地结合,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民乐创作中青少年题材作品的匮乏有目共睹,这一次征集评选活动所呈现给我们的新作品,相对于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这次活动在展现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创作新成果的同时,能够推动更多的作曲家,特别是年轻的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们去作新的努力。
附
第二届民族管弦乐
新作品(青少年题材)
征集获奖名单
银奖
《岳母刺字》(房晓敏)、《丝绸之路》(姜莹)、《走向未来》(赵弟军、张列)、《冬不拉与热瓦普》(景建树)、《西喇木伦河畔》(张翰书)、《卖杨桃》(黄忠钊)。
铜奖
《小巴郎畅想曲》(赵弟军、张列)、《青年随想曲》(高原)、《热情奏响》(杨春林)、《风起舞动时》(陈明志)、《乘风龙》(穆祥来)、《读书台》(蔡东铧)。
优秀作品奖
《刘胡兰》(房晓敏)、《阿里郎》(郭一、景建树)、《湘土风情》(黄巧)、《紫荆颂》(邱少彬)、《散叙之序》(蔡东铧)、《校园晨曲》(薛礼、郭一)、《正气歌》(杨春林)、《春游》(易果平)、《鹰之舞》(穆祥来)、《草原节日——那达慕》(张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