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夫子庙的文化回归

2011-12-28刘阳

市场周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贡院画舫夫子庙

刘阳

孔庙门前的招财树和周围店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已宣告,这里已经不再是书声朗朗的学堂或教条森严的祠堂,而是名副其实的销金之地。行走在今天的南京夫子庙,人们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酒楼、商店,把街道塞得满满当当;一个个导游举着小旗,带领着一群群游客从各种现代化的“游乐场”中嬉笑着穿行而过。人们在拍照、购物、游玩……

那些悠久的故事似乎正随着远去的朝代被尘封!然而,这正是夫子庙的“性格”吧!充满了矛盾的气质。有儒家文化的严肃传统、有桨声灯影的悠扬婉转;有“天下文枢”的豪迈、有秦淮八艳的风韵,更有市井民生的真实喧杂……这些矛盾,奇迹般地交融在夫子庙的悠久历史中,成就了它“庙市合一”的独特性格。正是这独特性格,让夫子庙在一次次败落的危险中,总能重新崛起,顽强地延续着它的活力,成为古都金陵历史的绝好见证之一。

今天,漾舟秦淮河,你是否可以抛去城市的浮躁和喧嚣,洗尽铅华,试着体味昔日的桨声灯影,琴棋书画之美,谈孔夫子,谈科举考试,谈六朝古都多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你是否可以静下心来,品“秦淮八绝”,漫步熙南里晚清古街,听上一段多媒体昆曲……

也许,当是别有一番韵味回荡其中。

夫子庙商圈的定位,有着其他商圈没有的多样性既有“儒家文化”的严肃,又有“桨声灯影”的悠扬:既有“天下文枢”的豪迈,又有“秦淮八艳”的风韵,既有“科举八仕”的刻板,又有“市井民生”的喧杂……这些矛盾,奇迹般地交融在夫子庙的悠久历史中,成就了夫子庙“庙市台一”的独特性格——“琴、棋,书、画,茶,衣、饰,乌、虫、鱼、兽”,儒家文化与儒商相结合的江南文化典型。

千秋璀璨文枢地

南京夫子庙建于北宋景佑年间,绍兴九年(1139)立建康府学,元朝至元年间改名集庆路学。明朝洪武年间又改为国子学,其后再改应天府学,清朝则为上元、江宁两县县学。“孔庙一朝文气盛,儒学百代照秦淮。”干百年间,夫子庙是我国东南地区乃至全国古代的文教中心。“前庙后学”的夫子庙一直都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教育内容。其学宫为宋,元、明、清四朝输送了大量的经国人才和文人学士,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夫子庙的学宫始于东晋,此时尚无科举制度,官吏选拔多从世家大族中推荐而来。至宋代,因东晋旧学宫建夫子庙与学宫。宋代已有科举制度,并在南京设立考场,当时只是个应试的小院子。淳佑元年(公元1241)为使“大院无卷冗之患,小院无额窄之弊”,上命“淮西州郡附建康试”,规模才略有所扩大。“时淮南诸州郡岁有兵祸,仕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可见考院之狭促。所以,明代以前,因为仕子不成规模,所以并没有形成“考试”。

明朝,朱元璋定鼎南京,深感儒家文化和人才的重要性,在建都之始就开始着手科举一事。洪武三年(公元1370)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都集中于南京一地完成。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为留都,仍负责了乡试和会试之责。清代科举沿袭了明朝的试制,南京江南贡院为苏,皖二省乡试之地。东起姚家巷,北至奇望街,西隔贡院西街,与夫子庙相邻,仅考生号社就四万四百多。因为应考人数众多,府学、县学又另设考棚(即预试场)。下江考棚乃江苏考场,位镇淮桥东北,东起信府河,西至中华路。上江考棚乃安徽考场,清朝前期在朝天宫黄埔巷,同治四年十月后,迁往三条营。每每到了大考之年,“应试者辄两万人,文物蔚然,为二十三行者冠。”

