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之死
2011-12-29月半江
今日文摘 2011年11期
提起苏联作家高尔基,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一个生于社会底层,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作家,苏联的政治家看到了高尔基巨大的工具性价值——可以利用他说自己想说又不便说的话,做自己想做而不便做的事。
1928年,在苏共核心层的授意下,苏联作协、社会团体、少先队员相继“自发”地给旅居意大利的高尔基写信,请他回国帮助提高苏联人民的文化水平。最后,苏联政府“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向高尔基发出热情的邀请信。
高尔基之所以去意大利定居,是听了列宁生前的劝告,但原因至今不详。无论如何,在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强大邀请攻势下,高尔基踏上了返苏的归程。
苏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高尔基的回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由斯大林亲自批示,拨给高尔基一幢宽敞的花园洋房和两幢度假休闲别墅。高尔基本人享受着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相当的待遇。与此同时,以高尔基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筑、社区、行政区也相继出笼。
自然地,被“糖衣炮弹”击中的高尔基,开始回报恩人。从1929年起,斯大林以高尔基为工具,完成了一系列剪除异己、粉饰太平的造神运动。这里试举一个例子:当时,曾有一名人犯从苏联索洛夫劳改营成功越狱,这人逃到英国后,向舆论公开讲述了劳改营虐待犯人的无耻暴行,弄得苏联政府十分难堪。于是,当局派高尔基去“调查核实”。1929年6月,高尔基核查了该劳改营。其间,他为犯人遭受虐待的惨状流下了同情的泪水。随后,高尔基发表文章,却说该劳改营“情况是美好的”。
不过,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优秀作家,高尔基的内心深处,仍埋藏着良知与理性。所以,高尔基开始挣扎,开始拒绝做事。在被他拒绝的事情之中,最重要的一件是给斯大林写传记的命令。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对此,斯大林十分不满。
1934年12月,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因被诬陷策划了对基洛夫的谋杀而遭到当局逮捕。稍后,高尔基接到指示:撰写署名文章谴责个人恐怖。高尔基对此十分清醒,他当面予以拒绝,并说:“我不仅要谴责个人恐怖,更要谴责国家恐怖!”
经过将近两年的考验和观察,斯大林认识到高尔基已经失去了作为偶像作家的利用价值。更为可怕的是,以高尔基的影响,如果让他继续发表言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被巧妙地谋杀在医院里,并安排给高尔基治疗的3名医生背上黑锅做了替罪羊。
(江业佳荐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