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建一述:享誉人大的“襄阳品牌”
2011-12-25王雪锋
□ 王雪锋
作为商品,由于其品质和信誉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会形成一种无形资产,产生远远超出其成本的价值,这就是品牌。
作为一项活动、一件工作,由于其独特创意,在本行业、本系统内具有巨大影响力和示范意义,引得同行竞相效仿和追捧,也是一种品牌——一种超越物质和经济效益以外的“品牌”。
以建设“代表之家”为阵地,以“双岗建功”为载体,以“代表述职”为动力的襄阳代表工作“两建一述”活动,就是后者。说它在全国人大系统内产生风生水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并不为过。
人民日报驻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席记者毛磊惊喜地称之为“襄阳路径”。作为一名从事人大宣传工作近20年的资深记者,毛磊对襄阳“两建一述”的称道,源于他两次来襄对该市代表工作的深入采访和反复比对。
人大制度研究专家、《中国人大》主编汪铁民的惊叹是:“原来人大工作还可以这样做!”他有一双发现典型的“慧眼”,缘于他处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掌门人”的位置上,各地“宝贝”尽在所揽。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在2011年的省委人大工作座谈会上,对该市人大常委会代主任高全明的典型发言多次给予充分肯定,赞赏有加。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履新后首次造访人大,在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汇报后,直言襄阳人大工作在全省有很高的地位。
从2008年至今,是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十五届任期的一段不寻常历程,他们创造性地在全市开展“两建一述”活动,两次在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湖北日报》等30多家省内外新闻媒体重点报道,200多家外地同行先后造访襄阳,目的只有一个,学习考察“两建一述”这个代表工作的“样本”。
“两建一述”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笔者以为,主要是三点——
变每年“活动5天”为“365天”
以举行人代会为标志,代表的履职分为会议和闭会期间。一年365天,很多地方人大代表参加人代会的时间大抵只是365天的一个零头。由此,我们不能不感叹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意义。开会时,代表们聚拢在一起,或听报告,或审议,或选举表决,是有组织,也是有人引导的,并且代表在会议议程和程序的引导下,一定是有条不紊、有章有法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不仅是因为代表受其他代表济济一堂、耳濡目染的影响和带动,也因为我国人大工作的基本原则——集体行使职权的制度使然。然而在会后,代表如何行使职权?虽然代表法规定了约见、持证视察等代表个体活动的条款,但是实践中鲜有其例。是代表不热爱人大工作吗?是代表为民代言的信念不坚、能力不强、热情不高吗?是,也不是!说它是,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代表的教育培训滞后,不能像襄阳市人大一样,换届后即对全体代表进行具有针对性、全方位、多形式的履职培训,而是把教育强化工作放在人大常委会这个层面。因此,代表不会履职、不愿履职、履职效果不佳的情况时常出现。说它不是,是因为我国人大制度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制度,对人民、对政府、对人大,以至对社会的教化尚须时日,并且我们规定的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方式过于笼统,渠道过于狭窄。你约见局长、市长,渠道不一定是畅通的,保障不一定是到位的;你去持证视察,沟通的管道不一定是顺畅,服务代表的地方人大机关也是有心无力。同时由于受习惯因素影响等原因,在没有人大机关出面组织下的代表活动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声音强于行动。“两建一述”的意义在于:它用一种“家”的方式,把闭会期间的代表又聚拢在一起,变全年的代表工作5天做完为365天天天有任务,变代表履职“身单力薄”为“聚拢裂变”,虽然不像人代会那样人多势众,也不像代表团建制那样规矩周整,但是代表化零为整、握掌为拳,从而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共同的意愿下一起做一件相同的事情,这肯定要比一个代表对某一事情的监督,对某一工作的推动声音要大、力量要强。如果大家在一起时间再多一些,愿望再强烈一些,就有可能把某一代表、某几个代表的想法裂变为一个地方、一个代表团,甚至几百名代表的集体行动。这样,对一项工作的监督和推动的效果无疑是巨大的。襄阳的做法,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他们以“家”的形式,制定建“家”标准,但又不一刀切,是山区或平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讲究实用,多室合一,注重“家”的作用,而不是“家”的外观,使代表闭会期间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了学习提高、集聚智慧的时间,也有了切磋交流、比学赶先的机会。长期下去、坚持下去,就会带动代表在人代会上建言督政能力的增强。如此,代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人大代表的先进性、代表性、广泛性就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5天的短暂聚会化为365天的职业行为。
从“皓月当空”到“星月辉映”
襄阳这几年,在人代会上多有创新之举,推行公民旁听制,对市人大会议上代表考勤情况进行通报,引起了媒体的热切关注,这是一个好现象。人代会能开出这样的气势和生气,足见当政者的智慧,足见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一班人对人大制度的理论认同、法律认同和情感认同。令人更为欣喜的是,旁听的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由旁听开闭幕式到旁听除选举之外的会议全过程;由听听了之,感受会议气氛,到旁听后召开座谈会,人大、政府领导一起听取旁听公民对各方面工作的批评建议,听了不是白听。难怪一到人代会召开前夕,报名旁听人代会的公民人数剧增。人代会有既定的程序,创造性地增加了公民旁听这个环节,使人代会开得富有生气,会内会外融为一体,代表接受旁听公民的监督,公民感受人大会议的神圣和庄严,30个人、50个人,今年你听,明年他听,声口相传,薪火相传,人大制度就一定会深深地根植于人民心中。人代会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们对民主、对法治、对公平正义的信念和力量。