应试仕子多会等到发榜后才散去,于是,这一期间,大量考生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如旅店,会馆和满足衣食住行、文玩器物的行业等。“东牌楼沿秦淮东岸,北抵学宫贡院,南达下江考棚,大考之年,商贾云集。”宣纸,翕砚,宜兴竹刻。陶器、金陵刻磁,苏州糖食,扬州香粉……琳琅满目。南北货物交换场所即在泮宫前(今夫子庙前广场),此风一直延续到了清末。“交换货品”的繁盛也吸引了民间商贩和卖艺杂耍者。“嘉庆年间,有卖戏法者为北省人,设场于泮宫前”,“贡院前,有卖雀戏者,蓄鸠数头,设高桌,旁列五色纸棋。”日久形成的商业态势愈演愈烈,即使不是大考之年,在淮清桥以西的贡院西街、状元境等地,仍然商业兴隆。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也促进了旅店客栈的发达,仅夫子庙状元境百米长的巷内鼎盛时就有旅店25家之多。

入清以后,南京经济在一度衰落之后,迅速走向了复苏,并达到封建经济的鼎盛阶段,微商在南京也数此时最为活跃。徽商会馆等组织设施的创建则是其经营活跃的明显标志。徽商在南京所建会馆之多,其他任何商帮都不敢望其项背,计有20家之多,而其中又有半数以上位于南京城的东南部,即明清时期的科考之地。

徽商历来有“儒贾”之名,以经商为名,行儒化之事,对本乡仕子考取功名,不遗余力,如仅作为仕子乡试住宿之所的歙县试馆就耗银12300余两。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地域观念,更重要的是仕子一旦金榜题名,得以入仕,家族、乡党便是其思恩惠报的首要对象。商业与科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互补共进的和谐,商人投资会馆,同样,本乡子弟入仕会把商业精神带入会馆的创办发展过程中。徽商会馆选择在南京城市南部建立,造就了秦淮河东段民居建筑多为徽派建筑风景,马头墙比比皆是,与西段民居多呈现江南固有的民居特色迥然有异。

夫子庙一带的商业发展以满足考生的需要起始,不断扩大规模、丰富着种类并壮大。到清代末年就已经完全脱离了对科举仕子的依赖。光绪三十一年,“科举罢,贡院废,物盛而衰……别存号舍若干间,以明前代市场之遗迹,余则辟市肆,利群商。”以“考市”发展起来的贡院一带正式成为商业聚集地。

民国以后废科举,兴学堂,学宫逐渐衰落。祠。署分别改为学校、教育局、图书馆等,学宫甬道成为摊贩市场,东。西市场的名称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夫子庙前广场担当了清末以后南京众多民俗活动的场所。而最著名的当数端午赛龙船和灯市了。从儒学的式微到孔庙重振

到了近代,随着上世纪初科举制度的消亡,夫子庙的儒学地位逐渐式微。

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夫子庙的正统文化一落干丈,文庙学宫成了市井商肆和游乐场所。特别是1937年12月13日,奉行“烧,杀,抢”政策的侵华日军一把火烧掉夫子庙,巍峨的夫子庙化为一片废墟瓦砾。

1949年4月,夫子庙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京繁荣传统文化的主要区域。“文革”十年,文化凋零,市场萧条,夫子庙沦为开展“革命大批判”的舞台。1984年国家和省、市,区政府把复建夫子庙作为重点建设工程,先后建成聚星亭、大成门,两庑,丹墀、大成殿、学宫(东南第一学),钟亭,鼓亭,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青云楼,思乐亭,天下文枢牌坊和灵星门牌坊,恢复和复建了天玺纪功牌,孔子问礼牌,封圣夫人牌,封四氏牌,集庆孔子庙,洪武学宫碑和顺治学宫碑。

时至今天,夫子庙已成为人们祭祀至圣先师和展示儒学文化的场所,也是无数海内外游客探寻中华文化的旅游胜地。百载沧桑,今朝更辉煌

从桨声的低吟到画舫竞彩

“桨声轻咏六朝风雅,灯影醉弹十里秦淮。”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几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富商巨贾和红粉佳人的风流和风雅,蕴藉着六朝烟水之气从漂泊的画舫里向河面飘散开去,晕染成一幅淡淡的人文剪影。秦淮画舫始于东晋的“上巳节”,此后逐步从青溪,秦淮河边的优游活动,演变为泛舟秦淮的一种文化休闲形式,明朝之初就有“秦淮灯船甲天下”的壮观景象。秦淮河上有龙舟、卖唱船,藤篷船,楼船、伙食船、小边港、小卖船,七板子等各类船只,其中画舫则是游览秦淮河文化的载体。

