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提升黄冈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思路初探
2011-12-29田苗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0期
摘要:文章在分析农产品品牌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黄冈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对打造黄冈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思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品牌战略;特色农产品;黄冈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时常见诸报端的食品安全问题越发让百姓们对每日必不可少的农产品更加关注,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购买带有品牌标识的“绿色食品”、“无公害瓜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日益受到百姓青睐并正成为一种消费时尚。纵观国内林林总总的农产品,归宿各不相同。有的陈列在超市货架,有的进入高档酒店,有的远达大洋彼岸,也有的只能安静放在乡村市场的角落。在这些农产品中,大多数的价值和价格是保持一致的,但也有很多品质一般却价格不菲的,也有优质却无法卖出高价的。这种情况让人们意识到,如今农产品的竞争已由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品牌意味着市场和效益,打造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农产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黄冈地区以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那些结合地方实际,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农产品品种称为优势特色农产品。由于农业生产十分依赖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因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引起的资源要素的差异性,会极大影响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以茶叶和水果为例,产地很多,但品质差异却很大。黄冈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京九铁路贯通黄冈9个县市区,长江水道流经黄冈6个县市区。京九铁路和长江水道交汇黄冈,使黄冈独具“上路迅达南北,下江即通东西”的区位优势。黄冈西邻武汉天河机场,东邻九江机场,沪蓉高速公路纵贯东西,三座大桥横跨长江南北,构成了水路、铁路、公路、空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此外,黄冈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光热界限分明。光照丰富,雨量充足,这些都是农产品生长的有利条件。
黄冈地区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大部分已被人们所熟知。如罗田板栗曾获外经贸部出口产品优良证书和国家经贸委金龙奖,其产品行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通过对罗田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板栗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麻城老米酒经有关部门化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健脾胃,舒筋络,消痛化瘀的功能。配以中草药,还能祛治风湿,医治瘫痪,深受人民群众欢迎。英山茶叶以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清香宜人深受客户欢迎。罗田茯苓以坚实皮细闻名,药用性能好,曾有九十六斤重的“茯苓王”,在广州博览会上展出,令外商惊叹不已。还有糯米堆花酒、楚香酒、蘑菇、石英石、娃娃鱼、茅山螃蟹等等均在省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这些都可作为打造黄冈农产品品牌的独特资源。
三、品牌战略提升黄冈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思路探索
(一)转变观念,强化品牌意识
黄冈地区有很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这在当地是尽人皆知的。在传统农业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过去,黄冈地区农产品并未强调品牌,即使有,消费者也了解不多。尤其是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观念影响下,黄冈特色农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意识不浓,导致部分特色农产品的省内外的影响力不够广泛。因此,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因为品牌本身体现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作为黄冈地区农产品的供应者,要想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务必要精心创建品牌。其次要宣传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实践证明,扩大品牌知名度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农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不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就无法占领市场。只有在保证质量和特色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知道本地区的特色产品,农民才能增收。
(二)实现生产规模化和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升品牌竞争力
生产规模化和质量标准化是树立农产品品牌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产的规模化就无法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没有质量标准化就不易体现农产品品牌的优质和特色。同时,随着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若没有健全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处理商检、交接和贸易纠纷方面就缺乏统一合理的依据。这一点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方面,要致力于摆脱条块分割的局面,改变由于分散经营造成的品种杂乱和标准不统一的局面。
(三)加强精深加工程度,提升黄冈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黄冈素有“大别山粮仓”之美称,是农业大市,在人们日益要求农产品的营养、安全、快捷和有特色的今天,建立生产基地进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一方面可以通过产品本身的加工增值,增加黄冈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黄冈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王爱红.实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