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咏春诗主题与艺术特色比较*
2011-12-28王晚霞胡瑞
王晚霞,胡瑞
(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湖南永州425100)
唐宋咏春诗主题与艺术特色比较*
王晚霞,胡瑞
(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湖南永州425100)
咏春诗流行于唐宋两代,但两个不同时期的咏春诗在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唐代咏春诗以喜春为主题,充满了热情和欢乐的色彩,气势雄浑,基调高昂,空灵清新,辞采明丽;宋代咏春诗主题则以伤春为主,充满离愁别恨,气势哀婉,基调低沉,深蕴哲理,语词凄冷。
唐宋咏春诗;诗歌主题;艺术特色;伤春;喜春
春天以它独有的魅力感染着世人,才情洋溢的诗人用心感悟着春,而后生发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咏春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中,咏春诗因它别有的风情而闪耀着光辉。
唐宋诗歌数量极大,诗人众多。我们根据一首诗中半数以上句子言到春,以及诗歌题目明言为咏春主题的标准,仔细认真查阅了《全唐诗》和《全宋诗》,[1-2]在其中选取了唐宋具有代表性的唐宋各9位诗人,对其诗歌进行了粗略统计,并依据他们的诗歌主题将他们的咏春诗按照喜春诗和伤春诗分类。统计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唐代9位代表诗人咏春诗歌创作情况统计表
表2 宋代9位代表诗人咏春诗创作情况统计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咏春诗作总数在唐代占4.61%,在宋代则占3.58%,唐代高于宋代。在唐代咏春诗中,喜春诗占62.7%,伤春诗占37.3%,喜春诗的比例远高于伤春诗;而在宋代,伤春诗占56.07%,喜春诗占43.93%,伤春诗多于喜春诗。下面我们就两朝吟春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比较。
一 主题
(一)唐代咏春诗歌主题——喜春
在唐代咏春诗中,我们见到的词语往往是:红、笑、乐、暖、玉润、淑气、韶光、歌声、喜雨、暖香、江新、荣华、青春、忘情、浩歌、清香、光辉、何愁、逍遥、得意、美人、繁花,见到春威、春情、瑶华、春酒、春华、丽春、江山丽、香满风、荣春晖、艳明媚、花欲燃、烂漫红、动人意、折还长、花上春、花始红、杏花天、美时泽、好南风、玩春绿、不言归、林花香、山光暖、色若绶、光如练、杏花明、风袅袅、桃花灼灼、风恬日暖、春暖水纹开,这些都是我们从诗中直接截取来的词语,无不让人感觉到欢乐、幸福、平安等向上的力量。即使是乡村的春天,也是“春气满村香”,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喝酒便是“落花声底仙娥醉”,“鼓腹醉中游”,因为“不遣通宵尽醉,定知辜负风烟”,赏春便是“行乐三春节”,“花里弄春禽”,“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桃李得日开”,一切都含苞待放的样子,都含着感情,含着憧憬,一切是那么美好。
1.力量春天。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孟郊的“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都是写春草争长,稚嫩却充满无法阻挡的初始生命的力量。“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是质朴的乡村之春,“江上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馀寒”,有向前的想法和意志,才会有妒念。“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有愉快的心境才会有观斗的兴致,才有争开的花鸟。万物都在苏醒中,在绽放里,充满生机。
2.爱的春天。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无限的喜春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从春江潮水入手写,联想到了宇宙。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赞:“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博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3]只有对春天抱有深切诚挚的热爱,才能在“爱”中焕发出淡淡的哀情,才会产生对永恒的思索。“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是热恋中的撒娇之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只有充溢着爱的人,才会有如此梦幻之言。咏春亦咏心,喜春亦喜情。这些咏春诗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心境的提升,也是情感的飞跃。
