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元文化教育的思想内涵

2011-12-29吕耀中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10期

  多元文化教育孕育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时期。在运动发展初期,多元文化教育强调的是民族教育,主要探讨各民族团体的历史、文化、科学、人文等,要求通过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的课程重建以反映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经验等。随后,欧美社会开展了多元民族教育运动,其目的在于改变学校环境,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学校享有平等的教育。到了20世纪80年代,英国及加拿大开始盛行反种族主义教育,旨在铲除学校及社会中出现的制度化种族主义。至此,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最初关注公民权和特定少数民族的特殊需要,扩大到通过改革学校教育,使来自不同民族、种族、社会阶层群体的学生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以此来保持和发展各民族文化,反映民族的多样性和平等性[1]。时至今日,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演变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代表着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
  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长期以来,学术界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教育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了界定。归纳起来,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如下。
  日本著名文化学者、九州大学的江渊一公认为,所谓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民族背景的青少年,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与移民等处境较差的社会集团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在尊重他们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2] 。可见,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追求全社会的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均等。
  美国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家詹姆斯·班克斯(James A. 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学校工作必须做出重大改革,使多种群体的每个学生获得在学业上成功的平等机会,提高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以及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素质。这些改革指的是涉及全部学校或教育环境的体制改革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改革,他把这一过程称为多元文化教育。他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应包括民族研究、多民族教育、反种族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等[3]。班克斯对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阐述获得了许多学者的认可。
  著名学者李·曼尼(Lee Manning)和劳拉·布鲁斯(Lerroy G. Baruth)在其代表作《儿童和少年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归纳总结教育学界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后,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界定必须考虑儿童和青少年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多元文化教育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典型的教育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教会学习者认识、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种族、社会阶层、性别差异、宗教信仰、能力差别、妇女等;二是使儿童和青少年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期形成在未来民主、平等与公平社会中工作时所必备的责任心和公共性。[4]
  在综合各种不同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