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叟齿话
2011-12-29鸣弓
书屋 2011年5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番孝道说辞,把珍爱自身(包括每一根头发在内)和孝敬父母联系起来,不无道理。一般而言,父母的心愿首先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换言之,你自己身体健康,每个零件都是父母原装,省得让老人牵挂,那就是尽孝道。
不过,这全身零件中,有一个并非父母直接所授,因而也就不是与生俱来,却是后天生出的奇特构件——牙齿。“齿为骨余”,是古人的训读。《说文》释齿:口齗骨也。象口齿之形。颜师古曰:齿者总谓口中之骨,主齰齧者也。至于牙与齿的区别,《字汇》定义“上曰齿,下曰牙”,好像有点牵强。现代似乎是口语多叫“牙”,“拔牙”不说“拔齿”;书面语常称“齿”,“唇齿相依”也不宜说“唇牙相依”。
赤子初来人世,并没有牙齿,出生后六至八个月,乳牙下切牙始生,到两岁至两岁半,二十个乳牙长齐。由于个体不同,乳牙生长早晚也不尽相同。六岁左右乳牙开始渐次脱落,“光荣退休”。倘有个别不自觉分子死占着位置不让,絮絮叨叨说要对顶替它的恒牙“扶上马,送一程”,那就要强行拔除它,否则就可能妨害恒牙的成长。换牙古语称作“龀”。《世说新语》有则故事:张吴兴年八岁,始龀。有人故意挑逗说:“你口中为何开狗窦呀?”张随口回道:“正好给先生们从这儿出入嘛!”那位先生本想拿小孩缺齿寻开心,反取其辱,该。
恒牙大部分在十四岁左右出齐,这是人的第二副牙齿,共有二十八至三十二颗。其第三磨牙萌出最迟(在十八至三十岁时),因称迟牙,学名第三大臼齿,长齐了共计四颗。此齿长出时人类心智已经趋于成熟,乃有“智齿”之名,旧称齻牙。这四颗大牙姗姗来迟的原因,科学的解释是,随着人类食物日益精细,牙齿的磨耗日益减少,导致智齿的萌出时间推迟到成年之后。《北齐书·徐之才传》记载一则有关智齿的轶事:武成皇帝高湛智齿生出,就此垂询于御医,邓宣文以实相告,说是迟出的大牙,很正常,多数人皆如此。皇帝听了一脸不高兴,狠狠揍了邓御医。善机辩的弄臣徐之才闻问,连忙跪拜,口诵贺词:“英明伟大的陛下,祝贺您啊,您新长的贵牙叫‘智牙’,生智牙的人绝对聪明长寿!”高皇帝闻言,龙心大悦,重赏了徐之才。尊重科学讲实话受罚,溜须拍马说假话得奖,围绕皇帝“智牙”生出,又一次验证了官场这一显规则。规则背后的决定因素,说白了其实是最高的脑残!
人类犬牙的退化,也是“用进废退”的规律使然。犬牙,学名犬齿,俗称虎牙或者尖牙,本是哺乳动物吃肉所用,位于门牙之侧并高出其他牙齿平面的那四颗牙。人类的犬牙已经严重退化,几乎“泯然众牙”矣。非但如此,乳牙下岗后,邻近恒牙萌出向空隙处“横向发展”,强行挤占了虎牙的位置,及其萌出时反而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只好在唇侧高位谋发展,从而突出于牙弓的外面,由是形成了部分人颇不雅观、不笑自露的大虎牙,爱美的少男少女们必欲拔之而后快。看动物世界,大型猫科动物,四颗虎牙何等锐利,何等壮硕威猛,令其它动物望而生畏。就是牙族朋辈,哪个胆敢侵占虎牙的位置?此无他,那四个牙中的“巨无霸”太重要了,是牙主生存发展的第一利器。张牙舞爪,炫耀的首先就是那四颗大虎牙。不过说到底还是万物灵长的人类厉害,他们没有杀伤力强大的大虎牙,但却可以“武装到牙齿”。据说海盗除两手持武器外,嘴上通常还咬着一把刀,即此典之所出。与武装到牙齿的人相比,狮虎们的大虎牙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更何况,人类利齿还能“噉名”,尤为猛兽所无可企及。
尽管人类犬牙普遍退化,但也有个别强势反弹的。报载印度东北部坦巴得地区的一八岁农家女孩上牙床长了两颗“狗牙”,本来是遗传学中的返祖现象,却被愚昧的父母及所有村民视为不祥之物。为了“避邪免灾”,她的父母竟将她嫁给了邻居家的一条狗,婚礼举办得正式而且隆重。这桩天下奇闻,无疑是犬牙引发的悲剧。
牙齿对准目标上下一合,称之为咬,由于“咬”与牙齿有关,故其古字都从“齿”,如“啮”、“齮龁”等;如果上下牙齿错位,咬合对不准,那就“龃龉”了。牙齿是进食的第一关,因而也就是健康的重要保障。牙好胃口好,吃吗吗香。年轻气盛重要表现之一便是齿少心锐;而衰老的标志之一则是齿落舌钝、齿豁头童,头发脱落了,牙齿也掉了,一副老态。唐代有个专擅“精神按摩”的朱前疑,屡次向武则天上书,称“梦”颂圣躬健康长寿,其中之一是“梦陛下发白再玄,齿落更生”。你瞧,白头发变黑了,脱落的牙齿竟然新生了。返老还童,不正好和万岁奶奶想到一起了吗?女皇帝一高兴,立即赏美丽谎言制造者一个驾部郎中官。
据说健康老人的标准之一是,八十岁仍有二十颗健康的原装牙齿。真要达此标准,殊非易事。盖坚硬的牙齿在吃喝最前线冲锋陷阵,死磨硬咬,受伤的概率必然高。最可惧最常见的牙病是龋齿,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引发的细菌性疾病。它不惟腐蚀毁坏坚硬的牙齿,甚至还可能诱发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刚强的牙齿竟败于微弱的细菌,的确启人深思。“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韩愈的诗句道出了刚与柔的辩证关系: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诚如先哲老子所言:“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牙齿的色泽及生长状况还关乎容貌的妍媸美丑。明眸皓齿、红唇白齿,自是女子貌美的标志,但“笑不露齿”的行为规范又使得美女们很为难,除了“掩口而笑”别无他法。而像登徒子妻“蓬头历齿”(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则是丑妇无疑。至若五代十国前蜀太子王元膺,“豭喙齙齒,目視不正”,一副猪嘴,齿牙外露,双目斜视,形象吓人程度可与小说语言“青面獠牙”相比。男人再丑陋,牙齿再难看,只要他愿意,就可咧嘴大笑,直至“齿冷”,也不会受到道德指责。
