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每人每年购买20本书
2011-12-29余泽明
今日文摘 2011年1期
现在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只是中国的百分之一,让人惊叹的是:这样一个区区小国,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诺贝尔奖得主有14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领域面面俱到。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大家都玩过魔方,魔方的发明者就是匈牙利人。1974年,从布达佩斯科技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小伙子卢比克,想研究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他用一种特殊方法将26个小方块连在一起,每个方块都有一定的自由度,他吃惊地发现,将这些小方块旋转几次后,要想恢复原样几乎是天方夜谭!一年后,这个既有科学头脑、又有经济灵气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发明做成玩具,并且申请到专利权。匈牙利人的发明实在太多,数不胜数,比如圆珠笔、火柴、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匈牙利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
匈牙利还是“图书大国”。匈牙利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常年读书的人数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人每年购买20本书,读11本书。
匈牙利人的才智,源于这个民族与众不同的身份认知。匈牙利是唯一与亚洲人有亲缘关系的欧洲民族,但直到今天,就连历史学家也说不清他们根在何处:谁是他们的远祖?究竟来自哪个地方?在可以掐指细数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人来看,这种“无根”无异于悲剧。
然而,上海世博会匈牙利馆展出的一件雕塑,让人理解了这个民族:在倒悬的丛林下,匈牙利人又展示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发明——“冈布茨”(匈牙利语“球”)。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球,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只有一个稳定点和一个不稳定点的均质物体。它看上去颇像不倒翁,不过冈布茨是完全均质的,底部并没有内置的重物,它象征了匈牙利人在多灾多难中屹立不倒,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终极向往。想来,匈牙利人的根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文化含义中的;不是过去时的,而是进行时的。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智慧证实存在的价值。
(大宁《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