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富到民强
2011-12-29朱学东
中国周刊 2011年3期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成就。
但国富不是、也不能成为唯一目标。
春秋时管子对齐桓公说:“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唐初名臣马周在《陈时政疏》中这样谏告唐太宗。
所以,凡临天下者,当以人为本。
如果说中国过去十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富的目标。那么,中国的未来,就是要在继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发展中遭遇的痼疾和新病,让民众分享社会发展的成就,提升民众的福祉,在社会建设和民众权利保障方面作出新的制度安排,把民强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
没有民富民强,国富势不能持久。这也是历史上王朝更迭的铁律。没有良好的制度监管,没有强大的民意监督,国富最后有可能沦为硕鼠的盛宴。如马周所言:“李密因之,王世充据之”,“竟以资寇”,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前车之鉴殷殷。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韦应物一诗从一个侧面形象地解释了民强与国富之间的关系。“群彦汪洋”才是真正的“大藩地”,才有财赋强。
今天来看,所谓民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质层面,依法努力工作者能够获得应有的收益,安居乐业,不受侵掠,而弱势群体,也能够得到保障;二是精神层面,法律保障每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依法享有尊严、权利和价值,以及不可让渡的选择权和判断权。
民强并非天赋,也并非国富必然带来的结果。即如自然界,森林之王狮虎,也要经历幼弱走向强悍的历练。
春节时,老家一位商会会长给我讲的故事,也许能够佐证这一点:去年,在节能减排风潮时,对中小民企的拉闸限电,成为地方政府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手段,企业叫苦连天。老家也不例外。如果在过去,政府下了规定,即便不合理,也是说一不二,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但在这次减排运动中,一批中小民企通过商会、协会,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涉。最后的结果是,地方政府调整了拉闸限电政策。
因此,民强需要社会成员在法律框架内的主动参与争取,比如通过人大;也需要管理者调整心态,放下面子,依法协调利益,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近年来,传统改革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边际效应已经开始凸显,社会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动力。回溯过去中国实现国富的路径,重要的经验在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程度地释放社会组织和个体的生产力。因此,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真正以人为本,充分释放社会组织和个体的活力,尊重民众的选择权和判断权,社会发展将会获得新的动力。而这,也是我们改革的旨归。
即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要通过不断地发展生产,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国富民强,才是大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