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身人

2011-12-29樊艺璇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11年3期

  日历告诉我,已经是2011年初了,可冬天还是赖着不走。死皮赖脸地陪着它的死党,还有一个“隐身人”。(把看不见的风比喻成隐身人,有创意)
  早上起床后,听到门“砰砰”地响,我以为有人敲门,赶快把门打开。(用耳朵听到了风的声音)只见院里那棵半枯的树正歪着身子,用它的树枝撞我家的门——树怎么会动呢?肯定是讨厌的隐身人正在摇它。(开始观察风中事物的变化)只觉冷嗖嗖的,我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窖里。我知道,这位可怕的家伙果然来了!他用“冰刀”狠狠地刮我的脸蛋,并飞快地经过我身边,溜进了屋内。(触觉同样不可忽视)
  我被隐身人害得直打哆嗦,赶快把门关上,才把他赶了出去。可我回头一看:天哪,“隐身人”才来了这么一下子,家里就变成这样了!垃圾桶倒了,垃圾到处都是;昨天才擦的地,又盖上了一层尘土。(风带来的变化,概括性地写)
  我去上学时,“隐身人”还在拼命搞破坏。他来到大街上,“呼——呼——”,一刻也不停下。人们看不见他,又非常怕他,都竖起领子,手缩进袖子里,戴上帽子,口罩。他还不肯停下,一刻不停地飞呀、跑呀。(拟人的写法,令文字特别好看,很吸引人)
  路边的树木也很怕他,枯草也很怕他。当他唱着狼叫般的歌奔驰在马路上时,树木和枯草都向他点头哈腰,仿佛在迎接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小树见了他,一弯下腰,迟迟不肯直起;大树见了他,枯枝乱晃;就连有着“像战士一样”美称的松树、柏树也弯下腰、低下头,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枯草被“隐身人”折腾得死去活来,有的干脆躺在了地上。(具体地描摹,与第三段的大致勾勒相应生趣)
  “隐身人”来到我身边,弄得我连呼吸都很困难。用鼻子呼吸吧,吸进去的又是冷空气又是沙子,难受死了。用嘴就更别说了,张一下就是一口沙子,别说呼吸了。(到此,五官都积极地调动起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风,感受风)
  我把手缩进袖子里,不敢伸出来。如果我伸出来了,回报我的便是针刺似的感觉。(看似闲笔,实则再一次强调观察者的主观感受,使全文角度更加丰富)
  唉,我想你已经猜到了,这个“隐身人”就是风,可恶的西北风!(揭开了谜底。整篇作文结构新颖,创意迭出)
  杨老师点评:怎么样,小作者果然把这个看不到摸不着却察觉到的熟悉事物描绘下来了吧?她非常灵活地运用刚刚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不时地转变观察角度,不停地改变写作手法,不断地把风的不同侧面呈现给我们。像风一样,她的结构不受束缚,开头设置了一个悬念,直到结尾处才交待答案,印证读者的猜测。写作嘛,最怕闭门造车,如果大家都能像小作者一样,走近或走进自己所观察的事物,全方位多侧面地仔细观察,不拘一格地运用写作技巧,就一定能把难以把握的事物写得如此清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