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表达
2011-12-29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1年7期
新的汶川充满希望
江苏 林影
读完6期《汶川这三年》这组特别报道后,心情感慨万千。3年前,汶川大地震让巴蜀成了血泪之地;3年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下,中国政府向世界交出了这场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答卷。中外记者在汶川记录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重建之后充满希望的新汶川。的确,我们要怀念逝去的生命,但活下来的人生活还要继续,要更加努力地回归到往日的生活状态,对未来充满期待。
缅怀宋庆龄
上海 宋雅君
6期特别报道《纪念宋庆龄逝世三十周年》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向读者介绍了宋庆龄同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令人感佩。
今年是宋庆龄同志逝世30周年,我们缅怀宋庆龄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宋庆龄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鉴往可知来,回顾为前瞻。宋庆龄同志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宋庆龄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在她全部心血浸润的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她的思想、品德、智慧和修养是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另外,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宋庆龄同志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协助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她更是中国共产党十分信任的朋友,担任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多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直到1981年去世前半个月,曾多次要求入党的宋庆龄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限塑令”扩大范围要先做好反思
新疆 刘鹏
6月1日国家“限塑令”颁布与实施3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限塑令”实施要纳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及农村文明集市的建设工作中去,必须成为一项硬性指标。同时,考虑将书店、药店等纳入“限塑”范围。
将“限塑”执行情况纳入文明考核,以及扩大“限塑令”适用范围,无疑是一个得民心的利好之举。然而在“扩张”之前,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
首先,消费者的“限塑”意识是否已经树立?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国家“限塑令”就是“塑料袋收费”的代名词。如此意识之下,必然会导致民众消极的“限塑”心理和行为。
其二,农贸市场、小商店的“限塑令”执行情况如何?那些经营场所,是超薄、不合格甚至有毒塑料袋的重灾区,应该是“限塑令”的主要执行对象。
其三,携带方便的环保袋等替代产品,何时能规范地生产和使用?如何鼓励生产、销售价格相对低廉的环保袋,甚至是否需要坚持定时定点无偿派发环保袋等,这些都是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
“限塑令”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本人认为,现阶段“限塑”的重点工作在于反思“限塑令”落实情况,同时修补制度空隙,避免一些商家将“限塑令”执行成“收费令”、“涨价令”。
尊重民意,才能更好地“知错即改”
湖北 郭文婧
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文章说,在百姓眼里,从善如流、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加可信、可敬、可亲。并提醒为政者,要“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真诚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在良性互动中促进社会共识、完善公共治理”。
政府,作为行政主体,要做到“知错即改”并非易事。因此政府要做到“知错即改”,不仅需要配套的制度和机制,还必须尊重民意。
首先要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头脑,树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其次是改革用人机制,不因为“历史污点”影响官员的评价和晋升;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广开言路,让不同意见、不同利益代言得到充分博弈,让真理在博弈中更加明晰;四是加强问责制度建设,让党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不敢“犯错不认错、知错不改”。最后,民意是最强大的力量。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政府对错的唯一标准。不解放民意、不尊重民意、不善待民意,要让政府“知错即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让政府“知错即改”,根本的还是要构建科学的民意表达制度,真正让民意发力,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知错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