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食品公司浅析企业信用管理建立的迫切性

2011-12-29史力翔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6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逐步迈向信用经济的时代,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重要。在银行信用管理、个人信用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之中,企业信用管理尤为脆弱,从而凸显出其建立的迫切性。
  关键词:食品安全;企业信用管理;科学信用管理模式
  
  契约型经济下,信用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尤其是企业信用管理。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福布斯》撰文指出,企业家们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更在于包括企业诚信、信用、人格品质在内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超越财富数字,更要注重财富品质。因此,企业信用管理的建立有其迫切性。
  最近的“皮革奶”、“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人民大众的担忧。民以食为天,食品问题永远牵动着大家的心。若我们真正理解《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那么就会反对“牺牲信用获得眼前财富和自利最大化”的观点。其实,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究其根源之一是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信用管理。在2011年的“两会”中,也有人大代表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其实,有些地区已经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把握食品安全关。事实上,各个企业都存在企业信用管理的迫切性。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含义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因赊销产生的风险,增加赊销的成功率。主要内容包括收集客户资料、评估和授信、保障债权、账款追收等方面。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各种问题有:从企业与企业间来看,三角债、借贷恶性循环;从企业与银行来看,企业借贷能力较弱、短贷长投、贷新还旧;从企业与政府来看,偷漏税严重,主体纳税意识比较薄弱;从企业与消费者来看,信息披露不实、以次充好、压质压价、坑蒙拐骗等违背职业道德行为;从内部职工来看,有的员工为一己私利危害企业利益。据调查,在企业的各项失信行为中,拖欠贷款、货款、税款占76.2%,其次是违约行为占63.2%,再次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占42.4%,还有披露虚假信息占27.3%、质量欺诈占23.5%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占13.3%,价格欺诈占11.1%等。从具体来看,企业缺乏内部信用管理体系,缺乏基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信用销售策略,企业的外部信用制约机制有待提高,还有信用拥有企业和信用接受企业对信用的认识均有待提高等等。而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企业信用管理状况更健全有效。
  三、案例比较分析
  (一)关于厦门中盛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1、概况。在2010年9月启动的厦门市诚信示范企业评选活动中,厦门中盛位于诚信企业榜的前列。该企业一直以质取信,以质守信,打造“盛洲”质量品牌,在员工中强化“中盛创品质一流,盛洲为健康加油”这一质量方针的教育。十七年来,在省市的两百多次抽检中,质量均是百分之百的合格。
  2、分析。该该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无不体现着该企业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管理上的努力与坚守,着重于事前的信用管理,把好质量关,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自己负责,将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企业自己坚持诚信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信用文化管理,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该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信用管理部门或机制,但是其各种行动处处时时围绕着企业信用,而且,该企业有建立自己的标准的信用报告,从而引导着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相信该企业要是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制会有更好的效果。
  (二)关于天津中盛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1、概况。因涉嫌大量倒卖代客户存储的棕榈油,天津中盛成为众矢之的,巨额款项使之成为“中国粮油第一案”。具体分析下,其实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以“商业信用”为敛财工具的骗局。受害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栽倒在宁波杉科和浙江协凯两家企业委托的信用证上。他们以进口棕榈油为名,向其他企业借用信用证额度,由其他企业开具信用证,将油存放在天津中盛粮油,再以低价迅速转卖套现资金。
  2、分析。一方面,天津中盛与宁波杉科、浙江协凯企业本身信用的缺乏为了自己的私利制造假的信用证,造成受害企业的巨大损失。这就是商业道德的严重缺失,在物质利益的巨大冲击下,企业高层利益相关者在观念和精神上出现了自我约束的真空地带,“守信不如失信”的观念逐渐滋生。另一方面,由于受害企业自身对信用管理的缺乏,尤其是事前信用管理,没有严格对客户企业或合作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建立信用档案,并对客户状态不断追踪,然后进行科学的授信分析,因此,引发了严重的信用风险,导致了巨额损失。
  (三)关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1、概况。该公司用信息化手段整合集团内部的管理资源,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大财务管理体系,用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将高科技手段用于企业管理。在信用管理上,该集团对其各公司的外部客户进行了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管理,信用额度有集团集中控制,对控制额度及账期的单位由商务总公司的信用管理员负责进行系统维护。在具体控制时按管理的力度不同分四种信贷管理方式,分三级划定控制的风险级别。
  2、分析。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尤信用管理)相结合,对企业资源实时灵活的维护、控制和优化,提升了企业内部的协同效率,提升了对成本与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可见,信用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其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结——企业信用管理的好处
  1、个人方面。一方面,对消费者来说,可以获得货真价实的商品,放心购买所需的物品。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员工来说,通过信用管理可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企业的利益。
  2、企业方面。一是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实现产业升级,提供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和部门体系,使之协调发展,同时获得信誉良好可以有长期合作的客户,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早前就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和企业信用的关系。二是可以提升企业文化,形成好的企业形象,打响企业品牌,赢得市场,实现双赢。三是可以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可以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对社会。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相关企业行业的信用建设,提升社会总信用水平。同时,是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的助听器,与银行信用管理和个人信用管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四、企业信用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外部环境
  1、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基础,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提供保障。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法律是诚信的外在的规定性,诚信是法律的内在的规定性。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法律是诚信的权力支柱,诚信是法律的精神支柱。可见法律保障及其重要。
  2、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方式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精度和深度,进而提高监管水平。如可以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建立监管小分队,实时分地区分部门监管。
  3、发展提高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力与水平,为企业制定真实公正的信用评级报告。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评级公司发展不健全,相对应国外的标普、穆迪等大型评级公司来说,我国的评级机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总体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政府部门或相关协会可以定期召开信用教育,宣传信用文化,使信用深入人心。
  
  (二)内部环境
  企业可以采用“3+1模式”:将信用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不可分割的管理阶段,并在前期建立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在中期建立债权保障机制、在后期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同时,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全面管理与信用有关的各项工作。这种管理模式被称为“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相对来说,事前管理尤为重要(见图1)。
  1、针对企业内部的高级领导或权力人员应定期进行业绩与信用调查,高层人员应该自我约束,严格遵守商业道德;对于企业员工,要定期进行信用文化教育,对于信用良好业绩优良的员工实行奖励;反之,对信用状况差且危害企业利益的员工实行惩戒。
  2、在机制方面,事前应建立和维护客户信用档案,利用5C系统等评价客户信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档案体系,并动态追踪客户状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公司。选择专业素质高的调查人员从各个方面对客户资信进行查找,可定期或不定期。总之,事前的调查建档是至关重要的,是从源头上选择信用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事中应对客户的信用申请进行审批,用财务评估法和信用评级法对客户信用分析,调整对客户的授信额度,进行科学授信。事后对商账追收与管理,对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或金额大小或收回的可能性分类,从而避免花费过多的收账成本,然后知道相应的追踪程序,最后,不论账款是否收回,都要事后总结,撰写总结经验和信用报告。
  3、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守信的制度。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严格执行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在其下设立信用风险控制部门,严密防范信用风险和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维护企业利益。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迫切性。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存在这很多的问题和缺陷,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刚刚起步,企业内部根本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信用管理措施,企业管理者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企业应当建立起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通过制订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债权保障,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监督,以实现企业的效用最大化(见图2)。随着国家社会的重视,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信经过各方面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前景大好,未来的信用体系会越来越完善和健全。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信用——伦理、文化、业绩等多重视角的研究[M].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