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2011-12-29刘常青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1期
摘要:要保障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首先要完善国有资产的安全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各种加强其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展
新时期,我们必须重新研究和思考如何立完善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这是作为一个资产管理者的责任,并且要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加快国企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目前,一些小企业的改革基本完成,但一些大型企业仍承担着职工养老保险行业统筹、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甚至公安、司法等重要职能,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确定时间,积极落实政企非开,加大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力度。对于能够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中外私人资本等参股,将它们逐渐改变成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对于已经改制但不规范、国有股过大的企业,需要进行第二次改造,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股等途径,改变国有企业股份过于集中的现状。对国家未来要投资建设的新企业,要多方吸引社会投资,组成国有资本控股和其他所有制资本共同参与的股份制企业。
第二,加紧培养选拔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才。国有资产管理人应该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要注意它们的职业化特征,培养、选拔、引进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要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要求,不再启用主管部门统一运筹的传统方式,实行市场化的经营者竞争聘任制,在社会市场中选择有相关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由出资人任命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由法人财产权代表任用企业经营者,由企业经营者选聘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广开渠道,打破企业、地区、行业、所有制乃至国家界限,参加社会公平竞争力、测评和严格的考核程序,面向全社会进行选择,择优录用,但整个程序都要经过社会公示,受整个社会的监督,保证其公正、公平。
第三,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审计工作监督包括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就是对工作内容的内部控制定期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时,应该有独立的管理者,并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当然也可以在监理会中设置审计部门。建立审计委员可以加强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做到事前审计、专业审计,保证董事会对经理层工作的有效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从国家的审计能力处罚,国家审计可以与社会审计联合审计,通过社会审计机构对国有资产营运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或特定的事项进行监督,发挥社会监督职能。但国家审计机构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对社会审计工作结果进行检测和验证,并最终裁决。外部审计的重点在于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以及企业的经营预算,还有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行为等。
第四,构建财务监督制度财务监督可以通过创设财务总监解决。财务总结可以采取聘任制,即由董事会聘用财务总监;也能实行委任制,即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委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代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财务总监是独立工作的,不受领导的影响和限制,薪酬与福利与委派方支付。财务总监通过会计信息流,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主要监督执行财经制度的合规性和会计活动的真实性。
第五,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督体系。中国特色的国资监督是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国家各级政府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完善三方面的监督:首先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听取本级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以及国有资产监督情况,把全国各类国有资产的监督纳入统一轨道,实现统一管理;其次是社会监督,依法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提高透明度,也创造良好的,各级人员积极参与的环境;再次应加强和完善纪检、监察、组织监督以及外派监理会人员的协调工作,整合有效资源,努力探索实现综合监督有效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六,建构并完善社会中介组织。一是提高企业自律程度、校正和减少微观经济的无序失范行为。主要的社会总结组织包括:商标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计量和检测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等。这些中介组织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承担一部分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并保证为国家政府单位的各项职能发展服务,促进企业在一个合理的竞争环境中发展。二是提高市场和社会有序程度、建立微观活跃秩序。这一类的社会组织主要有:公证和仲裁事务机构、社会保障机构、人力资源调节和配置机构、社会救济慈善机构、消费者利益维护机构、各类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的基金会。这类机构直接服务于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为政府排忧解难,为创造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国资监管部门要更新管理理念,认真思考、与时俱进、创新体制。通过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完善监管制度。通过实施上述监管措施,努力保障国有资产的健康、完善使用和发展,确保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吴红卫.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J].中央财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