3.欢乐春天。“日暮满潭雪,白鸥和柳花”是明净的;“家家春鸟鸣”,“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是热闹的;“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是自信的;“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是安宁的;“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是沉醉的;“漠漠复溶溶,乘春任所从”,是自由的。正如刘禹锡说“长安百花时”,“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不管是人还是景,都是活泼泼的,争先恐后地向前喧嚣冲去。
4.美丽春天。“细光添柳重,幽点溅花匀”,是春雨;“断续游蜂聚,飘飖戏蝶轻”,是春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是色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写动春;“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是写静春。在美的时节里,有美的颜色、美的姿态,韵味无穷。
通过对柳、花、虫、云、雨等意象充满了情趣和欣喜的描写,忠实、客观、简洁,却优美、明朗、健康,干净而一尘不染。这一切正映在春中,那春光、春风、春情、春色,将这一切又凸显得格外明丽。让人感到春色已经融入每寸土地,每个人心。不同的意境,同样的妙感,让人迷幻其中。春给了无数诗人以生命、以热情,喜春也成了咏春诗在唐代诗人心中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自汉大一统以后,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短暂的统治,长期以来的战乱和外族的入侵让人民颠沛流离,苦不堪言。这时急需一个统一稳定的政权出现来结束这个长达数百年的纷乱时局,应运而生的李唐帝国在政治、军事上都非常强大。科举制度的施行,突破了门阀世胄对权力的垄断。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诗人是欣喜的、欢愉的,这种情感表现在咏春诗中,使得唐代咏春诗的主题充盈着欢快的色彩。
(二)宋代咏春诗歌主题——伤春
在宋代咏春诗中,随处可见的词语是:愁、哭、苦、伤、怯、病、衰、孤、剩、空、恨,见到残花、残梦、残芳、残杏、残英、残春、冰残、苦寒、乱云、惊疑、春寒、春冤、春忧、春伤、春泪、春尽、懊恼、花尽,见到冰雪顽、春寂寂、零落尽、鸟惊飞、悲阳春、损年芳、未归人、落花枝、泪先落、风雷恶、两鬓霜,见到的是“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一切都是那么冰冷无依,那么悲惨。
1.软弱春天。“光阴不肯略从容,九十日春还又空。多少落花无著莫,半随流水半随风。”不等人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花期。“东风何事力犹微,凛凛边寒犯客衣。旧雪未消新雪下,南园春色几时回。”能让大地一切重来的东风,此时变得无能,以至于春色无归。“长恨愁多酒力微”,“击求驰马力已疲,欲傍樽罍先怕酒”,很能喝的人,在阳春中却沾酒便醉。“东风著意寒食时,游丝粘人困无力”,“柳处风无力”,好好的春雨,这时变作“乱红杂下残花雨,暗绿兼飞弱柳风”。随处可见的是:春气弱、东风柔弱和浓烟弱柳,仅有的力量也是“东君应著吹嘘力,要反春愁一扫空”。能看到的春景都是那么疲惫,那么软弱。
2.愁恨春天。同样是《春晓》,欧阳修没有一点欢喜,他感觉到的是“霞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病渴偏思拓,朝寒怯减衣。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这么不安全,不健康,不温暖的春天,最好是早日送走。同样是喝酒,却不是唐诗中的喜醉和乐醉,而是“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谁知“愁醒与消渴,容易为春伤”,多少伤心事,只有在醉中才能获得片刻解脱,但未想酒醒后仍然是忧伤不已。“檐霜重如雪,池水冷如冰。鸟舌生根涩,花心起怨僧。”在不舒服的感受中,花都起了怨。
3.寂静春天。“荣落浮云度,悲欢熟醉醒。繁华非我物,随意伤飘零。”司马光笔下,灿烂的春景似乎与己无关。“杜若溪边待钓船,怨红伤翠助鹂鹃”,静静地等着。“青帝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只恐怕等来春风时人已断肠,可见此时等待的痛苦。天地都是灰蒙蒙的,没有生命蓬勃运动的迹象,没有成长中的变化,一切都是死寂的,苦痛的,看不到边。
4.衰败春天。好像春天不再是新的开始,时节变得不再明媚,没有希望,没有幻想,唯有残破和忧愁。“懊恼黄莺解言语,飞来唯见落花枝”,能言的巧莺这时让人懊恼,飞来飞去仅见的不是一脉春光,而是凋敝的花枝。好好的一番初始时节,却“既为风搅挠,又被雨摧残”。偶然能看到的一些景色也是“积雨添方沼,残花点绿萍”,“短发全成雪,残花半逐风”,还没有感受到多少高潮,就全部消褪了。
