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然阁”工作室成长记录

2011-12-29翁云骞

中学生天地(B版) 2011年5期

  这里是坐落于杭州京杭大运河边的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在校园教学区的一个角落,有一个颇为特殊的图文工作室。略显拥挤的房间里,几位同学正忙碌地接着电话,或是在电脑上描画着些什么。
  别看工作室不起眼,这里“垄断”着杭州好几所中职学校的DIY产品设计制作业务。校牌、卡贴、个性台历、海报、文化衫……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几十位怀揣创业梦想的职高生几乎是白手起家,将“悠然阁”打造成了全省中职学校中数得上的创业品牌。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当理想遭遇现实
  严格说起来,悠然阁的历史还得追溯到好几年前。
  2007年,当时还在杭州中策职校就读的金秋瑶同学为了参加创业大赛,萌生了“私房书”的创意。 “在当今追求个性化的年代里,DIY(DO IT YOURSELF)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私房书就是帮助您打造一本属于自己的DIY书。”在一摞厚厚的策划方案中,金秋瑶对私房书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和论证。紧接着,她又跟几个同伴一块儿,着手组建了社团,取名“悠然阁私房书社”。
  出乎意料的是,第一笔业务很快就来了。一位60来岁的大伯,背着一只大黑包,急匆匆赶到学校,开门见山地要给自己“出一本书”。于是,大家立刻行动了起来,打听册本线装本、胶封本的制作成本,联系供货商,设计私房书的版式……当几个星期之后那位大伯拿走属于他的私房书后,大家抱在一起,开心地又叫又跳——似乎,一条金光灿灿的创业大道就在眼前等着他们。
  不过很快,残酷的现实就给了这群热情高涨的年轻人一次不小的打击。接完第二笔业务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内,都没人找他们做私房书。
  “还是高估了人们的热情了,毕竟,现在出版的途径多了很多,我们这种小打小闹的玩意没多少吸引力。并且,目标顾客群体的锁定是个问题,当初的计划,是希望能帮助那些爱写博客并且想把博客内容保存下来的人、文学爱好者、时尚青年等。可实际上,这些客户从了解我们到熟悉我们,最后下订单,需要很长时间。”社员们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因为缺乏经验和必要的人脉,除了向学校里的老师同学推销业务之外,似乎也很难找到更多的潜在顾客。
  没事情做,“私房书社”就几乎是一个摆设,不光是社员们没了热情,连金秋瑶自己也开始动摇了。刚刚萌芽的创业梦想,就要这么终结了么?
  
