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纠正错误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
2011-12-25李冬晓
● 李冬晓
自我纠正错误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
● 李冬晓
回顾我们党90年既波澜壮阔又艰难曲折的历程,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始终能够走出困境,不断取得新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崇尚真理,敢于纠错。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及继续走向新胜利都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地自我纠正错误的结果。自我纠正错误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活力之源。
中国共产党;自我纠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然而,失误和挫折并没有压垮中国共产党,相反,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使党的事业不断胜利前进。毛泽东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支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他还强调,“有了错误……我看不应当怕。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2]邓小平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也不会用正确的和错误的经验,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来教育干部、党员和群众。”[3]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坚决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4]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5],作为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四个坚持”“四个始终”的根本点的第一条提了出来。
一、从教条主义错误泥沼中走出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但是党在幼年时期,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和党内“左”倾情绪的影响,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盛行,尤其是王明的“左”倾路线,给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揭露批判教条主义的危害,着力研究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根本问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工农运动和推动国民革命,并开始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所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在这个阶段,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认真的理论探索,并作出了独特贡献。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继续斗争。党从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农民及土地问题、武装斗争重要性问题,并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上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与条件,以及它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同时,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遵义会议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论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及其规律,阐发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建设理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解放战争期间及此后,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二、从反思“文化大革命”错误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挫折,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正如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点要归‘功’于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个灾难的教训太深刻了”。“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6]
邓小平在我党自我纠正错误,重新开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1978年,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支持下,全党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廓清了长期以来在判断真理标准问题上的糊涂认识,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全党思想大解放,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和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做出了正确总结,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从党的十二大到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大基本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做出了科学论断和正确回答,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仅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失误和教训,而且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及国际上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严重教训。把发展生产力当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姓“社”姓“资”的根本标准;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使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时代高度,形成了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铺垫了一块重要基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结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已经成功的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在自我完善中不断走向新胜利
1992年以来,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到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七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这一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都是在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必然结果。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创新。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党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顶住各种压力,坚持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实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大基本问题。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江泽民完整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执政兴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后,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和谐、不健康因素,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诠释和深化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完备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第一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并特别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同“四个坚定不移”统一起来,作为党的长远战略指导方针,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四、自我纠正错误是一个成熟的大党永葆生机的力量之源
一个政党,只有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胜利和失败、辉煌和曲折,但由于这个党具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所以总是能够从失败和曲折中重新振奋和崛起,走向新的胜利和辉煌。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崇尚真理,敢于纠错。
共产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其强大的动力源于对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源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源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源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源于有一个坚强的、成熟的领导核心。在探索出现失误甚至严重错误时,共产党能够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入剖析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正确总结教训,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当然,在长期自我纠正错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最根本的一条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可以说,没有共产党自觉纠正自身错误、不断完善自我,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我们党成立90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我们党抵御和清除各种政治错误和腐朽思想、增强党的团结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1005.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1.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6.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12.
[5]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1).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272.
D261
A
1009-928X(2011)10-0014-03
作者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
■ 责任编辑: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