时光随着春花片片飞扬,诗人哀伤之感油然而生,或无奈羁旅异乡,或感叹时节无常,或伤悲命途多舛,或哀怨社会黑暗。宋代咏春诗伤春主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宋朝的边关,由于辽、西夏、金和蒙古的侵扰,兵戈之声常不绝于耳,战场的失利和朝廷的黑暗腐败使得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宋人不能像唐人般潇洒和诗意地面对世界,而是将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时时放在心中,陆游梦中依旧是铁马冰河。因而宋代的诗人很难感受到欣喜春色,他们看到的是春花的飘零、柳絮的离愁、春水的流逝。以乐景述哀情是宋代诗人写春时常用的写法,同时其中还暗喻或隐喻当时的政治和国事。春在他们笔下已不再是一种自然时节,而是哀情宣泄的对象,不管是何美景,最后终归凋零。但就是这种感伤、痛苦、迷惘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感受,让人为其中深沉的哀怨所吸引。场面不大,描写不多,但伤情尤著,凄怆唯美。宋朝咏春诗正是以这种忧郁的气质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二 艺术特色
(一)唐代咏春诗艺术特色
唐代咏春诗不纯粹是对外在景物的全景式的夸张描绘,而是对无限春色下那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以及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咏春诗里,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和自由的气息。[4]
1.气势雄浑,基调高昂。春有雄健的风采,“商山积翠临城气,浐水浮光共幕连”,“花镂黄山绣作苑,草图玄灞锦为川”,“何处不宜春”,“始见春江阔”,唐人用恢宏的笔触描写春天的景物,不仅有春的生气,更有大唐的雄风。唐人是骄傲的、自豪的,面对湖光山色也往往多生出澎湃之感,在咏春诗中也经常能看到画面壮阔,气势宏大的佳句。“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在这浩瀚的画卷中,人也感觉自己蕴育在自然万物当中,伟岸而博大。唐代咏春诗难见矫揉造作之感,一般都昂首挺胸直接抒发最真切的感受。“花屿高如浪,云峰远似天。”“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在春光中,诗人不再拘束,打开心扉去拥抱自然的壮景,曲调高昂,让人感到诗中往往包含着一种气韵,这种气韵不是刻意修饰,而是自然的直接流露。
李白的咏春诗是典型代表。“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柳结烟垂袅风”中的绚丽;“江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中的开阔;“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中的磅礴;“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的知性,都以绮丽的笔触,宏伟的气魄,对无限春色倾诉迷恋之情。同样是喜春,在喜春之中看到的不仅是艳丽的春色,还有春色后那豪迈的李白。
《四部丛刊·分门集注杜工部诗》的“四时”类诗中所罗列的杜甫咏春、夏、秋、冬的诗歌书目分别为41、7、25、13,其中咏春诗所占比重最大。[5]杜甫《春夜喜雨》等咏春诗充满着对民生的关切,活色声香的春景描写里,激荡着昂扬的情绪。
2.空灵清新,融情于景。唐诗中描写细腻的咏春诗往往有着空灵之感。孟浩然的《春晓》,有对消逝美的探求,又有对静谧清幽的感叹,还有对明丽春色的喜悦,对阵阵鸟啼的闲趣。王维的《鸟鸣涧》动静的对比,正反的转换不得不说是一种妙悟,只有在妙悟中才能读懂这份空灵。“林间栖鸟散,远念征人起。幽花宿含彩,早蝶寒弄翅。”在读到王建《晓思》描写景物的诗句的时候,有时会让人心中产生莫名的悸动,因为景物本身就带有一种空灵的气韵。张籍的《惜花》:“春潭足芳树,水清不如素。幽人爱华景,一一空山暮。”薛能的《春雨》:“远声如有洞,迷色似无山。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能明确地感受到空灵在水上,在云间,在山中,在树里。时间万物都能充盈着空灵之气,不管是已然凋落的落花、漫漫东流的江水,还是密密如绸的细雨、绕梁环飞的新燕。在唐代咏春诗里,空灵之感成了一种别致的格调,让唐代咏春诗充满特殊的魅力。只有安宁的环境和心境,才会映照出如此空灵的美景,这正是盛世的诗歌。
3.辞采明丽,温暖热情。语言是诗歌的魅力的重要体现,咏春诗尤为如此。“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雨是浩大的千峰雨,香是浑厚的百花香。仅有的寒光都尽了,所有的花都开了,树都发芽了,冰都融化了,在“云浮宝马,水韵香车”中,“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春风一直卷入碧云,“千门万户皆春声”,“万物与花同”,人的理想生活也在春日里徐徐开启了。