牙齿在说话中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前门牙脱落,说话漏风,吐字肯定不清。但把善于言辞归结为“伶牙俐齿”,那却有些“贪大脑之功”了,话语的智慧生动流畅和感人程度,取决于智商和情商,与牙齿的标致指数其实无关。“牙慧”也应该是“智慧”的表现。“咬文嚼字”,压根就用不着动用牙齿,靠的全是知识积累,乃至各种工具书以及现代求知手段谷歌、百度等。孙子荆误将“枕石漱流”说成“漱石枕流”,居然错出了一个“砺齿”(用石子刷牙)的典故。
在表情达意方面,牙齿作为情感的介质,亦有其特殊功用。龇牙咧嘴,大抵为凶狠或疼痛难忍貌。以牙还牙,是针锋相对;而嚼穿龈血、咬牙切齿,则是仇恨之极的表情。武周革命的功臣、杀人不眨眼的酷吏来俊臣被杀后,仇家争食其肉,须臾而尽,在昔日被迫害者的亲人心中,唯有用牙齿咬啮那个杀人狂的肉才解恨。岳飞抒发“臣子恨”的激昂诗句也是“壮志饥餐胡虏肉”。明代武官李可从用牙齿寄托忠君爱国情怀,颇为感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可从随军讨贼。临行前,拔一齿与妻彭氏曰:“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是年二月,在襄城战死。其妻葬其齿,曰“齿冢”。
《左传》故事:齐景公非常疼爱小儿子荼。有一次,齐景公陪荼戏耍,为了让爱子高兴,他口里衔根绳子,扮作老牛的样子,让荼骑着、牵着玩。不料,孩子脚下打滑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一国之主的齐景公,付出损伤前门牙的代价哄儿子开心,其人性的真实不乏可爱之处,且由此为父爱留下了一个“孺子牛”的故事。
为爱献出牙齿的不仅有父亲,更有情人。电影《爱情的牙齿》中有一个情节:一向谨小慎微的魏迎秋在与爱人钱叶红分手前,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用钳子拔下自己那颗被对方夸赞过的虎牙,送给她并说:只有疼才能让我记住你。你别说,这银幕上的“没齿难忘”故事,生活里真有实践版:台湾耕莘医院精神科主任杨聪财讲,曾有个男性为追求心上人,竟找牙医拔牙,将牙齿寄给女方表达“没齿不忘”的爱意,结果反而吓坏了对方。
比较而言,俞樾的“双齿冢”似乎更凄婉。六十一岁的俞樾开始掉牙了,他将自家落齿与珍藏多年的爱妻文玉的牙齿收存一起,埋而葬之,并撰《双齿冢志铭》记其事:“内子姚夫人遗有堕齿一,藏之至今,十有五年矣。余去年亦堕一齿,乃合而厝之俞楼之后,文石亭之前。”又作《双齿冢诗》:
他日好留蓬颗在,当年同咬菜根来。
残齿零落存无几,尽拟相从到右台。
牙齿在吃喝战线磨损受伤,是职分使然,无可避免。而因为说话受到突如其来的严重伤害,那就是专制政治侵犯“牙权”了。宋太祖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兴致正浓。有几个臣子称有急事求见,但是皇上召见后,他们上奏的都是些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由此很不高兴,责怪臣下何以拿了琐碎事务来打扰。一个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总比打鸟更紧急吧!”宋太祖听了更加生气,顺手抄起斧子,用斧柄狠狠击打那个人的嘴,打掉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把牙齿捡起来,放在怀里。太祖叱责道:“你揣起牙齿,想保留证据告我还是怎么着?”那个臣子回答说:“臣是没法去诉讼陛下的,但是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会把这件事情写进史书。”宋太祖闻此言,当即转怒为喜,物质奖励了那个大臣,以表抚慰。赵匡胤毕竟还算帝王里的明白人,对史官实录有所畏忌,对青史名声心存敬畏,才留下了这段关于牙齿的悲喜剧。倘谏诤的对象是秦始皇,能允许你“打掉牙往肚里咽”就算“宽大为怀”了,弄不好会连你吃饭家伙都毁了呢!
荀息一次感喟为后世增添了一个“马齿徒增”的典故,用以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马齿”也就成了人年龄的代称。但是,“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意思是做臣子的不允许察看为君主驾车的马匹年岁大小,用脚踢为君主驾车的马所吃的草料,违反此规定就要受到处罚。连御马的年龄也成了国家机密,皇帝的神秘和脆弱,确乎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