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高三政治作业要讲究“三结合”
2011-12-29林振发
中国教师 2011年4期
作业是高三阶段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训练最为常用的手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使用“出题、批改、打分”的形式布置高三政治作业。对这一形式,教师已经习以为常,学生久不知味,为作业而作业,导致作业失去了有效性。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布置高三政治作业要讲究“三结合”,即“规定和自主相结合”“师改和生改相结合”“学和用相结合”。这不仅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融洽了生生关系,给教师提供了更多、更有用的教学信息。
一、规定与自主相结合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个途径。自主学习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还存在于作业完成的过程。高三政治学科复习内容较多,有四个必修模块和几个选修模块,每位学生对各个模块熟悉程度均不相同。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对全体学生都安排相同的作业内容。这样,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效率很低。
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笔者突破了原有的作业布置模式,尝试了自主作业的形式。当然,自主作业不是教师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完成作业。为防止自主作业走过场,教师要对作业制订相关规定。
(1)作业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可以是教师当天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问点、兴趣点,也可以是陌生章节中的问题或同学间讨论的问题。每次作业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
(2)学生每周只做四次作业(一天一次),余下的三天时间,学生对四次作业进行总结,并把反思写在作业本上。反思内容不必像写文章那样长篇大论,但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哪怕只是一两句话的总结。
也许有人会问,对疑问点学生本来就不会,怎样去完成?实际上,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去实现的,但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去钻研,即使最终没有解决问题,过程也比结果更有意义。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作业针对性,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情绪,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钻研精神。
二、师改与生改相结合
作业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批改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既能使学生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果,也能使学生得到努力钻研后的“心理回报”。在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下,作业的批改大多简单化和表面化,教师只是评分、签日期而已。这不仅可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工作责任心的缺失,还可能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作业的有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笔者认为,采取师改和生改相结合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第一步,每次由两位学生收齐作业,各批改一半。按学号依次轮流,多次循环,直至学期结束。批改要求是:先认真判断表述是否正确,是否言之有理;再评价作业的完成情况;最后,写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并注明批改日期。
第二步,教师对两位学生批改过的作业进行“再批改”,对学生批改正确的,给予表扬和激励;对批改错误的给予纠正。另外,教师对作业者一定要给出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
师改和生改相结合的模式,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体现,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途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这一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充当“运动员”的角色,而且能够充当“裁判”,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批改作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它使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基础上学到了很多其他知识,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作业者的情况,还可以了解作业批改者的情况,获得下一步教学的有用信息。另外,学生给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创建团结、上进、和谐的班集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学与用相结合
“学”是为了“用”,高三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考试中的问题。在一周四次作业训练和一周一次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检验一周的作业效果。过去,较常见的检验方式是进行测试,从分数的多少看平时作业的效果。这种检验方式有时会失准,因为测试题的内容可能与作业内容不完全相关,而且测试题的容量有限,涉及的知识点较少。如果据此去评判作业效果,会有失公允,也会打击学生做作业的动力。
笔者认为,检验作业的效果可以不用测试的方式,而是请学生们做一份综合试题练习。尽量选取与作业内容密切相关的题目,做好后再去做一些“距离较远”的测试题,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巩固学习内容。学生的答题方式也可以比较自由,他们只要指出题目考的是哪些知识点,写出知识点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出解题思路即可。笔者不要求学生答出每道题,而只写自己会写的。对学生普遍不会的内容,教师再着重讲解。这一做法让教师和学生都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作业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属于学生还生疏的知识点。这既鼓舞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精神,又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在作业里对知识点的训练,对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辨别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细心的品质,大有裨益。这也为学生解答主观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