“暖”字在唐咏春诗中使用频率相当高,我们的咏春诗中直接截取到:暖风、暖云、暖光、暖色、城暖、暖树、气暖、趁暖、泥暖、手暖、天暖、春暖、堤暖、帐暖、晴暖、花暖、香暖、日暖、沙暖、叶暖、香焰暖、山光暖、江上暖、日渐暖、风土暖、池水暖、池东暖、池上暖、村园暖、丹阙暖等很多很多有热力的词语。美好的词语总是让人产生正面的积极感受,温暖人的情绪。而众多“暖”字的使用,让人身体直接感受到了物理的温度提高,在度过寒冷的冬季后,让人内外皆欢喜,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宋代咏春诗艺术特色
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边防的失利,使得宋代咏春诗充满消极悲观的色彩。“北宋中叶以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情况愈来愈甚,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6]2诗人一直在“歌唱他们的感想”,直到“南宋亡国”,[6]2其咏春诗的艺术特色有:
1.气势哀婉,基调低沉。在宋代咏春诗中,“东风吹云海天黑,饥龙冻云雨不滴,”天是黑的,龙很饥饿,云是冻云;“何事苍苔数点红,晓来华片落春风”,红色只有数点,还落在了春风中;“何事青青庭下柏,东风吹尽亦无花”,甚至花都已经被寒风吹尽了;“闲花野草各姿态,浓烟弱柳相昏蒙”,柳是病柳,气象昏沉。“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後全无叶底花”,不管是春雨或是在花期的前后,花都隐匿了。失去春日最突出的花景,春的气息便极大压抑了。苏轼也在《陌上花》中感叹“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人不再是处在青春期的美人,而是垂垂老矣,不再有奋发勃起的速度,只能缓缓归来。连王安石眼中的春雨也是:“苦雾藏春色,愁霖病物华。幽奇无可奈,强釂一杯霞。”在愁苦病痛中,在残花败柳中,在寒风冷雨中,在酷雪顽冰中,只有哀景,基调低沉。
2.一语双关,富有哲思。宋代咏春诗“情感浓烈执著”,“语词富启发性”,[7]有一定的哲理,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池北池南春水生,桃花深处好闲行。细思扰扰梦中事,何用悠悠身后名。”王安石的《春日即事》在叙述春景的同时,思考的不单是春,还有人生的追求。邵雍的“花好难久观,月好难久看”,给人无常的感叹;司马光的《石阁春望》:“极目千里外,川原绣画新。方知平地上,见不尽青春。”在春中带给我们对人生的沉思。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是著名的哲理诗。他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写道:“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简直就是一首充满般若的四句偈。欧阳修的《春帖子词》:“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圣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陆游的《新春》:“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就更是借春之口,发己之见,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尽管入侵的各个北方民族均处于落后的发展阶段,但无奈的是宋朝先进的文明却抵挡不住野蛮文明的入侵,因而宋代的诗人无比焦灼。[8]人多半是在逆境中才会产生深邃的思考,宋代咏春诗的这种理性美深刻而绵长,让人在凄冷忧郁的景致中体味到形而上的真谛。
宋代咏春诗还在禅宗中寻求诗歌的灵感。以严羽为代表的“神韵派”常用“禅道”来说诗,排斥“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提倡以“不说出来”为方法,想达到“说不出来”的境界。[6]虽然这只是当时诗评的一种意见,但是在宋代咏春诗中确实存在许多于“禅道”中取经,在禅宗下寻求诗歌语言的一种妙悟。妙悟是一种慧的直觉,[9]作者在“禅道”之中的学习,突然有了一种顿悟、一道灵光,这就是所谓“慧的直觉”。诗人笔下的咏春诗从而有了新的意境,新的理解。“被雨凝云重,困风舞雪轻。凭谁变化谱,升在最高明。”(韦骧《和木香花》)这样的语言莫不包含着一种禅机、一种义理。咏春诗本是对春天景物的咏叹,若渗入佛学和禅宗,就有了新生之感,这就如同禅宗中所说的开启心灵的双眼,去体会另一种春给人的感觉,这样的咏春诗让人觉得不单单是在咏春,也诉说一种春的禅机。
