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银木:钢结构为百姓筑巢
2011-12-29宋明霞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17期
“推进节能降耗与低碳环保建筑,我国钢结构产业迎来了战略性发展契机!”2010年12月7日,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配套体系的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杭萧钢构挂牌。
一个有力的瞬间,让产业从此不再雾里看花。
一个有力的瞬间,把企业过去和未来一并举起。
一个有力的瞬间,给我们打开追溯的大门,追寻杭萧钢构,追寻董事长单银木拓荒的足迹。
8合1,与钢结缘
上世纪80年代初,同龄人还徜徉在校园,成长在父母呵护下,家境贫寒的单银木早就把自己丢进社会,自食其力了。
从学徒工做起,养成了“每天多学一点、每天多干一点”的习惯,不到20岁他就被委以重任管理整个工地。23岁,他已带领一支队伍闯荡上海市场。1993年,在家乡萧山,他的名下已拥有杭萧金属构件厂、打火机厂、锅炉辅机厂等应市而生的8家工厂 。
机会是一种视野。
1994年的一次日本之行改变了他。
在日本建筑工地,单银木着实惊呆了:不用一砖一瓦,没有飞扬的尘土,听不到搅拌机的轰鸣声,只有熟悉的电焊弧光在不停地闪烁。原来可以像搭积木似的建房子!原来发达国家的摩天大楼是用钢结构建的!
钢结构,这个陌生而新奇的概念一下子闯入他的脑海,再也挥之不去。
千山飞越,万里孤鸿。
当他兴奋地告诉大家在国外的见闻,决定转产时,迎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掰着指头数数,全国就那么几座轻钢厂房,还是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