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行的瑞卡

2011-12-29李少卿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年7期

  与当年连锁酒店极其相似的市场状况让7天团队再度出手,经济型租车产业能否让瑞卡成为租车行业中的后来居上者?
  
  资本的大规模介入标志着中国租车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期。2010年8月,国内最大的租车企业之一北京神州租车高调宣布,获得了联想控股12亿元的巨额注资。仅仅18天之后,上海的一嗨租车也拿到了高盛领投的第三轮融资7000万美元,同时宣布准备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与发展多年,手握雄厚资本的租车前辈相比,一家初出茅庐的汽车租赁企业——瑞卡显然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然而,这家并不起眼的租车企业背后却是已然在经济连锁型酒店中占据一席之地的7天酒店。凭借着这个与生俱来的“优质基因”,瑞卡能否成为租车领域中的另一个7天?
  
  可复制的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2年,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美国的赫兹公司就看到了国内市场留下的巨大空白,高调进入中国,试图撬开国内个人用户租车市场的缝隙。然而,仅仅3年后,赫兹也只能无奈地留下了“生不逢时”的一声叹息。
  一方面由于当时国内的租车行业才刚起步,个人信用体系也很不完整,另一方面,赫兹在中国实行的特许经营模式仅限于品牌代理及管理模式层面,缺乏资本纽带的紧密连接。
  赫兹的失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国内租车行业重新归于沉寂。然而,2010年随着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乘用车保有量的迅速提高为租赁市场培育了大量潜在的消费者,租车行业开始触底反弹。根据罗兰贝格的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租赁车辆总数约为20万辆,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43万辆;中国汽车租赁车行业规模预计也将从2010年的约1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4年的380亿元左右。此外,国内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租车消费习惯的逐渐提升,也大大降低了汽车租赁企业的运营风险。在至尊租车首先推行只需信用卡抵押担保即可租车之后,大部分企业都开始采用“两证一卡”(身份证、驾驶证和信用卡)的方式来简化租车流程。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内房价的高涨和各地对于车辆限行限购措施的出台,催生出了大批有驾照没车开的“本本族”。这部分人的出现,让租车行业拥有了数量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在2010年春节期间,国内许多汽车租赁公司甚至出现了罕见的“一车难求”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外资本也一致将目光投向了汽车租赁企业。在联想控股向神州租车注资12亿元人民币的同时,一嗨租车也从2008年3月底开始,分别获得了启明创投、IgnitionCapitalPartners、鼎晖创投等总额接近5000万美元的投资。在完成融资后,一嗨租车还迅速启动了自己在全国各地的扩张计划,仅2010年8月在北京就增设了20多个租车网点,并传出了将在未来几年上市的计划。就连瑞卡这样刚出现不久的行业新军,在接受采访时也向记者表示:“资金并不是问题,目前有很多投资机构都在向瑞卡示好,要多少钱给多少钱。”
  神州、至尊和一嗨的三足鼎立,更是带动了租车市场的针锋相对。三家企业甚至先后各自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专门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从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有一家企业开始尝试新的策略,另外两家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复制跟上。在上海浦东机场附近竖立着至尊租车的巨幅广告牌,而一嗨更是在2011年邀请当红影星姚晨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成为了第一家邀请明星代言的汽车租赁企业。从表面上看,国内的相车行业已经开始从暗流涌动进入了捉对厮杀的局面,然而在瑞卡看来,好戏才刚刚开始。
  “当前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现状,让我们隐约看到了5年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格局的影子,而且汽车租赁市场的格局要比当初的7天酒店更为有利。”当时还是7天连锁酒店高级副总裁,目前已经成为瑞卡CEO的黄骥,在一次原本为考察海外酒店经营状况的行程中,偶然发现在人力成本远高于国内的大多数海外国家,租车的价格却比国内低得多。虽然国内一些企业已注意到这个市场,但发展模式并不清晰。回国后,在一次闲聊中黄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为7天创始人的郑南雁,两人都感到国内几家大的租车公司到目前为止,仍保持着多层次经营、产品线长、市场定位不够精准与专注的特点。
  从汽车租赁行业整合水平来看,前10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11%,前5名只占8%,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足3%,这与酒店行业在未完成市场细分之前的业态非常相像,而这些都给了能够成功突围经济型酒店的黄骥等人以信心。
  住过7天酒店的人都会发现这是一家最传统也最“抠门”的酒店,免费的洗漱用具要到前台领取;吹风机也是公用的,每个楼层一个;连会计都要十个分店共用一个。然而,它似乎又是最“时尚”的经济型酒店。消费者很早就可以在网上订房,用信用卡网络支付预订。到了酒店,你也可以用自己的第二代身份证在电子屏幕上自己选房间。房间里没有洗漱用具,却有免费的网络可以使用。这些让7天看起来缺少了些酒店元素,却多了很多IT基因。
  通过IT技术锁定流程,并且将销售、采购、服务等纷繁复杂的业务都以标准化方式实施,已经成为了7天最大的竞争优势。而这些在黄骥看来,都是未来瑞卡可以复制的,“IT系统在7天酒店中的应用,让我们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拥有了很大的成本优势。而瑞卡也志在做经济连锁型租车,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很好地复制当初在经济型酒店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很多经验”。
  为此,早在瑞卡还没正式创立之前,郑南雁和黄骥就找到了正准备个人创业的PPS前副总潘勇来担任企业的CIO。在潘勇的带领下,瑞卡首先自主研发了一整套汽车租赁管理系统,不仅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络完成整个订单过程,自己还可以对车辆运营过程实行全流程化管理,对运营过程中各环节(保养、维修、出租等)都进行监控,确保车辆在整个租用过程中的运转效率。此外,这套系统还可以远程实时监控车态,一方面确保车辆在租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订单流转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更合理地安排订单和分配车辆。
  