3.语词凄冷,悲观消极。宋代咏春诗中,最常见的字有“残”,如:夜色残、残芳、花残、残照、冰残、残红、残花雨、残地、残梅、残晚春、夜漏残;有“断”,如:断肠、断桥、两鬓霜、断来往、断霞天、柔肠断、断客肠;有“寒”,如:料峭寒、风色结寒、莺寒、病思寒、云寒、石寒、寒心、醉寒、寒鱼、边寒、郊寒、水晶寒、风雨寒、寒色;有“冷”,如:冷淡、金盘冷、残花冷、万珠冷、东风和冷、池水冷于冰;有“苦”,如:苦相催、春苦寒、浪自苦、人生劳苦、苦雾、苦笋、苦李、苦寒威、苦尘腥、情独苦、苦不晴;有“惊”,如:惊帆影、共惊风色、初惊百舌、客心惊、惊顾、惊飞、惊燕、惊疑、惊晚、惊帘幙、惊尘曀、惊雷、惊残;有“无”、“悲”,如:无心看、露无光、瑶草寂、无以销、无情、可悲、花老、悲巢鸟、隔墙悲、悲歌、自悲、堪悲等等。这些字词都是我们从宋代咏春诗中直接截取而来,每个人看到这些字眼都会感受到消极、冰冷、不安全,都是负面的情绪,这些词语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宋时的“春风必有刀”,所以“离肠被君断”,无常的生活会让人对最美好的季节都产生怀疑。“把酒问春因底意,为谁来后为谁归”,不仅目前如此,而且对未来的美好也不抱希望,“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作者感受到的簌簌寒气也传导到了读者身上。
唐宋时期的咏春诗,尽管主题不同,风格各异,但是它们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都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唐代咏春诗是继承了汉魏六朝的诗歌风格后的跳跃式发展,而宋代咏春诗在继承了唐代咏春诗的传统上,写出了新的生气,新的时代特色,成就了新一代诗风。唐宋咏春诗用它们各自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1]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闻一多.唐诗杂论[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37.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208.
[5]吴贤哲.杜甫诗中的春天自然意象[J].杜甫研究学刊,1995(4).
[6]钱锺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书店,2002:11.
[7]陈宏硕.论我国古代咏春诗的哲理[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1).
[8]张思齐.宋代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6.
[9]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41.
Comparison of Subjects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Creat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ANG Wanxia,HU Rui
(Lianxi Research Institute,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Yongzhou,Hunan,425100,China)
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having tremendous differences in subjects and artistic features in two different terms,were prevail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from Tang dynasty are largely fond of spring in their subjects.They are enriched with enthusiasm and happiness,and shows vigorous momentum,firm mood,intangible insights and warm words in artistic feature.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from Song dynasty are mainly sentimentalized about spring in their subjects,they are full of sorrows and shows depression in mood and used flat words.
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creat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poems subjects;artistic features;sentimentalize about spring;be fond of spring
I207.22
A
1674-117X(2011)03-0061-05
2011-03-01
王晚霞(1977-),女,陕西周至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胡瑞(1990-)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学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