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1-12-29张小宁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6期
摘要:文章详细论证了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找出当前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最后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建议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体制效率不断释放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令世人瞩目。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5%。物流业的发展对服务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地位上将最终取代第一、二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兴旺与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现代物流业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公共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有效的物流业政策,加快物流业发展,提高物流业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尽快使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缓解资源能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要求。
现代物流的突出核心作用是能够系统整合、优化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降低耗费、加快周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二、当前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
(一)物流业自身缺陷
物流业的特性看具有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性、垄断和过度竞争等特性,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这是因为物流资源经营中会出现很多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对物流的整体宣传。物流资源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的外部性。物流资源的市场化会导致程度不一的市场垄断行为;同时市场化经营还可能导致过度竞争,这是因为物流产业不具备进出无障碍的特性,物流设施开发的沉淀成本或专用资产太多,一旦需求不足就会导致过度竞争,造成投资浪费等不经济性。信息不完全也会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在物流业中表现很明显,即物流经营者和企业之间针对物流设施不具有对等的信息,经营者对自己产品信息掌握的相对较多。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供给不足。这都需要政府以强制的角色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二)整体发展水平低
现阶段,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与世界先进物流大城市比较,尚有很大差距。国际上,如德国的物流成本已经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下降到6.5%,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在运输电子产品的成本上要比美国高出40%-50%。我国物流在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物流布局、物流网络、物流技术含量、现代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物流业占GDP5.5%,同期,美国、日本、法国和韩国等相对发达国家,其物流业已占GDP的三成多。可见,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
(三)整体管理水平低
我国“重工业、轻服务,重生产、轻流通”等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依然存在,对产业结构呈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体经济发展趋势认识不够深刻,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而且我国现代物流经营规模小,组织程度低,经营规模总体偏小,管理尚欠到位,经营不够规范。现代物流业行业的发展千差万别,形态各异,给宏观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前物流业特别是个体服务业在发展中的不规范现象如违法经营、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三、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支持
资金投入。作为起步阶段的物流要实现超高速发展,必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财政支持。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为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加快现代物流业。必须坚持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与支柱产业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抓好扶持成长,对发展较快的县、区,加大支持,培育典型,示范引导,为其他县发展提供样板。要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加大物流业前期投入力度,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升水平做好将来物流业发展工作,促进现代物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发展物流业的导向资金,用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支持物流业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财政在物流业引导资金原有规模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和物流业发展需要,规定财政支持物流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持物流的资金投入逐年有大幅度增长。
加强组织。促进合作,要打破行业、企业界限,提倡打破行业界限的物流企业联合,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大力提高物流组织化水平,推进物流布局合理化,推进物流共同化,共享物流规模效益。通过兼并重组,资源优化,培育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
(二)实行税收优惠
实行税收扶持。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物流企业在省内设立的跨区域分支机构,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不设银行结算账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并与总部计算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经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物流企业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进行税收筹划。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是国家允许并提倡的。物流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在法律、法规允的范围内,实施税收筹划,选取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申报纳税,与依法诚信纳税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提倡税收筹划和教育纳税人诚信纳税,都是国家加强企业的税收管理,培养企业的纳税意识,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促进税收增长的重要手段。
(三)企业转型应立足现有资源
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确定转化为哪一种类型。但要转化为一、二类,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覆盖全球的销售与联系网络和大量的专门人才,以及长期的国际实践。应该承认,我国具有如此雄厚实力的企业不多。因此,绝大多数都应该首先仍然向第三类转化,即由传统的第三类向第三类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然后,再创造条件,转化为第二类。为此应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强化竞争力。而更重要的是采用联合战略,包括横向联合与纵向联合。横向联合是与同类企业联合,化敌为友,降低经营风险。纵向联合是向上下游延伸,采用联合战略,巩固市场,扩大竞争力。联合当然可以利用各种纽带,但是,比较可靠的纽带还是资本,即联合以收购、兼并、合并等方式为宜。可以说,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物流业的重组。
参考文献:
1、李勇.论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角色[J].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