  抽丝剥茧
  
  在搭建IT平台的同时,瑞卡为了保证整个租车业务的标准化,还一反常规地放弃了许多租车行业引以为圭臬的业务,首先取消的就是上门送车和异地还取车两项服务。美国的赫兹公司曾经也是凭借着这两项服务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然而在黄骥看来这两项业务对于经济型租车来说反而有些鸡肋。“很多人都知道,7天的房间里是没有洗漱用品和拖鞋的,需要的只能去前台拿。也许在有些人眼中这可能很不方便,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在价格够低,睡眠环境也足够好的情况下,他们并不介意麻烦一点。然而,节省下来的成本我们就可以用到消费者更加在意的床垫或者是早餐上了。”已经是瑞卡CEO的黄骥还是习惯用管理酒店的思维来给人讲自己的理念,在他看来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只要价格有足够的吸引力,租车的用户也并不介意多花费些时间去门店中取车。
  更为重要的是,异地还取车业务的开展很可能会造成整个租车流程的混乱。所有的车全国各地可以随意还取,各地的门店就很难掌握自己手上的车辆运行状况。顾客下了单,但很有可能面临开出去的车没有还回来的情况,反而严重耽误了消费者的时间。因此,瑞卡不仅取消了异地还取车业务,还独创了“节点收费”的方法。以每天的13:00和19:00为还车时间节点,租车费用也将按节点收取。订单从取车时间开始,租期即为半天,之后每跨越一个还车节点,租期增加半天。如此一来,通过瑞卡的IT系统,就能够合理地安排每一个订单,避免造成有顾客下单却无车可用的局面。 在车型方面,瑞卡也放弃了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大而全”的做法,而是只选择了雪佛兰乐风、现代伊兰特、别克凯越这三款中端经济车型,将租金也集中在每天120—200元之间。
  “我们选择车型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经济实用,这几款车型的价格对于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来说应该都能接受,也要比其他企业的同档次车型便宜30元左右。另外,这些车都是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比较熟悉,很容易上手操作的车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自己只购买这几家汽车厂商的车型,在用户量扩大之后,购车量肯定也会随之扩大。对于汽车厂商来说,瑞卡就将成为购买量很大的客户,在日后的购车环节中也能得到更多的议价空间。所有车的维修保养,瑞卡也全部交由了专门的4s店负责,在黄骥看来,4s店的价格虽然要比那些零散的维修厂贵,但是一方面服务质量上有保证,另一方面维修时间上也能比较准时,“放进维修厂的车其实每天都有消耗,而且租不了也创造不了价值,多放一天就多一天的损失。与其这样,不如找时间和质量更有保证的4s店。”
  目前,瑞卡已经在广州和长沙两个城市开设了11家门店,运营总规模也达到了230辆车。虽然与拥有上千辆车的神州、一嗨相比还相距甚远,但黄骥却对瑞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不久前,黄骥在自己的微博上贴出了一把出鞘的剑。根据他的设想,瑞卡将在2011年突破1000辆车的规模,进入行业的第二阵营,在2012年争取进入行业第一阵营。黄骥的剑已然出鞘,然而年轻的瑞卡是否真能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型租车的模式是否能像7天一样被消费者所认可,所有人还需要拭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