同样要说到会后,襄阳的另“一建”,就是“双岗建功”,他们倡议代表在代表岗位上议政督政,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以顺应社会所需、时代所期。这是大势所向、大潮所趋,离开了本职工作去谈代表工作,代表履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离开了代表工作去谈代表本职,代表工作就会高高在上,不着边际。襄阳倡议发挥代表议政督政的政治优势、代表多元的群众优势、精英荟萃的人才优势、引领发展的经济优势,鼓励和支持各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带头上项目、带头发展民营经济、带头依靠科技致富,带头维护社会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从而使代表工作与实践相连,人大工作与实情接轨,而不是一说到履职,就是监督;一说到代表,就是建议议案,他们赋予了代表工作新的内涵,使人大工作更加鲜活、更切实际、更富人情味、更具时代感。代表在会议之外,双脚走向大地,身心连着群众,陈诤言、献良策,从而使代表在人代会上的陈述不再是官样文字,代表建议不再是人云亦云,签名附和,而是饱含田野工地的气息,是来自于农民工人的声音,代表说出的话发表的见解陈述的建议合实情、顺民意、秉法治。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樊城区太平店镇、襄州区程河镇通过开展“双岗建功”活动,推行代表信访代理制,化解了一大批社会隐患,摘掉了“信访大镇”的帽子,促进了社会和谐。人大代表尚守财为修通断头路,从村长一直找到交通厅长;市人大代表、光彩大市场总经理隋益松积极牵线搭桥,引资10多亿元,通过以商引商,台湾等地200多家企业落户襄阳,打造了襄阳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市、区、镇人大代表、襄州古驿镇治调主任敖大焕从事民调40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件,维护了一方稳定,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高度肯定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代表“双岗建功”活动的累累硕果。更多的代表通过自己的带动和示范,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发家致富、科技创新,就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代会开得红火固然重要,再加上代表个体的星星点点榜样示范、催化发酵,一定会呈现出星月辉映、璀璨夺目的壮美景观。
由“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
襄阳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开展的代表回选区和选举单位述职活动,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一条促进代表履职的新路子,而是探索和创新的不断演进。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推行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和选民、上级人大代表联系下级人大代表、上级人大联系下级人大”的“五联”活动,从联系的情况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和经常。但是作为为民代言的个体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履职更好的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述职,使襄阳市人大找出了一条代表从“要我履职”向“我要履职”转变的新路子,代表由过去的从属被动位置,转化到主动主体的位置。在述职大会上,代表把履职情况在阳光下“晒”一“晒”,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评议监督,不仅能使代表回归民本的社会属性,也可以使人大机关从中发现先进典型、履职能力强的代表,从而为解决代表在闭会期间缺位和失声的问题找到示范和标杆。
述职中,代表应询回答选民或者下级代表的关切,同时接受评议,这种制度设计使代表从任职的那天起就有一种如履薄冰、不敢懈怠的责任意识,时时醒悟自个的政治权力来源于民众授权,理应接受民众监督和评判。
襄阳人大真正张扬起了代表述职的监督功能,并以制度化的形式予以明确,他们厘清了代表如何述职、述职报告的撰写要求、述职后如何进行测评,以及后续监督主体、手段等关键问题,建立起了客观、公正、科学的述职评议程序,进而激活罢免等“刚性”监督手段,将不合格的代表淘汰出局,以此来改善当地人大工作生态,推动民主政治扎扎实实地前行,这是人大工作真正的目标和价值所在。
反观有些地方不是全部,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代表述职,特别是安排一些“明星代表”述职,以此彰显人大政绩,这是典型的人大在“秀政绩”。襄阳稳扎稳打,年初下达述职代表名单,提出述职要求,人大代工委初审述职报告进行把关,确保代表晒的是“干货”,并且要求代表述职报告不能谈成绩浓墨重彩、对不足却轻描淡写,不允许那些不积极履职的“举手代表”装聋作哑。此举昭示,在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开展监督并不需要人大支付过多的成本,关键在于执政者是否具有足够的政治勇气,以及真诚接受监督的理念,襄阳人大却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做到了。通过述职活动,襄阳代表工作出现了可喜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卜仿英从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一言不发到大会审议“抢话筒”,省人大代表吴九菊从操心费力为本村群众谋利益到关注全社会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市人大代表王家发从注重在网络媒体上搜集民意到直接和群众结对子听民声,代表的履职意识、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履职更加主动积极,视野更加开阔深远。那种事不关我、只顾眼前、简单从事的履职倾向,不断转化成为民请愿、面向大众、注重实际的价值需求。
襄阳的述职活动,架起了代表与选民联系的桥梁,促进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化解了选民对人大工作的消极情绪,使选民真正体验到当家作主的感受。枣阳市新市镇选民郑小虎说得好:以前有什么事就知道找领导,现在代表面对面地向我们报告工作,没想到代表还有这“能耐”(监督政府),以后有什么事就应当找家门口的代表!连任三届的市人大代表姚光文坦言:过去履职是人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是成天想着如何把代表当得更好,向选民有个好的交代!村民葛银成在听了王炜锋代表的述职后感慨:头一次听到代表向选民报告工作,心里热乎乎的,咱老百姓想的都是代表讲的,老百姓盼的都是代表干的!今后,我们不但要选好代表,还要对当选代表进行全面监督,让代表为我们做得更好!
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四看”的工作标准:人大工作要紧贴工作中心,让党委看得重;人大要依法履行职责,让代表看得清;人大工作要顺应社情民意,让群众看得到;监督要有理有据,让监督对象看得起。
诚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