自从贡院停考,举子云集之景一去不复返后,画舫数量锐减,游人稀少,秦淮河上游画舫生意顿时清淡下来。1923年8月,两位年轻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写下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双璧——《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字里行间流淌着那个时代的秦淮风韵。1927年民国政府建都南京,秦淮河又成为政界官员,文化人士和商人,市民等各色人等游乐之处。透过画舫可以窥见笼罩在灯红酒绿里的畸形繁华,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历史意味。30年代的民国首都,流传着一首名叫《秦淮河畔》的歌曲,开头就有“今宵有酒今宵醉,醉就醉在秦淮河畔”的句子,人们从桨声和歌声里,仿佛还能咀嚼出别样的浮华味道。民国时期的游船大多比较简陋,周围木板,顶搭芦篷,全无明清之际画舫的华丽装饰,更无传统文化的精致点缀,实在与六朝烟水之气大相径庭。

1949年直至改革开放,游览秦淮活动被当做剥削阶级的生活方式长期禁止。

1988年,现代画舫开始漂荡在秦淮河上,沉寂了40年的秦淮河又呈现画舫凌波的景观。2005年秦淮画舫开拓水上游览线,游船从夫子庙泮池可以游到东水关,也可游到秀色可餐的白鹭洲和雄伟的中华门瓮城之下。画舫有大、中、小不同规格,也有豪华与一般之别。豪华画舫舱内装有空调,冬暖夏凉,配以茗茶食品,还兼古筝琵琶。夜晚时分,明月朗照,灯火阑珊乘兴游览,别有情境。一艘艘画舫笼罩在历史的睡梦里,游荡在桨声灯影的河面上,游人的思绪从现实划进历史,再从历史划到眼前流光溢彩的夫子庙,真乃天上人间。恍若仙境。秦淮河在我国所有城市河流中堪称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今天的秦淮河,已变作一条美丽的河、浪漫的河、人文的河和繁华的河。乘画舫,观美景,听丝竹,赏歌舞,被中外游客称为人生休闲体验的一大快事,正如《秦淮画舫录》上写的一样:“两岸珠帘印水,画栋飞云,衣香水香,鼓棹而歌者,罔不目迷心醉。”从声妓的凄惨到歌舞梦境

南京历史上最初留下多彩记忆的,肇始于六朝。夫子庙旁的乌衣巷、桃叶渡生发出许多风流韵事。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被秦淮歌女所传唱。李后主宠姬富娘曾是秦淮河边的舞后。明太祖设立富乐院、十六楼和旧院花街,推动了秦淮河上歌舞娱乐的繁荣和青楼妓院的发展,红粉佳人成了夫子庙的特色风景。在历史长河中,能让人记住她们芳名的佳丽少之又少。她们凭借自己的美色、才艺、气节和侠情而青史留名。如明清时期秦淮群姬中的“前四美人”,“后四美人”、“金陵十二钗”、“金陵百媚”、“秦淮八艳”等,都是那一段历史中盛开的芳菲奇异的花朵。

