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大学德育教育探微
2011-12-29庞辉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10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德育教育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教育方法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西方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形成了一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有效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重视学科课程的引领作用
德育是指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1]。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科课程的引领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规定,任何专业的本科学生,必须首先学好文化基础课,到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课,其中基础课包括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课程。这类课程理论性都很强,以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开展教学。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还通过应用伦理学、道德推理等显性课程进行德育。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大学中各类应用伦理课程就超过1 000种,供各个专业的学生选修。英国的大学也很重视道德教育,大学的首要使命是进行绅士教育,职业训练在其大学使命中居于次要地位[2]。各科课程都是围绕绅士教育展开,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西方发达国家积极支持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德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政治活动方面,学生关注的主题主要是反对战争、保护自然环境、反对种族歧视、倡导男女平等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意识和责任心,促进个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观念以及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西方大学认为适当的社会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减少傲慢自负的心理,发展利他主义和自尊自重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职业的能力以及增强社会责任心。美国大学生经常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清扫落叶、担任义工或志愿者等。大学的研究生院也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据统计,哈佛大学50%以上的研究生参加过社会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包括到孤儿院义务担任教师、为中小学差生补课、访问老年之家和为社区机构义务帮忙等。
三、积极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
德育工作不能“空对空”,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指导性的德育教育,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美国约有一半的大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德国约有60%的大学生接受过类似服务。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主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西方大学的心理咨询指导工作颇有成效。
四、重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潜在影响
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潜在课堂,在提高大学生德育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西方大学特别强调校园文化和环境的建设,在校园的设计布局和景观建设中渗透<bdo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