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早
2011-12-24梁慧淇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1年11期
早上,我和往常一样,到市场旁边那个卖早点的小摊上买粽子。
我付了一元钱,便接过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时,一位年迈的老爷爷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只小碗。他那身破破烂烂、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的“古董衣”,在这个寒冷的早上,显得异常单薄。白了一半的头发十分凌乱,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是个乞丐。
老爷爷要了一碗豆腐花,递上两枚五角硬币,卖早点的阿姨却将钱退给老爷爷,说:“送给你吃,不要你的钱。”
没想到,老爷爷脸色一变,不悦起来,坚决地说:“不行,一定要付!”
他们两个把钱递来推去。望着这感人的场面,我明白,这一元钱,对老爷爷很重要,它意味着自尊;对卖早点的阿姨也很重要,它意味着养家糊口。
阿姨做的粽子十分好吃,我已经是她的老顾客。时间一长,阿姨也就不见外了,跟我讲了些她家的事。她有三个孩子,家里很穷。孩子不是本地户口,不能读公办学校,为了他们的前途,她只好送他们去读民办学校,学费对这个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为了养家糊口,她每天晚上包粽子、磨豆腐,凌晨四点起来煮熟,拿出去卖。为了多挣钱,她中午也不休息。她年纪不算太大,一双手却十分粗糙,头上已有了不少白发。她没钱租店铺,只好站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卖,一站就是一上午。这段时间物价飞涨,她却没涨价,所以挣的钱也少,她的衣服都好久没换新的了。
“要收钱,不收我就不吃了!”老爷爷大吼一声,打断了我的思路。阿姨拗不过老爷爷,拿了五角钱,但另外五角说啥也不要。
看着这一幕,我的眼角湿润了,我想,他们两个,一个是走街串巷卖早点的小贩,一个是靠乞讨为生的老人家,都是贫苦人,但卖早点的阿姨有一颗善良的心,乞丐老爷爷则自尊自重,都让我感动。如果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善良、自尊、助人为乐的心,那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指导老师/张鸿瑞 发稿/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