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炉

2011-12-29王明新

今日文摘 2011年6期

  李瞎子孤身一人,走街串巷,出出地摊,算命的本事算不上高强,糊口而已。李瞎子年纪越来越大,村人都为他以后的生活担心。但这种担心很快就化解了,因为突然有一天,李瞎子收到一张汇款单,整整三百块呢!汇款单上既无汇款人姓名也无地址。之后,这样的汇款单隔一段时间就会飘然而至,李瞎子再也不用出门了,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
  李瞎子无儿无女,也没听说国内有什么亲戚、海外有什么关系。汇款单天上掉下来的?全村人都纳闷,问李瞎子,他说他也不知道。这事慢慢传到县里,县领导指示宣传部: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做下去,而且不留姓名。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一定要找到这个好心人,好好宣传宣传,让这种精神在社会上发扬光大。
  调查任务落到了新闻干事小魏身上。
  根据邮局提供的线索,小魏一步一步追踪到一座大城市,并在这座城市的一所大学里找到了汇款人。汇款人三十出头,是位副教授。让小魏想不到的是,副教授也姓李,与李瞎子一个村。在李教授宽敞的客厅里,小魏采访了他。
  李教授说,十几年前我刚刚参加完高考,既担心高考落榜,更担心被大学录取后缴不上学费。我听说李瞎子家有个香炉,是祖上留下来的,据传是明朝宣德年间官窑出品,曾有文物贩子上门收购,价钱从几十块加到三千,但李瞎子没卖。后来,又有几个文物贩子上门,价钱最高抬到五千,李瞎子还是没卖。再后来又有文物贩子上门,看了看没出价,摇摇头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文物贩子上门了。
  我打上了这个香炉的主意。一天傍晚,我揣着一只破瓦罐来到李瞎子家,悄悄地把瓦罐与香炉放在一起。论辈分我该叫李瞎子爷爷。我战战兢兢地说,爷,你给我算算,今年我能不能考上大学,我有没有上大学的命?李瞎子问了我生辰八字。算完,我说要看看香炉,却捧起瓦罐故意一失手摔在地上。瓦罐摔了个粉碎。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让李瞎子臭骂一顿,甚至痛打一场。我一边捡地上瓦罐的碎片,一边不住地道歉。没想到李瞎子却说,娃,碎就碎了吧,反正我也不烧香,摆在那里我一个瞎子又看不见。我把瓦罐碎片收拾起来,丢进村后一条河里,心中暗喜:我成功啦!重新回到李瞎子家,我说,爷,您老放心,等哪天我有了钱一定赔您。李瞎子笑了笑说,说什么傻话呢娃,一个不当吃不当喝的破香炉,赔什么赔?你只管好好读你的书,打今天起就忘了这事。我抱起香炉离开了李瞎子家。
  五千块钱,别说对一个又老又穷的瞎子,就是对我们村里的普通人家来说,那时候也是个天文数字啊!就是这样一只香炉,我一“失手”把它“摔碎”了,李瞎子不仅连个“不”字都没说,还劝我从此忘了这事。老头儿真是太好啦!后来我顺利进了大学。我想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加倍赔偿他。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发奋读书,四年后大学毕业,读硕士,读博士,留校任教,直到今天。
  十几年过去了,那件事却一直像块石头压在我心上,让我一天也不得安宁。当面赔他吧,老头儿肯定不会要;再说那只香炉也无法用金钱衡量啊!给李瞎子寄那点钱,与其说是我在帮助一位残疾老人,还不如说我是在救赎自己。就是今天,我仍然不敢面对李瞎子那张脸——尽管我知道他看不见我。好几次回乡探亲,我提着礼物去看李瞎子,想当面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可就是张不开口!说着,李教授眼里涌出了泪水。
  小魏问李教授,当年那只香炉您卖了多少钱?您就是用那笔钱进的大学吗?
  李教授说,拿到香炉后,我去了县文化馆,找到文物鉴定专家,看它到底值多少钱。专家看了后说,那不过是一件现代仿品,原来的真品可能早被文物贩子掉包了吧。不过,这一切李瞎子毫不知情啊!我是靠政府助学贷款上的大学,后来在学校找了个打扫餐厅的活儿,放寒暑假就做家教,打零工。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每当我感到命运不公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瞎子。想起李瞎子,我就忘记了乡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终于完成了学业,考硕读博,留校任教,过上了比较优裕的生活。说着,李教授起身从书橱里拿出一只香炉,说,就是这只。虽然是一件现代仿品,但对我来说,它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真品。
  (夏雨荐自《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