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与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职能的演变
2011-12-29王志强
世界教育信息 2011年10期
在实用主义影响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经历了从服务宗教到服务世俗社会的转变,经历了从间接、单一、低层次服务到直接、多样、灵活服务的过程,最终从社会的边缘移动到社会的中心,凸现了浓厚的世俗性和实用性,促进了美国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并改变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
一、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形成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客观实际紧密相连。美国早期的客观实际为实用主义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支持、现实准备和良好环境。
1.实用主义发展的动力:美国早期环境客观需要
16世纪,发起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了躲避本国国教徒的迫害,英国清教徒不得不背井离乡,迁移美洲,面对这片未经探索的原始的蛮夷之地,他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活问题,开疆拓土,创新发展,而不是坐而论道,空想守成。正如滕大春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序言中所说的:“理性主义向来尊重的有条不紊和一成不变,这时便受到怀疑。相反,革故鼎新和大胆尝试以及日新月异和敢于试验,却成为金科玉律。因为当时的美国如抱残守缺便是退化,是死路一条,唯有除旧布新才是成功和进步的康庄大道。”[1]
2.实用主义发展的现实准备:清教徒的精神信仰
清教徒认为,踏实勤奋的劳动是上帝赋予的天职,而“这种天职概念为新教教派提供了核心教义。这种教义抛弃了天主教将伦理训诫分为‘命令’和‘劝告’的做法,认为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2]清教徒注重实际、崇尚功利的态度,促使人们从出世的禁欲主义转向了入世的世俗主义,更关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而不是局限于修道院式的忏悔。
3.实用主义发展的良好环境:缺乏文化传统
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美国不管怎么说,实际上不存在阻碍进步或维护文化思想的传统。在新世界的平原上,和风一吹千里,根本不存在阻挡它或减弱它的力量的防风林。”[3] 传统文化力量的空白为新文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欧洲惯有的理性分析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经验主义所替代。
实用主义“切实可行、民主作风、个人主义、机会主义、天然形成而不漏人工痕迹、对未来抱乐观态度”这些特点,“奇妙地同一般美国人的气质一拍即合”。[4] 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示了实用主义的巨大作用,更加巩固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威廉·詹姆斯在结合斯宾塞自然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优点的基础上,将实用主义理论化,认为真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获得理解,实用性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继威廉·詹姆斯之后,杜威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