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云五:将泰勤制引入商务印书馆

2011-12-29张生

中欧商业评论 2011年8期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遭灭顶之灾,王云五临危受命,重举科学管理大旗,商务印书馆短期内得以复兴,可称为文化史上之奇迹。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茶,新知识分子在北京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领风气之先。同时,上海的出版业和文化界受到责难,陈独秀、罗家伦甚至公开点名批评商务印书馆的保守,商务印书馆的业绩也日渐衰退。
  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1901年改组为股份公司,在老一辈出版人张元济主持下蜚声海内外。到1910年,商务已经是晚清仅有的15家资产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之一。在新文化浪潮冲击下,张元济北上求人,胡适来馆考察后,推荐王云五自代。1921年,王云五进入商务印书馆,出掌编译所,时年33岁。
  
  迎合时代潮流的学术导向
  
  王云五,1888-~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王自幼好学,先后就学于守真书馆、同文馆。1907年,王云五入中国新公学任英语教习,与胡适相识。上任商务印书馆之初,经过调查,王云五拟制《改进编译所意见书》,推行改革,起用新进的才识之士,以学术出版为主,按工作量计酬。
  王云五根据时代要求,以西方现代学科分类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学科分类方法,极力罗致专家学者,分别主持新设各部,或任所内外编辑;他聘用了著名人士朱经农、唐诚、竺可桢、段育华、任叔永、陶孟和为各部门负责人,又聘请名教授胡明复、胡刚复、杨杏佛、秉农山为馆外特约编辑,奠定了大规模学术出版基础;起用胡愈之、郑振铎、周予同、杨贤江等思想意识新进的年轻学人,编辑各种馆办杂志,注重学术性和知识性,迎合时代潮流,改变了商务的社会形象。到1925年,商务编译所228名在册编辑中,1921年后入馆的有164人,占72%。
  王云五倡导“激动潮流”的出版方针,以出版学术专著和知识性通俗读物为主。他敏锐地认识到,五四前后,中国学术氛围空前浓郁,商务只有着力介绍外国名著,编译前沿著作,才能满足知识界对出版的需求,此种出版理念一直影响着今天的商务印书馆。
  经过改革,从编译所部门设置到编辑人员调整,再到选题计划制定,商务印书馆建立了现代出版编译体系,出书量成倍增长。
  
  商务印书馆的泰勒制
  
  1930年2月,王云五应邀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二是允许他出国考察半年。王云五出访日、美、英、法、德、意等九国,先后考察40多家公工厂及几十个研究所和各种团体,并咨询专家五六十人,作笔记40多万字。
  9月回国后,王云五向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提交3万余字的《采行科学管理计划》草案。1931年1月10日,他公布亲拟的《编译所编译工作报酬标准》试行章程,将编译工作分为著作、翻译、选辑、校改、审查5种,分别列为8个等级,每一类别等级都详定千字计酬标准。
 4rQncUw7KTr5+KDoTy7R/g== 该方案一出,编译所人员一致反对,第一条导火索就是打卡制度。编译所200多人,文^岳多,闲适自在已成习惯,工作全凭兴趣自觉,忽然要像工厂—样上下班打卡,那怎么受得了?王云五反思说,科学管理之主要对象有三:对人,对物,对财并重,然能起而反对者仅人也,其他二者可由管理部自由处置。王云五收回该章程,避开人事改革,就生产环节针对“物”进行小幅改革。
  1932年,一·二八事变,商务总馆遭日机轰炸,全厂尽毁,东方图书馆藏书“尽化为劫灰”。董事会决定,由王云五负责复业工作。如果商务印书馆在短期内达到复业,各部门和机构必须保持极高工作效率。王云五利用环境变化,巧妙地扩大了科学管理范围。
  首先,他强化总经理的个^权力,重组商务经营管理架构。取消了编译所建制,而以编审委员会取而代之。编审委员会隶属于生产部;限制编译人员自撰书稿,改成审稿为主,以审稿质量与字数计酬;王云五则兼任生产部郎长和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增设秘书处、人事委员会和清哩委员会,作为横向协调部门。
  其次,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做出决策,先行解雇全体职工,等复兴后再争取返雇,所有复业后新录用职工,副科长及编译员,均由总经理直接聘用。人事上采取回避制度,对工人实行“泰勒制”,用机器来管人,改革生产、行销各环节。
  第三,商务印书馆由总厂、各处分馆和各地印刷厂组成,王云五改革后,各分馆分厂实行股份制,全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商务总馆以出资人身份进行控股,亲自拟定出版计划,负责重大决策和大型项目。
  实施科学管理法后,商务印书馆减入增产十分明显,以1929年为基准,1932年,47%的设备和43%的工人,完成了157%的排字量和185%的印刷量。值得—提的是,王云五在商务盈利之际,Am-相当优厚的职工福利待遇,这在民国企业中实不多见。
  
  如何评价王云五
  
  1950至1980年代,商务旧同人从阶级剥削的角度对王云五的科学管理法予以否定,对王云五在·个文化出版机构行工厂式的“泰勒剞”批判强烈,看法未免偏颇。时至今日,应该如何评价壬云五在商务印书馆推行的科学管理法呢?
  从学习西方企业管理方法来看,王云五值得肯定。之前虽有穆藕初在中国推行_科学管理,但多数民国商人、实业家仍只满足于企业的简单运营、扩大再生产,管理手段陈旧。王云五继穆藕初之后,在国内著名文化出版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更有开一代风气之作用。
  当然,王云五照搬“泰勒制”,把它推广到体力劳动之外的脑力劳动,甚至出版编译工作中,过于注重管理中的“工具理性”,忽略了出版行业内编辑劳动的智力特征,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抵制。这对于当下如何衡量“知识”劳动的价值和^的工作自由度,有较好的启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