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伯国家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研究

2011-12-29曾龙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10期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与表现
  美国人类学家卡勒弗·奥伯格(Kalervo Oberg)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提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文化休克是因为人们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标志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焦虑”。[1]
  文化休克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休克的主体是人。二是精神状态焦虑,即心理、情绪发生变化,并由此引发行为上的一些变化。三是主体环境发生改变。[2]
  继奥伯格之后,关于文化休克的理论研究不乏其人,如莱斯加德(Lys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