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2011-12-29
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对钢铁、装备制造、建筑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和扩大内需,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必须加快钢结构行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以促进我国钢结构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钢结构行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钢结构行业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蓬勃兴起以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经过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已形成多元化钢结构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随着建筑钢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桥梁建设等,钢构行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钢构企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集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等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为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钢结构的发展前景广阔,从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的实施使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到奥运场馆、亚运场馆、上海世博场馆等各类场馆的兴建,以及目前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使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纷纷上马等,均为建筑钢结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在建筑钢结构行业前景被一片看好和巨大市场潜在商机的利益驱动下,原有钢结构企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越来越多的跨行业企业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建筑钢结构行业,客观上加剧了钢构行业竞争的持续升级,但也将推动着中国钢结构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我国钢结构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这一发展前景及趋势源于以下几方面:
1、我国钢产业和建筑用钢的政策不断出台引导着产业发展
1998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筑业进行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的通知》,其中第五条提出了要把推广使用钢结构作为建筑新技术来推广使用;国务院1999年72号文件提出了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量;1999年《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建筑钢结构行业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2002年,建设部发布了《钢结构产业化技术原则》;2003年,《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指出,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要达到钢产量的6%,即1500万吨以上;2005年7月份,又公布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了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政策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技术政策等以及对行业咨询、设计、施工等单位的政策和要求;政府加强了钢结构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今年,我国正在进行的十大规划产业调整,首先提出的就是钢产业的规划调整。这些政策指引了我国钢结构的发展方向。
2、钢结构建筑的优越性正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
钢结构作为绿色环保产品,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是一种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桥梁建设等,这些优点和实用性所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为各方投资者认同,客观上促使设计者和开发商们选择钢结构的建筑形式,从而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推广,并把钢结构住宅作为我国十五期间的重点推广项目。
3、发展钢结构住宅成为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于绿色环保性建筑并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计算机全面检索数据库,共检索281篇文献,去掉重复文献后获得152篇。根据评价标准,最终17篇纳入分析研究。通读全文掌握文献数据及特征。16篇为回顾性临床研究,1篇为前瞻性临床研究。文献相关数据见表1,纳入文献中的并发症种类及例数见表2。17篇研究共641例,并发症76例。
其次,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我国钢结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钢结构建筑规范、建筑标准也将随之出台和逐渐完善,与此同时,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成套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钢结构的主要材料钢材在国内产量充足,2008年我国钢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而大量的适合钢结构住宅的配套新材料也在不断被研发出来,这些都为钢结构住宅大规模发展成为趋势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钢结构住宅建筑形式不断突现的优势,同时迎合了众多高层建筑、桥梁和大型公共场所、新型的智能化小区等建筑的建设需求,为钢结构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及时把握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借鉴并吸纳国外成熟技术,注意各专业间的相互配合,将促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钢结构住宅必然会给住宅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二、如何做强、做优、做大钢构产业
九十年代以前我国钢构企业的分布区域比较稳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京津、闽粤地区,并形成徐州网架、萧山钢构两大产业集聚地及产业链集群。但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及市场导向,越来越多行业将目光投向钢构产业及钢构企业,加速区域布局,跨区域、大规模扩张,旧的产业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我们应站在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接新一轮世界产业调整及产业转移,来谋划产业发展新布局。
1、要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布局
(1)以政策为导向的产业布局
① 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为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确立了大背景。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工程等国家重大发展目标,逐步实施。国家一系列重要基建工作,如奥运场馆及相配套的市政建设高潮、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天津海河两岸的改造、福建海西政策等等,都将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钢结构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西部、华北、东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闽南金三角一些集中地区,这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以其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钢结构企业大显身手提供宽阔的舞台。