民国时期,夫子庙大石坝街艳帜高树,钓鱼巷一带暗娼众多,秦淮画舫上歌伎招摇,六朝金粉之地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人欲横流。时有陆艳秋,曹俊佩、陈怡红,王熙春“秦淮四小名妓”红极一时,但是更多的妓女沦八娼门,如八火坑,成为老鸨的摇钱树。一旦年老色衰,或身染病疾,即被一脚踢出门外,多少风尘血泪,罄竹难书。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区政府迅速开展禁娼运动,秦淮河边的妓女从此获得新生。区政府将所有妓女登记造册,控诉旧社会对妇女的迫害,通过生产自救,使她们成为街道和区属企业的劳动者,其中有些人还成为生产骨干,建立了幸福家庭。当时城南老百姓有句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一条秦淮河,新旧两重天。1949年以前,秦淮河畔丝竹盈耳,歌声婉转,穷人卖笑,富人欢乐。1949年以后,夫子庙成为广大民众游乐的地方,那些说书的、唱戏的,讲相声的演南京白局的,尽情地表达了民众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夫子庙,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秦淮之夏社区艺术节”的舞台也搬到了夫子庙,广大游客和市民热情参与夫子庙和秦淮河两岸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进入新的世纪,夫子庙在更高的层次上成为展现南京历史文化的窗口和民众娱乐的乐园。2000年举办“千古秦淮诗词音乐朗诵会”,2003年举办“秦淮大型历史名篇音乐朗诵会”,2004年举办“全国歌手唱秦淮”活动,2007年举办“央视CCTV倾国倾城”等文艺盛典全国著名作家、艺术家余光中、孙道临、李谷一,乔榛,丁建华、刘兰芳等一大批知名人士欢聚在夫子庙,为当代秦淮增添了新的光彩和荣耀。2007年至今每晚举办的“夜泊秦淮”白鹭洲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更是反映了金陵繁盛之地的特色风情和现代华彩。

从“温饱”到美食天地

秦淮饮食烹调之盛源远流长。孙吴定都建业(南京)以后,贵族富豪“珠服玉馔”,讲究饮食。唐宋时期,饮食业发展方兴未艾,大诗人李白就有风吹柳花满店香之句。南唐宫廷画师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上层贵族家宴的写照。明朝之初,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朝廷大兴土木,建造酒楼,小吃繁多,船宴盛行。及至清朝,由于贡院科举的发达士子文人云集,带动了夫子庙饮食业的继续发展,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两岸一片繁荣。

民国时期,一方面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另一方面,南京作为首都,各级官员和社会名流纷纷光顾,客观上促进了夫子庙消费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夫子庙的小吃店、大酒楼各具特色。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夫子庙荟萃了各帮菜系和中外特色的饭店酒家如老万全、大集成、太平洋,小巴黎,快活林,大上海、大三元,好莱坞、老正兴、韩益兴、大富贵、杏花村等数十个。可见,当时夫子庙饮食业的兴旺景象及其在全国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的全面复建,夫子庙饮食业迈进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八绝小吃闻名遐迩。该地区的魁光阁、永和园、奇芳阁、六凤居,蒋有记,瞻园面馆和莲湖糕团店七个饮食店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吃品种。在此基础上,秦淮小吃与时俱进,经过挖掘,整理和提升,萃集众家之长,经过专家品评,精心概括并推出八种套点16道小吃,命名为“秦淮八绝小吃”。八绝小吃深受海内外游客的欢迎,成为夫子庙地区特有的风味小吃。清真小吃素香味永,是夫子庙小吃中的一大品类,奇芳阁在此类店家中独占螯头。该店为百年老店,在传统素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制了“清真八绝小吃”,是目前夫子庙地区唯一规模最大的、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老字号餐饮店家。各类餐饮兴旺发展。近30年来,状元楼、晚晴楼、贵宾楼,永和园、秦淮人家、金陵春、白鹭宾馆、孔府饭店、玉荷塘等众多餐饮店家全面发展,

美味纷呈。白鹭洲水街美食飘香。古城墙下的水街两岸,高档酒家鳞次栉比,一座座门庭独立的酒店古风古韵,宛如蓬莱仙境。人文的底蕴,自然的湖景,如诗如画,让食客和游人陶醉其问。著名的有颐景会所、阅古秦淮、白鹭舟、金庭园、养生堂,富临会所等风味独具的店家。

在夫子庙,“吃”成了一种文化。如今,人们光顾夫子庙不是为了求得温饱,而更是追求食特色,食精神,以食为美,以食为雅。在夫子庙吃的是环境,吃的是过程,吃的是氛围。秦淮风味饮食无论大吃小吃,早吃晚吃、雅吃俗吃,都与历史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是一种渗透着美学意蕴,品尝风雅的赏心乐事。

