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课间实习中的应用研究——以“地籍管理”课程为例

2011-12-28钱铭杰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课间教学法评价

钱铭杰,袁 春,袁 涛,周 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项目教学法在课间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籍管理”课程为例

钱铭杰,袁 春,袁 涛,周 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项目教学法是以师生共同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分析“地籍管理”课程自身特点、传统课间实习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项目教学法优势的基础上,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中,尝试构建以确定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过程、展示项目成果和总结评价项目为主要环节的“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并阐述了各环节教学的具体内容、方法和任务。

项目教学法;地籍管理;课间实习;实践教学

“地籍管理”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籍管理理论、机构、方法和内容,并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统计、土地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等具体操作技能。该课程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具有自己鲜明的课程特色,即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1]。

鉴于“地籍管理”课程的特点,要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和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型、创新型土地利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至关重要[2]。在我校新修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地籍管理”课程共7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课间实习40学时。课间实习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技术性原理、方法、实务的具体实践,是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3],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4]。因此,课间实习是“地籍管理”课程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不能偏废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教学方法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间实习教学方法在形式上包括:组织教学、教师讲解、实习演示、强调要点、布置内容、学生练习(上机操作)、上交作业、教师批阅(成绩评定)、实习总结。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4],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重知识,轻能力。大学本科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是把学科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2)重教师,轻学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实习方法由教师决定,教学进程由教师设置,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主动思维少,使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3)重结果,轻过程。教学中强调现有方法的先进性以及便捷性,强调由现有素材,实现教学设计的结果或结论,轻视教学过程本身,限制了学生对其他技术方法的选择及探讨,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阻碍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4)重课内,轻课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限于本课程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的运用,忽视了其他专业课程、基础课甚至学生自学掌握或者了解的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的运用,而很多时候确实可以“殊途同归”。

为解决传统课间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地籍管理”课程的课间实习教学,并以此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中心[5-6]。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掌握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课程内容和技术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独立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学者基尔帕特里克(Kilpatrick)于1918年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正式提出。1935年,德国学者佩特森(Petersen)翻译了基尔帕特里克的“项目教学法”,并和杜威等人发表一篇题为《项目计划—基础与实践》的论文。随后,项目教学法在欧洲教育界重新获得重视。

按照佩特森的定义,在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如装置、仪器、文件、演出等)。在项目教学法中,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由此可知,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设计成一个“项目”,并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学习过程注重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7]。

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地籍管理”课程具有综合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强的特点。(1)综合性。表现在内容多、知识面广,课程涉及土地资源学、测量学、地政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学、土地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2)实践性。表现在该课程本身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其中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内容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籍管理的日常工作,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样才能达到“能够技术分析和解决地籍管理及相关问题”的课程教学目标。(3)专业性。表现在地籍管理工作技术更新快,伴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已经颁布,新的土地统计报表制度已经执行,新的地籍信息系统软件不断推出,技术更新和成长对于“地籍管理”课程来讲不仅快速而且是持续性的。

针对上述“地籍管理”课程的特点,以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课间实习任务目标更加明确,实践性进一步加强,学生为完成项目,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寻找方法、尝试应用、反复实践,这些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主动学习和应用,不仅便于教师以课间实习(项目)为主线,完成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已经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进一步理解,而且在实践中了解专业领域的老方法,同时掌握新技术,并对未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初步认识和应用基础。

对于学生来讲,项目教学法优势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实践性强。学生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实习任务更加具体,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独立性强。要求学生从项目设计、计划、实施、评价和总结等全方位开展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3)综合性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分工合作、充分沟通,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而且以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结合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展示成果,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4)探索性强。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搜集了相关资料,尝试了不同技术方法,探索了对未知事务,经历了实验的失败和成功,激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以及对成果“精益求精”的渴望。

对于教师来讲,项目教学法主要体现了4个“有利于”:(1)项目教学法使教学行为由单纯的教授,转变为参与、引导、咨询、协调、组织,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组织管理、现场指导、专业知识应用以及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2)项目教学法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难点、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调整和教学改革研究。(3)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注重学生文献检索、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成果汇报讲解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4)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一个任务(项目),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构建成功的师生关系。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根据“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的教学特点,笔者将项目教学法分5个教学阶段进行,即确立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过程、展示项目成果、评价项目质量[4],并在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的“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1.确立项目任务

分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确立全面、实用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项目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项目任务涵盖相应的教学内容;二是项目任务组织难易适中;三是项目任务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修订“地籍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笔者承担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调查、遥感动态监测以及土地整理等科研项目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筛选,设计了××村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条件调查、××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年度变更、××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年度变更、××县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数据分析等5个课间实习教学项目(见表1)。

2.制订项目计划

制定项目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项目完成的首要任务。这一过程主要采用小组工作方式,在学生入校即组成的学习小组的基础上,经教师适当调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一般5~6人,并根据5个实习内容分别选出各个实习组长,组长负责本次项目教学法实施。小组的划分主要考虑不同能力、不同性别及不同性格学生的合理搭配,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并让学生有独立计划工作的机会。这使得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各小组以合作的形式分析项目要求和考核方法,制订小组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及工作步骤,确定个人承担的任务以及进度安排。

