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二五”前夕最为壮观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
2011-12-29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1期
人民日报社秘书长阎晓明: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不久前闭幕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可以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不仅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
虽然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700美元,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面临7个必须转变:中西部发展滞后、区域发展扩大必须转变;农村经营方式落后、城乡差距严重必须转变;劳动分配过低、分配不合理必须转变;服务业发展政策不宽松、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必须转变;社会保障滞后、公共服务不公平必须转变;民生问题突出,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同实际相脱节必须转变;对文化重视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必须转变。
中共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
清远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加强经济发展方式密不可分,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作要打开新局面,发展就要有新思路,要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投入的行列中解放出来,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老路中解放出来,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老路中解放出来,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注重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短短几年间清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将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兴城市化之路。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创业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
当前,围绕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的创新创造,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而清远市可以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