  寻找下一任社长
  随着“私房书”这个创意的夭折,在老师的建议下,大伙儿开始接一些普通DIY作品的业务。个性台历、马克杯、文化衫、海报……只要有需要,私房书社就会加班加点地做出来。
  虽然也遇到过不少难题,诸如,如何控制成本,如何保证印制的清晰度等只有实际操作起来才会想到的问题。不过,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总能在第一时间将难题解决。在之后的杭州市中职生创业实践大赛中,悠然阁还拿了一个二等奖。慢慢地,专程过来请悠然阁做东西的人越来越多,社团里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干将”——跑业务的、写文案的、做平面设计的,精通计算机技术的……
  不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很快,元老们都要毕业了,这个DIY书社由谁来接手呢?金秋瑶经过认真的考虑,挑选了一位社员,可是干了一个月后,他就主动放弃了;之后又选中一位,可也只干了3个月。
  关键时刻,电气班的胡海涛同学接过了这个有点烫手的山芋。不过,因为要准备参加第二年的高考,小胡表示只能当一个学期的社长,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后,他就自动解职。
  社长如走马灯似的更换,给这个年轻的创业社团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业务量减少,管理杂乱无章……甚至连几个骨干成员都会经常联系不上。差不多有半年多时间,社团都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中,连每年例行的星级评定也从原来的四星级掉到了三星级。
  “职校生相比于普高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可是,到底是缺少了什么呢?是自信还是领导能力?”中策职高团委的李老师在他的日志中这么写道。那段日子,他一直在物色人选,可惜总是不满意。
  “悠然阁”的前途似乎一下子变得渺茫起来,大家都不知道将来的社团会变成什么模样。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2008年,轮滑社社长金赞杨因为综合能力比较强,又精通计算机技术,被老师专门调到悠然阁,当起了副社长。不过,这个“任命”遭到了一些同学的反对:“他才来就担任副社长,是不是快了点,至少应该从底层做起嘛。”金赞杨心里也没底,毕竟,轮滑社只是个运动类社团,悠然阁可是以创业为宗旨的。不过,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考虑到社团名称与产品的关联度,金赞杨跟大伙儿一商量,将社团重新取了个名——“悠然阁创意社”,算是一次转型。此后,他又想办法跟校内的其他兄弟社团结成了“战略联盟”,在网上开起了淘宝店。这下,原本只在中策职校内有点名气的悠然阁创意社团,渐渐闯出了一条新路。
  “产品的种类更多了,而且,因为好几个社团结成联盟,无形中多了好多资源,业务数量急剧增加。我们甚至还把一些工作外包出去,让别的学校有时间、有能力的同学帮我们一起做。”
  2009年3月,西湖边举办杭州市首届中小学生手工制作圩市,金赞杨报了名。没想到悠然阁的卡贴和台历非常受欢迎,不一会儿就拉到了一笔3000元的订单。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发很大,为什么不敢把事业做得更大些呢?”金赞杨告诉记者,游击队总归要变为正规军才好。于是,他们想到了申请工商注册资格。
  不过,刚开始,小金就碰了一鼻子灰。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告知:在校高中生不能注册个体工商户。这让金赞杨很郁闷。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金赞杨很快找到胡海涛,希望能以他的名义注册一家“企业”,小胡爽快地答应了。
  随着工商注册的完成,大伙儿的干劲更足了。工作室承包了中策以及其他几所职高的校牌业务,还新添置了几台打印、打孔设备,每年的营业收入加一起有好几万。而学校也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大的支持,特地腾出了一间大教室给工作室用。2009年,凭借着悠然阁给出的漂亮成绩单,中策职高还被团中央列为“中职生创业实践平台”(全省仅两所)。
  “现在正跟杭州的一些大学‘谈判’,顺利的话,以后很多学校学习资料的印刷业务也会让我们做。还想跟浙江经贸学院的电蚂蚁工作室合作,在网站这块拓展一下市场。”金赞杨告诉记者,“另外,悠然阁近期最大的目标,是打造浙江省最优秀的DIY产品连锁店……这个计划已经在实施中了,等着瞧吧,嘿嘿!”
  
  ·采访后记·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记得,其实早在2009年,金赞杨就曾按受过我们《中学生天地》的采访,那时他刚进职高不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畅想,但同时也有着几许迷茫。毕竟,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他选择了不同的路。
  而在这次采访中,已经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的金赞杨,明显表现得更自信了。当被问及为什么要继续读大学,而不是直接开始职业生涯时,他告诉记者,“上大学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可以边学边做很多事情。与其马上工作,还不如继续锻炼几年。”
  才上大一的金赞杨可是个大忙人,作为浙江经贸学院创业协会的社长,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创业实践的机会,他东奔西走,常常连吃饭都顾不上。不过,即使如此,他最惦记的,还是“悠然阁”。
  “虽然现在情况好些了,不过,社会上对中职生还是有歧视的,觉得我们都是一群不爱读书的孩子,我想我们已经用行动证明,中职生也可以很了不起。”
  实际上,不止是金赞杨,比他大的金秋瑶、胡海涛……都在离开职高后继续着自己的创业路,有的开起了网店,有的跟同学合伙办起了公司、工作室。相比同龄人,他们更早地融入了社会,也更早地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势和不足。
  虽然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不过至少,在这些年轻人面前,一条条充满机遇的人生大道已经初现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