制订项目计划这一过程不占用课间实习教学时间,主要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完成,要求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计划书,教师对项目计划书进行方向性评定,做出正确引导。

3.实施项目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的组织、引导,是项目完成效果的重要保障。本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为完成项目而开展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在实习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辅导,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开展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项目实施过程是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验数据、电子期刊、理论教学、互联网)甚至上一届同学或研究生,主动学习、探索未知事务,理清各知识点关系,掌握相关技能、解决问题、锻炼能力的过程,是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是参与者、引导者,当学生遇到概念问题时,一是首先要求其在小组内讨论,其次是小组间讨论,鼓励其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鼓励其请教往届学长或者研究生,来寻求答案和方法;二是拿出自己有依据但不肯定的答案、方案、方法与教师沟通,教师对其进行耐心辅导和讲解;三是对于共性问题以及个别技术难点,教师集中授课、演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项目过程做详细记录,写明其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表1 “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内容及任务要点列表

实施项目过程由学生课间实习与课外时间共同完成,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难点以及学生系统性错误和各小组及成员表现做好记录,为项目实施总结评价和教学内容调整做好准备。

4.展示项目成果

各项目(实习)完成以后,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自己所完成的项目内容和采用的方法,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结合学生汇报的形式展示项目成果。汇报内容主要包括所做的主要工作、项目任务分解及分工、项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项目(实习)成果、项目(实习)心得、项目(实习)建议等内容。各小组主旨汇报一般控制在10分钟,重点回答其他小组同学和教师的提问,最后教师根据汇报内容讲评项目中一些遗留难点和明显错误,并对项目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做深化讲解或前沿性拓展。这时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和一般性知识点已有较深刻地认识,对重点、难点的深化和拓展较有兴趣,也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在项目成果展示环节,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均有打分权,也就是对其他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展示项目成果这一过程全部安排在课间实习教学时间,一般为4学时,期间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汇报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汇报中的概念错误、方法错误、方向错误、常识错误以及其他严重错误和问题,并加以纠正和讲解。

展示项目成果阶段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操作和相关软件的应用水平,如Word文档编辑、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等,同时由于汇报本身是一个“知识输入—知识加工—知识输出—技能锻炼”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梳理理论教学和课间实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地籍管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具体应用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土地管理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总结,深化学生对专业乃至学科理解的深度和高度。此外,汇报也是锻炼和展示学生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个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5.总结评价项目

总结评价项目是对学生整个项目活动的回顾、评价、分享以及展望。在项目结束后,要进行较为正式的项目总结评价,一般分为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四部分,各部分评价成绩占课间实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10%、10%、30%、50%。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包括学习心得、学习差距、取得的进步、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等方面的总结、评价和打分;组内互评,主要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对每个成员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完成任务的深度、难度、态度、协作精神进行相互评价和打分;组间互评主要是小组之间就项目完成情况、成果的质量、成果汇报展示情况以及技术方法技巧性进行互评和打分;教师总结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质量、演示效果以及各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要指出整个实习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比较出各个小组的特点,客观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评价项目这一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完成,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项目成果展示进行,安排在课间实习教学时间。此外,教师总结评价是本阶段的关键环节,由于实习过程较长,组数和人数都较多,要做好总结评价,教师必须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认真做好教学记录。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合理利用课内外时间,将学习由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实现了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而且通过项目(实习)的完成,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了课程专业知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实际工作能力。此次在我校“特色+精品”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引入项目教学法改革“地籍管理”课程课间实习教学方法,是“地籍管理”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一种尝试,希望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1] 钱铭杰,袁春,周伟,等.“地籍管理”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20-123.

[2] 袁春,钱铭杰,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 (1):123-125.

[3] 唐旭,刘耀林,刘艳芳,等.实践要求驱动下的“土地信息系统”课间实习教学方案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9-95.

[4] 何生,侯宇光,孙新铭,等.项目教学法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0,(3):69-73.

[5] 侯湖平,张绍良,丁忠义,等.项目教学法在不动产估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0,(3):41-44.

[6] 唐立伟.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课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3):46-49.

[7] 邓作杰,谭小兰,莫海燕.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3):91-93.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ractice during the Course—Taking the Course of Cadastral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QIAN Ming-jie, YUAN Chun, YUAN Tao, ZHOU Wei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Project teaching methods is a teaching method implemen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joint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lete proje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dastral management course,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strongpoint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s includes five stages: determining project task, drawing up project plan, implementing project process, showing project results,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The application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actual effect of this teaching methods in “cadastral management”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cadastral management; practice-during-the-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G642

A

1006-9372 (2011)01-0050-05

2011-01-05;

2011-02-18。

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121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本科教育教学类土地资源管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京教高办[2008]3号)资助。

钱铭杰,男,讲师,主要从事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课间教学法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