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媒体

2011-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7期

  声音
  
  “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10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20U第4届中国开放论坛上表示。
  “醉驾案件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一律起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白泉民回应了检察机关在醉驾案件执行中的立场和态度。
  “不要怕家丑外扬,再难看都要报告真实情况,当局说真话,才能得到民众的信赖。”
  ——对于台湾塑化剂事件引起的风波,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正在崛起的时候,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文化,让世界意识到中国崛起和他国文化不一样,在这方面,两岸同胞有很多事可以合作。”
  ——在台湾《旺报》举办的“走过冲突、面向未来”系列讲座上,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吴建民发表专题演讲时表示。
  “中国前沿科学落后于人不稀奇。但在急速追赶下,相信未来10年至20年会有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2011年度“邵逸夫奖”在香港公布获奖名单,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国际性奖项“邵逸夫奖”已经连续数届无华人得奖。对此,“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杨振宁表示。
  “只要政策和发展模式得当,中国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随着中国经济经过多午快速增长,最近一些经济学家警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注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此,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
  “我痛心呀!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被搞死在起跑线上!”
  ——面对当今对孩子们教育的低龄化趋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说道。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遗产的继承人。”
  ——在“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讲座”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史哲学部副主任张海鹏教授强调。
  “希望你们以后——包括我自己——能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自勉。”
  ——在辛亥革命百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曾外孙、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夏威夷华人联义中会理事王祖耀先生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题为“孙中山先生与《实业计划》”的演讲。演讲中,王祖耀先生勉励学子弘扬爱国精神。
  
  媒体
  
  1 美国《新闻周刊》
  2011.5.23—30
  基辛格博士的中国处方
  40年前,基辛格首次秘密访华,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地访问中国做准备。此后,基辛格先后50次到访中国。若将他的第一次破冰之行看作原点,时至今日,世界格局已经有了巨大变化。
  但在基辛格所经历的美国外交政策史上,至少有两件事始终没有变:解冻后的美中关系和他本人。从肯尼迪到奥巴马等历任总统都正式或非正式地就美中关系问题咨询过他。基辛格的新书《论中国》中所显现出的智慧,解释了这些领导人将他的观点作为重要参考的原因。这位88岁的老人仍然是一位无可匹敌的战略思想家。
  《论中国》最发人深省的观点立足于心Xcwo58E81FhscXOvkjpK/EReXmCcRDjTWMPr0sehH6Q=理学层面。它提出了对中美两国精英之间巨大文化差异的担忧:中国精英可以从几千年的历史中找寻启发,而美国精英可供参考的历史只有200多年。40年前尼克松就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潜力:“如果让8亿人在一种适当的体系下工作,他们将成为世界的主宰。”要知道,在1971年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1/5。
  而这一预言正在渐渐变成现实。中美关系走向到底如何变化?没有哪个美国人能比基辛格更清楚这个问题,因为他已经和四代中国领导人打过交道。事实上,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利好大于威胁,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2 英国《经济学家》
  201.1.5.14—20
  新技术泡沫
  继千禧年网络泡沫之后,一种新技术泡沫正在膨胀。脸谱网(Facebook)还没上市,二级市场的同行就已经为它估了价:760亿美元(比波音、福特还高)。“中国脸谱网”人人网等中国网络巨头也一窝蜂地在美交所上市。
  互联网非理性繁荣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学者认为上世纪90年代大量互联网公司充斥股市,而天真的投资者把这些股票推高到疯狂水平之后泡沫才产生;也有专家认为经济泡沫的创造者实则是有钱的天使投资人,他们在90年代末的IPO浪潮中赚得钵满盆满,其金融火力不断增强,继而展开争夺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股票,带动了股票疯长。
  网络泡沫何时破灭?《经济学家》指出,上一次的互联网泡沫和美国房地产泡沫在破裂之前就已存在很久了。非理性繁荣很少会迅速地为理性的怀疑主义让路。因此那些把宝押在创业公司上的人将会继续得益。
  
  3 法国《观点》
  2011.6.2
  长寿的奥秘
  将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岁以上,这是地球上伟大的遗传学家之一,米罗斯拉夫·哈德曼迎来的最新挑战。
  哈德曼出生于克罗地亚的一个渔民家庭,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长寿的奥秘,称他为科学界的哥伦布并不为过。哈德曼的最新研究将有可能颠覆人类历史的进程。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全国保健和医学研究所进行了30年的研究之后,哈德曼自认为已经觅到通向长生不老之径。这种信念始于他在剖析一种奇特的细菌时发现的物质。这种细菌1956年首次在咸牛肉罐头中被发现,其特殊染色体的双倍复制特性,使其具备极强的抗辐射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模拟该细菌分子混合产生修复酶的功能,人类便有希望研制出延缓衰老的药剂。
  不久前,哈德曼正筹备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在未来的10年内,“长寿疫苗”将有希望问世。
  
  4 埃及《十月》
  2011.6.5
  尼罗大学陷入困境
  尼罗大学是埃及著名的科研型大学,曾是埃及科研事业光辉未来的象征,与哈佛、皇家理工学院签有科研协定。这所大学的学生本应该前程似锦,而今学生家长们却忧心忡忡。
  根据埃及高等教育体制,尼罗大学作为私立大学由埃及高教部管理。今年一月,埃及前政权解体,此后又爆出前政权总理为尼罗大学建设的重要投资人之一,不久学校就被查封了。众多在校师生焦虑的同时依然努力创造条件继续学业。他们在地下车库、楼梯间、操场上建立了临时的实验室和教室。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表示不满:仅仅因为建校投资人个人的问题,就将学校关闭,禁止学生们使用由社会捐助而建成研究中心等校内设施,这样的做法未免欠妥。
  一所推崇积极、自强和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时至今日仍在面临未卜的未来。
  
  5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1.6.5
  中国大学生的入党意愿持续高涨
  据调查,近八成高校生有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他们中绝大多数也对共产党执政能力表示高度乐观。
  但中国共产党还是面临着一场信仰危机。年轻人入党大多出于务实考虑,主要动力更可能是因为其能对个人事业发展有好处,又或对特权待遇有所追求,与个人政治信仰并无太大关系。
  不论入党动机如何,年轻人对共产党执政的认同度正在提升。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大多数被访者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98.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对“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的比例也高达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