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正常经贸不应受岛内政治的干扰
2011-12-29王建民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7期
就在2011年5月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并达成19项共识之时,大陆知名的电信设备营运企业华为公司在台投资与对台出口设备却受到岛内政治的强烈干扰。这不仅影响华为在台的投资与合作,而且可能影响到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信心,也必将冲击台当局对大陆招商的效果。
5月初,华为公司向台湾经济主管部门递交文件,申请在台设立子公司,预计成为大陆“大中华”(大唐、中兴、华为)电信企业中,首家申请在台成立子公司的大陆电信设备商,因此受到岛内媒体的广泛关注。
然而,就在此时,台湾安全部门却质疑台湾固网公司采购华为网络机房设备可能影响台湾安全,要求行政部门严格把关,不仅让这一采购案受阻,而且可能影响到华为在台设立子公司的审批。据台湾经济部门官员讲,若台湾通信传播部门不批准台湾固网公司进口华为电信设备,现行的政策将从“开放类”改为“禁止类”,这将是开历史的倒车,与两岸关系发展大势、两岸经济合作的潮流极不相符。
大陆电信设备企业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发展迅速,而且已打人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台湾电信企业也积极争取引进大陆电信设备,但却受到来自台湾内部政治因素的强烈干扰与影响。2010年4月,民进党“立委”批评台湾电信企业引进华为公司制造的交换机、基地台等设备,“可能让大陆掌握台湾的通讯内容,存在安全疑虑”。于是台湾有条件地通过进口案,即在同意台湾企业进口华为电信设备的同时,设置了严格的条件,包括“不得通过远端控制、泄漏通讯资料”等。但台湾安全部门对进口大陆电信设备仍疑虑重重,忧心对台湾安全造成威胁,并最终于不久前做出决定,阻止台湾固网公司采购华为机房设备,并上报马英九裁决,给华为电信设备采购案及华为在台投资行动增添了新的变数。
在台湾“大选”序幕逐步拉开的情况下,台安全部门将这一敏感问题交给马英九,是给马英九出难题。若马英九裁决开放,则为民进党提供了“打马”的绝好题材与借口,会让马英九在选举中处于被动;若裁决不开放,将影响马英九当局开放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的承诺与政策,也影响对大陆的招商活动,可以说是两面不讨好。
事实上,两岸电信企业界的往来与合作已经多年。据台湾同业称,2004年华为就已进入台湾,并向台湾企业提供相关电信设备,但并没有发生所谓的“台湾通讯安全问题”。另—方面,近年来,华为不断i1yRCP92wjKq6hq+CaVfabdi/477+wNJas6aQN8HERg=增加对台采购,对台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台湾工商时报的数据,华为对台采购金额从2008年的260亿元新台币增加到2010年的995亿元新台币,预计2011年超过1000亿元新台币。依台湾的逻辑,华为从台采购电信设备是不是也会对大陆造成安全问题?如果将采购设备及零件与安全联系在一起,两岸经贸将无从进行。
台有关部门以安全为由限制采购华为电信设备及对华为在台设立子公司有意采取阻挠行动本身看,显示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在两岸经贸往来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冷战思维”与“旧思维”,对大陆抱有强烈的“敌对”与“敌视”态度,处处对两岸正常的经贸往来尤其是大陆产品、资本进入岛内设置障碍。台湾媒体及有关方面一直怀疑并炒作华为具有军方背景或色彩,完全是主观猜测。华为公司既不是国企,也不是央企,而是大陆知名的民营企业,已为世人所公认,台湾以自己的主观猜测来定性大陆企业性质是明显的政治考虑。如果依他们的推论,大陆是共产党的天下,实行社会主义,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姓“共”、姓“社”?台湾还要不要与大陆打交道?要不要与大陆企业往来?显然,军方背景只是政治借口,对大陆的敌视与不信任才是直接的原因。
同时,台湾方面认为华为在美国与印度的投资收购行动受阻,于是有媒体发出“美国都怕,台湾不怕”的疑问,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美国与印度对华为投资采取的阻挠行动,并不表示美、印做法是正确的,背后是中美、中印两国经济与战略竞争关系造成的,同样是政治原因,而且也没有完全阻止华为在欧美与全球的快速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不同于大陆与美、印的关系,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在法理上同属中国,是兄弟关系,经济合作在不断深化,两岸关系怎能与中美、中印关系相提并论!何况,台湾担心从大陆进口电信设备存在安全疑虑,难道从美国、日本进口就不存在安全疑虑?显然是台湾对大陆的敌对心态和对大陆的不信任使然。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不利于两岸经济合作,也不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必须做出深刻的省思与检讨,减少两岸经济合作的人为与政治因素干扰,积极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