② 抓住国务院出台支持海西《意见》的海西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对接新一轮世界产业调整,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突出海西比较优势,科学制定钢构产业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先试、善于先行。落实深化对台先行先试政策,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上先行先试。要密切跟踪台湾产业发展动态和转移趋势,建立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配套机制和服务体系,吸引台商钢构研发中心和钢构核心制造中心落户福建。按姚兵会长福建钢构产业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钢构产业发展的布局中,福建应先行先试。
③ 把握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机遇,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加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要想在金融危机中成为赢家,在危机中获得新的发展,必须抢摊国际市场,尽早完成对国际市场拓展布局。
(2)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布局
建立市场导向机制,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效应。
① 要以项目带动来形成市场布局。宝钢项目的建设造就上海板块钢构企业集群式发展;萧山经济的发展培育钢构之乡产业链集聚效应;网架工程的市场发展及政府导向形成徐州网架产业聚集发展。
② 要打破单一的制造企业格局,实现产业链多方共赢的企业集群。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竞争已由市场价值链竞争转为产业链上企业阵营的竞争,这种演变过程中,胜出的企业将不再是单一的制造企业,只有深化战略联盟体系,形成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合作链条,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互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能力的新层次增长,才能不断推动钢构产业发展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进程。
2、大气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
当前,要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以壮士断腕的气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按照提升质量、树立品牌、优化产量、扩大总量、盘活存量战略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加工工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只有在壮大产业实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上下工夫、求突破,才能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强大的产业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是钢构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1)以现代化的装备实现集约化生产。要提高工业化水平,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水平前提是我们的装备水平要提高,钢结构企业是建筑的制造厂,也是施工和生产厂家,没有精密的设备、仪器、仪表,没有精密的制造设备是行不通的,所以要高度重视装备现代化。
(2)钢结构要进行系列化的研发。轻钢系列、重钢系列、空间结构系列、钢结构住宅系列、钢结构配套产业系列,要进行系列化的研究、系列化的研发,不能单一。
(3)以精细化管理作为手段。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注重生产、加工、营销的每一个细节,以获得更高的效益、效率,更强的竞争力。
(4)建立钢结构标准化体系。标准是非常关键的,要创新,要推广使用,没有标准是不行的。有种说法不无道理“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的企业才卖标准”,标准在企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完善建筑钢结构企业的资质分类,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钢结构的市场运作。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作为保证建筑业正常有序运行的一项基本市场准入政策,对规范建筑市场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目前的资质管理规定,建筑钢结构企业属于专业承包类企业,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三个档级,这个资质管理在建筑钢结构市场的起步与培育阶段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建筑钢结构市场的逐步成熟,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已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较大程度上已制约着建筑钢结构行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钢结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钢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存在着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桥梁建设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系统采用钢结构体系。在大量采用钢结构体系的工程项目中,钢结构部分造价占整个工程的造价比例已普遍高达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左右。另外,建筑钢结构企业有着制造和建筑的双重属性,决定着其有别于其它单纯建筑企业的独立性,在钢结构项目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中反映出来的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按照目前的资质管理规定,一幢建筑只要地面及以下部分为土建,哪怕地面以上部分全部采用钢结构体系,整个工程就归为土建,总承包就相应地交给有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来管理。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房屋建筑总承包企业尚不具备钢结构工程技术、加工制作条件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在这些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难履行好法定的总承包管理职责。而建筑钢结构企业作为这些项目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虽已积累了有关工程管理的丰富经验和能力,但由于受到资质的限制,很难有所作为。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已迫切需要增设建筑钢结构企业的总承包企业资质,来承担钢结构工程的设计、材料采购、工厂制作、安装施工的全过程总包管理。让建筑钢结构企业来总包管理钢结构工程项目是较为合适的,一方面符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建筑管理接轨的要求,并更能体现和发挥建筑钢结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来实施好这些钢结构项目,以促进建筑钢结构行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建筑法》所规定的总承包企业必须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法律要求。再者,从技术和现场配合管理上,建筑钢结构总承包企业可根据注册资金多少、技术人员的数量、技术装备状况、工程业绩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档级,各档级企业均应严格在资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钢结构工程总承包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