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引争议 等

2011-12-29

中学生天地(B版) 2011年5期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引争议
  
  ◆ 新闻背景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我们中国的《小学生守则》 “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更具体,也更有指导意义。真的是这样吗?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知识要系统掌握,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话是没错,但是,怎么样才叫“掌握”呢?
  比如我吧,虽然从小就开始背《小学生守则》,可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这些当然都对,可又有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的热爱、我们的努力是否到位?反观美国的学生守则,虽然很“啰嗦”,可至少是有实际指导作用的。“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多具体!当一个刚入学的孩子能很好地做到这条,相信他一定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学习产生兴趣。
  我特地在周围寝室做了调查:谁对《小学生守则》有印象?话音刚落,大家就都笑了。几乎没人记住,并且,也没人会花心思去记住这些守则。我们往往是被“要求”去看、去背一条条守则的,一旦考完,就立刻扔在一边。这样的《小学生守则》,实际意义何在?
  浙江大学木头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把中国的一些东西和国外的比,然后开始“兴高采烈”地抨击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外国的月亮真的那么圆吗?
  比如说“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吧,很多网友说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更好,因为“内容更加具体,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发展”。暂且不论这个所谓的美国小学生守则是不是真有其事,他们有仔细研究过我们自己的《小学生守则》吗?
  中美文化是有差异的,中国人相对来说,更加感性,所以体现在守则上,中国的《小学生守则》也比较宏观,不如老美的那么细致、那么有操作性,很正常,也没什么不好的。而且,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太深了,对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在脑海中树立一些道德和行为的原则是必要的。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60余年,中国的教育也一直在改革嘛,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等待中国教育的蜕变化蝶。
  宁波万里学院高腾达
  
  名校办起出国班,低龄留学成风潮
  
  ◆ 新闻背景
  
  “我不想让孩子整天做题、考试,有机会还是让孩子早点去国外。”这是一位家长最近在参加北京四中中美课程班咨询会后的感慨。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中学名校纷纷从高一起开设中外课程班。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都参照国外的标准,每年的学费为8~10万元,三年后,毕业生可申请就读数十个国家的名校。低龄留学似乎正成为一种趋势。
  
  说老实话,出国留学,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来说是“羡慕嫉妒恨”的。当我们还在紧张地备战高考,人家已经开始插上翅膀领略异国风采了。
  其实,我觉得只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不管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上大学,都没问题。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键是不能盲从。身边不少同学是看见别人出国,就坐不住了,好像不出去走走就out了一样,这种想法很可笑。
  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冯春炜
  
  在我看来,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而且自己有这个意愿,那么出国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起码,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究竟有没有必要花费巨额学费上各种出国班,这就看每个人的选择了。毕竟,出国仅仅是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
  留学之路是艰难的,但是换个角度想,这正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们班长就毅然选择了去澳大利亚留学。刚开始时她也很迷茫,连话都不敢讲,可没过多久,她就熟悉了那里的环境,现在还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海宁中学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