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日经贸关系

2011-12-29王蓓蓓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0期

  摘要: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严重影响是中日之间的关系。1972年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现如今中日经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尝试对中日经贸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日经贸;ODA;摩擦
  一、中日关系良好的开局
  两国的经济关系在良好得形势下开局,1972年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当时的贸易额是10.39亿美元,到2001年达到892亿美元。日本已经变成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01年开始,中国变为日本的贸易第一出口国,日本也成为中国的第二投资国。截至2010年底,中日贸易额达到3018亿美元。日本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直接投资也从沿海开始逐渐转移到内陆各省市,另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直接投资的增加也使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进入了良好的循环。
  二、中日贸易及投资
  中国经济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态势,2000-2010年GDP一直持续8.3%以上的高增长态势(见图1)。这种高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源于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日本作为世界企业的先头部队,以低成本制造业为据点直接对中国进行投资,中国的工业生产和贸易额显著扩大。现在中国成为空调、照相机等工业品的最大生产国,被称为“世界的工厂”。中国贸易中五成都是与外资投资有关。
  
  
  三、对中ODA
  日本对中国政府的无偿援助也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体现。日本政府对中国提供ODA(政府无偿援助)的开发资金已经达到3万亿日元。这些借款用于中国的交通、能源开发、农业设施及环境保护等40个重要项目建设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引进外资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外,ODA中的无偿援助部分为中国建立了一些学校、饮水等利民工程,中国提高改善教学条件和居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用ODA资金建立了一些城市的地下铁路,修建了机场等,这对改善人们的工作出行条件和扩大运输等都发挥了作用。到现在为止,日本政府承诺的借款占其他国家承诺中国政府借款总额的40%,占到第一位。在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同时给日本带来了很多好处。由于ODA资金开始时主要用于完善中国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也有利于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有利于两国扩大贸易。
  四、中日间的贸易摩擦形成开始
  2001年4月17日,在日本内阁会议上,决定对中国进口的大葱、鲜菇、蔺草席三种农产品实行暂时紧急进口限制开始,拉开了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诱导日元贬值来抑制进口中国产品、以检疫手段来限制进口中国产品等方法。从2002年开始,日本政府利用不同的标准,对中国产的蔬菜进行残留农药的严格检验。加入媒体的炒作,中国进口日本的蔬菜产品更被夸大成了“毒菜”。在几轮的磋商过程中,中方一直坚持认为,日方禁止进口的措施违反了WTO规则,日方规定的残留标准过于严格并且不科学,这是日本在使用技术性壁垒限制进口中国产品。现今检疫问题已成为中日经贸摩擦的一个新焦点。
  五、中日政治关系对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中日关系是“政冷经热”,自2001年以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再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在近些年来,年均增长水平低于中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也低于中国整个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水平,中日贸易已经从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降低到去年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另外,目前的这种政治关系影响了两国一些经济合作项目的研究和探讨,对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双方必须做出努力,拿出诚意,改善两国这种政治关系冷的局面,以避免使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受到更多的影响。同样,日本也应当理智地对待目前紧张的政治关系,努力使中日经济贸易关系不要受到太大影响。
  六、中国“威胁论”到中国“特需论”
  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经济复苏其中之一的原因在于对中贸易出口的增加,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使得日本经济得以复苏。这样的论调也有人提出过。对于造船、钢铁制造业等日本较低迷的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经济需要的原因下,也越发变得重要起来。与之相对应的数年前为日本人屡次在日本媒体中提出的“中国威胁论”随着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的日本经济也开始有了中国“特需论”的提出。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以后,日本对中国的物品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人力费上涨、生产制造行业重心外移、国内仅剩服务业,弱化了国内经济等原因等是否造成日本经济的“空洞化”,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会产生怎样互相影响等问题需要长期关注。
  展望未来,在中日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立足眼前,着眼未来。认真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中日经济关系也会前途一片光明。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世界的和平,共同促进中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