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英文具有强烈的“反商”倾向

2011-12-29王建民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6期

  民进党执政前“反商”,执政后则实现政商结盟与官商勾结,包括陈水扁在内的许多官员纷纷倒在官商勾结ZTO如今民进党新一代政治精英的代表蔡英文成为民进党内最具竞争力的台湾下届领导人竞选人之一,也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反商”倾向,对台湾是祸是福,也许只有用实践来检验。
  从蔡英文近一年来的重要言行观察,她具有强烈的“反商”情结与乌托邦式的台湾未来畅想。蔡英文—直反对马英九当局的施政政策是“成长挂帅”,而忽视贫富差距问题,不重视失业率的改善。蔡英文不知,如果不强调与追求经济成长,不将财富的“饼”做大,如何能改善就业与改变贫富差距,追求经济高增长是全球各国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共同的经济目标,高增长意味着经济快速发展与繁荣,意味着财富增加,意味着就业增加。台湾今天遭遇困境,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关键原因是经济增长放慢、产业外移。
  蔡英文最近提出未来执政后让第四核能电厂(以下简称“核四”)停止商业运转,三个旧核电厂逐步退役,在2025年实现“非核家园”目标。然而,蔡英文的“非核”立场,考虑的不是简单的核安全问题,也不是台湾经济的发展问题,而是“政治重于经济”的选举考虑。她公开表示要将“反核”作为选举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显著证明。发展核电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不经过科学论证与公共政策讨论,不思考台湾的能源与电力发展问题,不考虑经济与民生对电力的需求问题,也不考虑台湾的能源安全问题,就断然提出上述理想化的“非核”主张,既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反商”的。蔡英文强调,她不主张“核四”停建(陈水扁曾因宣布停建“核四”引发巨大政治风暴),但却主张“核四”未来不能商业运转,等于让已投入2600亿元新台币的经费打水漂,而且还要继续投资兴建,但建成后却不让发电运转,完全不考虑经济问题,等于有意浪费民众的血汗钱,完全是一种政治考虑。
  蔡英文在民进党当政时,努力推动“国光石化”项目,而且还直接施压,要求“环境评估委员会”通过此案,如今她在选举需要下却来了180度的大转弯,强烈反对兴建“国光石化”,尽管强调环保优先,但也透露出她强烈的“反商”倾向,不考虑台湾最大产业——石化产业——的未来与台湾经济发展。
  特别是蔡英文反对两岸经济合作,反对台商对大陆投资,不断扬言“公投废除ECFA”或“ECFA是公投选项”,要重新检讨ECFA,表现出对现行有利台湾经济发展的ECFA的强烈不满以及未来当政后有意改变ECFA政策的取向,是典型的“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的“反商”表现。在蔡荚文的思维中,ECFA虽然对台湾经济有利,但却会造成经济会过度依赖大陆,让台湾主权流失,不利于台湾独立,于是为保卫所谓的台湾主权或维护台湾经济的自主性,宁可牺牲经济利益,放弃ECFA,也要反对两岸经济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发展,不要与大陆经济走得太近。
  蔡英文在党内初选演讲中呼吁,“把未来交给我,大家等着过好日子”,并描绘出未来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然而,一个强烈“反商”与反对‘l成长挂帅”的政治人物或政党,强烈反ECFA的政治领袖,如何能够发展台湾经济?如何能提高台湾经济竞争力9民众如何会有好日子过?如何能够实现她描绘的台湾经济发展的蓝图?
  显然,蔡英文的“反商”其实只是表象,背后却是为了政治利益,为了选举,为了当政。蔡英文一旦当政,还是否会继续“反商”,则不得而知。就像民进党曾“反商”、当政后又实现政商联盟一样,存在不确定性。若蔡英文当政后继续“反商”,将是台湾恶梦的开始,台湾经济将再次面临衰退的危险。这是台湾的不幸,也是台湾的悲哀,是台湾民众投票选择了蔡英文的必然结果。若当政后蔡英文不再“反商”,虽是台湾民众的幸运,却是台湾政治的悲哀。因为它证明,蔡英文“反商”是假,骗取选票是真,是台湾政治人物政治诚信的再次破产a但不“反商”,并不表示台湾经济就会变好,不表示蔡英文有能力对台湾进行良好的治理。蔡英文近来一系列论述与主张,已突显了蔡英文过于理想化与施政能力不足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