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国之基

2011-12-24南振声

决策与信息 2011年1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民族核心

文/南振声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振兴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觉醒、文化复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核心价值体系则是文化这一民族精神支柱的核心。没有正确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没有文化的觉醒和复兴,民族复兴就是一句空话。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鸦片战争时期,拥有一百万军队的清王朝竟然打不过远渡重洋的数万侵略者。开始人们认为是输在敌人船坚炮利上,然而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于是中国人开始在制度和文化上反思,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随后爆发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中国人民有了政治、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民族振兴的新天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改革开放扫除了最大的思想障碍,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发全民族的智慧、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现在,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只有努力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形势,解决争端,化解风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前进步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特色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沉着应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正确处理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引导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导向,引导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的民众求同存异,逐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才能强化全体民众的大局意识、长远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社会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度和影响力,坚持做到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是“不发达”、“不完善”的社会主义。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很长,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深广,其消极影响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克服。因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长期奋斗和努力。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对青少年的培育中,渗透到舆论宣传、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建设中,渗透到人民大众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日积月累的长期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自觉的基本遵循。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作用范围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领域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领导部门,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只重视物质文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信仰缺失、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的教训,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在引导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指导和管理,始终把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一切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人员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大胆进行文化创新,精心打造有特色、高水准的主旋律作品,努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贡献。

科学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任务重大,内容丰富。必须坚持从当前实际出发,加强领导,科学设计,精心实施,抓住关键,稳步推进。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结合当前思想作风建设,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发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成效作为考察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使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带头人。

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把改善干群关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把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提供良好服务。只有干群关系改善了、融洽了、和谐了,群众对党信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有生长发育的沃土。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民族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们的民族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