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及对策
2011-12-29李莉佳曾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6期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阶段,中小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的双重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文章针对中小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对策
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产量支撑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一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一、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分析
第一,企业缺乏高层次人才。中小企业人才方面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总量偏低,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偏多,经济管理类人才较少,企业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低,影响企业外在形象和长期发展;计算机网络人才缺乏,在信息化管理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工作效率低;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小企业的发展不稳定。
第二,企业缺少核心技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制造业为例:其中绝大部分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利用别人现有的技术,复制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根本不愿意在技术上投入资金,其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无法超越市场上现有的水平,无法取得竞争优势。
第三,企业管理不善。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呈现出两种管理方式:一是不注重管理,甚至没有管理理念,成天都是忙于事务,就事论事;做管理,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发生什么事情,就处理什么事情,没有预测,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更没有时间去研究管理,去寻求系统的管理方法。二是有规章,有制度,但是一纸空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专责”岗位责任制并坐到的企业比例仅占27.02%,基本做到的占59.11%,部分做到的占11.08%,还有27.9%的企业没有指定岗位责任制度。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分析
第一,银根紧缩,融资难。为了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型的货币政策,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2月24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以来第二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0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次调整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中小型金融机构准备率则升至16%,达到历史高位。这些宏观调控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让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觉得日子难过了,有的无所适从,有的锐气尽失,甚至停滞不前,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通货膨胀,成本高。我国近几年物价指数呈大幅上涨趋势,尤其是能源资源价格普遍上扬,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使得通货膨胀已是不可避免。以油价为例,仅2010年一年时间,国内成品油价格4次上涨。油价的上涨虽然只是中国近年来物价上涨的冰山一角,但是造成影响是全方位的。运营成本的增加,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企业内外体制不畅。目前,发改委下属中小企业司,难以完成对全国中小企业行政管理、制定政策、协调各部门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造成现阶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被分割在国务院、发改委、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龙治水”、干预过多、服务不够、自相矛盾的问题,有限的行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从企业外部体制来看,也存在着诸多弊病。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三、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一)改变中小企业业务内容的“杂”、“乱”、“散”,整合业务和组织化构架
1、对外“抱团抵御”。通过企业间的“合力”突破实现产业链整合,增强企业乃至行业抗风险能力。
2、对内“协同效应”,实现1+1>2。中小企业强烈的“功利”目的使得各个区域的经营业务惊人地雷同。
3、对资本运作的驾驭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要合理预期扬长避短,重拾“新型老业务”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挖掘企业发展的内部空间
1、中小企业的管理多是“家族式的传统经营,决策和执行的集中难免增加企业风险,河南省已经有民企出让控股权以引进先进管理经营团队来做大企业市值的先例。
2、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的中小企业将转型的视野明确指向中国市场,而非局限于在国内“等待”机会和空间。
(三)企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和突破也是关系企业战略制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业务+独特的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为主体公司配套,可以由主体公司担保得到银行信贷。而如何与全球性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各类资本结合,以及了解企业生态,关注政策,去打造一些缺位企业,补充完善中小企业现有生态又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狄娜.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J].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