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探讨
2011-12-29马红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6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针对传统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一个以企业经济效益、价值创造能力、社会效益为评价目标,基于工业企业综合统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关键词: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财政局、国家经贸委三家联合颁发的“关于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评价标准”颁发后,多年来在我国国内的工业企业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促使各工业企业对照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的评价标准,不断改进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当今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迅速发展,现有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的评价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在某些方面显露出一些评价不够全面、完整等不足之处。特别是未能反映企业资本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效益,对此本文就如何“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内涵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即工业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物质效用。
经济效益,即人们在经济方面得到的利益,它是通过资金、成本、税收、投资收益等价值形式反映,它主要通过价值形态方面综合统计指标和财务指标综合反映和评价。
物质效用,是指对社会具有的效用,它是通过生产的产品劳动量、品种、质量、服务来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种需要,它主要从使用价值形态方面来考察评价。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营质量的宏观概念。它是从投入产出对比关系上反映工业品投入、产出、销售、价值创造整个过程总体效率的高低。因此从工业的再生产循环看,工业经济效益要考察工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广义的经济效益,不但要看本企业和局部的经济效益,还要看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对社会经济效益。
由于工业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到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很难用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反映描述。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整体情况,制定一套较为全面、完整的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要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过程的各个不同的方面和各个不同的环节与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评价和考察,从而体现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内涵。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指标体系设定原则
由于各工业企业的情况不同,构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全局性原则;易度性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设定
根据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我们认为应从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偿债变现能力、营运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能力、产出效率、产销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设定指标,形成一套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盈利能力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利税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税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人均利税(元/人·年)=利税总额÷全年平均人数
发展能力指标: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元/人·年)=工业增加值÷全年平均人数
资本增值保值率(%)=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100%
偿债与变现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创新能力指标:
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科技开发费投入率(%)=科研开发费用÷销售收入×100%
价值创造能力指标:
经济增加值改善度(%)=当年经济增加值÷上年经济增加值×100%
社会责任能力指标: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总资产×100%
投入产出效率指标: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100%
产销衔接指标:
产品销售率(%)=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通过以上的各类统计指标与财务指标可以全面客观反映、衡量、评价一个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可以反映工业企业是否有后劲,是否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投入市场以满足当今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指标功能分析
第一,对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创利税,该三项指标可充分反映企业的全部资产、人员、成本费用的投入能达到多大的获利能力和水平,也是充分体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
第二,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资本增值保值率,该二项指标是衡量企业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与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反映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是否有后劲的主要指标。
第三,偿债变现能力的评价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该三项指标主要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与风险性的状况如何,没有安全性的盈利是不能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不具战略性的短期行为。
第四,营运能力的评价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该二项指标主要是分析企业在一定的投资规模下,如何利用管理的技巧来发挥营运的效果,在不减少企业的盈利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资产存货和应收款的占用量,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以达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新产品产值率、科技开发费投入率指标是衡量企业是否不断有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科技费用投入率是反映企业科技开发投入的情况,过去由于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过程上,而不放在创新过程上,特别是国有企业较为明显。
第六,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改善度指标是反映企业利用资本创造财富价值的水平,企业创造的利润只有超过了所有资本成本,才算达到了赚钱的基本预期。
第七,社会责任能力指标: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都担负着较大的社会责任。社会贡献率是反映企业对职工负责基本福利、社会保险各项净利润、应交税金等是否能按期到位,这一指标是反映对社会贡献的程度指标。
第八,产销衔接指标:产品销售率是反映企业是否生产适销对路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综合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各指标标准值、权数)
评价和考核指标的标准值,可根据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统一划定。其各项指标的权数的确定可根据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轻重程度不同给确定(有待专家、评定权衡后确定)。以下就根据某企业的各类统计数据资料摸拟设定的标准值、权数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某企业2009年统计基础数据资料为例并进行统计评价分析:
基础数据资料:利润总额:6385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3万元;应交增值税:6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00311万元;主营业务成本:77217万元;新产品产值:69261万元;工业产品总产值:97096万元;工业增加值:24218万元;平均应收账款:10215万元;产品销售产值:97040万元;经济增加值改善度:99.54%;平均存货:13470万元;营业费用:216万元;管理费用:16922万元;财务费用:-387万元;工资总额:9296万元;劳保退休统筹:1183万元;其他社会福利支出:2803元;利息支出净额:0万元;应交所得税:1574万元;应交其他税:0万元;总资产平均余额:91875万元;流动资金:60942万元;流动资金平均余额:58609万元;负债总额:50868万元;资产总计:95631万元;期末所有者权益:44764万元;期初所有者权益:38886万元;科技开发费:6551万元;企业平均人数:1631人。
根据上述资料试算如表1所示。
四、简要分析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通过对该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分析可以看出,该企业,2009年总体经济运营状况处于比较优良运行状态,综合经济效益比较理想,有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营运能力、创新能力、偿债变现能力、发展能力并对社会作了较大的贡献,但同时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投出产出率较低、科技投入较低、总资产贡献率与资本增值保值率未能达到标准要求。
从整个15项经济指标值的计算来看:共有12项指标值达到和超过了工业企业社会平均先进水平的标准值;但仍有4项指标值,尚未能达到标准值。
未达到标准值项指标有:总资产贡献率:说明需要在现有的资产中,尽可能多的增大利税额的实现数额,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发挥现有的资产应有作用和贡献;资本增值保值率:企业应提高净资产的实现,以达到应有的增值保值能力;科技开发费用率:企业应需要注重科技开发的投入,以确保企业有一定的后劲;工业增加值率:企业应需要控制各项费用的投入,以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上述“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探讨”,我们是在根据工业企业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并参考了有关方面的有关资料后,结合当前国家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情况下,萌发的一种想法,仅是我们对改进和完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一点探讨而已。
说明:资产负债率为逆指标,在计算综合指数时需分别处理。如果指标值≤60%,该项指标指数计为7;如果指标值>60%,则该项指数按“(指标值-不允许值100)÷(60-不允许值100)×7”来计算。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