从文化的徘徊到人文复兴

天下文枢,名震古今。夫子庙地区自古就是金陵文化的渊薮、华夏文化的重镇。东晋时期,乌衣巷王,谢两大华丽家族开创了六朝文化光辉灿烂的先河。从乌衣巷走出来的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谢灵运作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具有一代画祖之誉的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彪炳千秋。“诗家天子”王昌龄在此宴请李白,岑参等诗坛巨擘而成为美谈,书家颜真卿在此兴建放生池而名扬海内,刘禹锡,杜牧在此写下《乌衣巷》、《泊秦淮》而成为绝响。自文庙学宫和贡院建立以后,夫子庙更是无数文人大家浅斟低吟和击节咏叹的风雅之地,被誉为“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

上世纪初,由于贡院关闭,孔夫子儒学斯文扫地。当年考场的大部分已被用作商业市肆,浓厚的商业气息冲淡了传统文化色彩,夫子庙地区形成了餐饮、品茗,曲艺、电影、照相、书市、花乌、古玩和游船多业并举的文化商贸业态。曲艺戏曲市场集中在大成殿学宫和散落于夫子庙各处的戏茶厅,图书销售市场集中在状元境,建康路口,古玩奇珍市场集中在奇望街,电影剧场集中在贡院街、姚家巷,红木古器市场集中在瞻园路、教敷营,茶肆餐饮市场集中在秦淮河两岸,照相馆集中在贡院街、贡院西街,鸦片烟馆集中在东牌楼、石坝街,青楼妓院则集中在大,小石坝街……夫子庙成了三百六十行与三教九流汇集场所,成了社会上层人物和有钱人吃喝玩乐的天堂。

赏心乐事谁家院,旧曲新声唱秦淮。1949年以后至今的60多年夫子庙经历了解放初期17年的恢复发展阶段、10年“文革”的文化沙漠阶段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繁荣阶段。1960年规划建成的夫子庙人民游乐场,以说书、唱戏,魔术,拉洋片等为主的文化活动全面恢复。“文革”十年传统文化被当作“封、资、修”的遗毒遭到取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夫子庙灯会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民俗文化首先得到恢复,秦淮历史迎来了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的文化复兴的新时代。此后逐步复建,兴建和扩建了夫子庙陈列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李香君故居陈列馆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等一系列文博展馆,兴办了古玩字画市场、花鸟鱼虫市场、旅游工艺品市场、歌舞娱乐市场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市场,建成了王羲之、李白、吴敬梓、朱自清等一系列历史名人青铜雕塑,举办了南京夫子庙灯会、夫子庙文化庙会、夫子庙金秋美食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自2000年以来先后举办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江苏和南京首届民间艺术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文艺表演,秦淮灯彩、南京云锦、南京白局、金陵琴派等一系列传统文化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然,前十年,夫子庙也曾经着浮躁的考验,一场突如其来的“爆裂式”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时代的考验。

孔庙门前的招财树和周围店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已宣告,这里已经不再是书声朗朗的学堂或教条森严的祠堂,而是名副其实的销金之地。行走在今天的南京夫子庙,人们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酒楼、商店,把街道塞得满满当当,一个个导游举着小旗,带领着一群群游客从各种现代化的“游乐场”中嬉笑着穿行而过。人们在拍照、购物、游玩…

尽管在“讨价还价”的喧嚣中,夫子庙成为了南京的“第三商圈”,可它失落的却是无可复制的传统文脉和古韵“当文气”和“商气”发生碰撞,我们不禁要问,人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夫子庙?

夫子庙,文化之魂正在召回——走进夫子庙景区的心脏大成殿游客便被墙壁四周流光溢彩的彩石壁画孔子圣迹图”所吸引。这是夫子庙的镇庙之宝之一,共38幅,由浙江乐清300多工匠花3年时间制作而成,英国爵士乔卫特进驻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办起了孔子学府,这里成为外国游客和南京老外的“中国沙龙”,夫子庙,文化之魂正在召回——南京的小学新生在大成殿行“开笔礼”,学子喜欢到江南贡院“跳龙门”,“拜魁星”,民间票友爱在这里玩汉服展示……

时至今日,夫子庙大规模的扩容改造计划仍在继续这场“文化回归之旅”,且行且珍惜!

猜你喜欢

贡院画舫夫子庙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南京夫子庙
夜游秦淮河
夫子庙的小吃
崂山望海次韵台湾詹景裕族兄
游北海公园
秋临
贡院:一场梦一场空
夫子庙游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