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进学校 课程整合巧落实
2011-12-29
体育教学 2011年11期
一、学校体育工作整体介绍
1.课程教学:立足小班 讲究效率
作为上海市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校,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体育学科也大胆尝试运用各种合作学习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注重对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上都有所发展,提高体育学科学习的效率。
2.特色创建: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篮球是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校之初,我们在认真分析各种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决定继承传统,继续打造“篮球”特色。我们在一二年级中开设普及性的“趣味篮球”课,在五年级开始“篮球实战”课,在普及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又和丛学娣少儿篮球俱乐部联手培养特长学生。
3.群众体育:小型多样 鼓励参与
身处中心城区,我们引进上海的弄堂老游戏,让学生在玩转游戏中得到锻炼;我们设计每日体育回家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自锻的好习惯;坚持每年召开运动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运动才能。
二、落实阳光体育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依据上海地区特点和学校的现状条件,我们选择了上海弄堂老游戏、中华武术和竹竿舞作为我校“阳光体育一小时”的活动内容。为了提高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的质量,我们采取了多条措施。首先是加强体育教研组自身的建设。我们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历史,请专家来校传授技艺;我们还通过开课交流、分享组内教师课堂实践经验,并做好反思,为改进提高提供实证材料。
其次,我们还争取外部的支持,如制度支持:学校有固定的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并将体育特色课程列入课表;又如专家支持:学校出资外请有特定民体项目技术的专家和老师,来我校直接对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训练和培训;还有不可缺少的就是文化支持:学校除安排体育教师主要负责外,还配备音乐、美术、综合和语文教师协助,以做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再其次,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依据循序渐进、积极鼓励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激励性评价、个性特色评价。评价包括对所学习的知识的反馈与运用,主要是在个人能力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对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分享也有评价,它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在讨论中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能主动地帮助他人。评价还涉及学习过程中的表达交流,它包括观察与思考、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成果表现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