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南低碳之路

2011-12-23王白娇

新东方 2011年1期
关键词:海南生态经济

王白娇

浅谈海南低碳之路

王白娇

低碳经济是社会潮流,走低碳之路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不同的地区在低碳发展道路上模式选择应该是有区别的。在海南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低碳之路应该是一种低层次的“节约型”低碳排放之路。海南低碳之路不具有代表性,却一定具有可行性,而且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着强大的助推之力。

低碳经济;海南;国际旅游岛;路径选择

关注低碳,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热门话题。在中国,2010年被誉为“低碳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形成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出“总动员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在参加多个代表团审议时再次纵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动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2010年1月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在提出,要作为国家的低碳经济实验区。海南已经把发展低碳经济摆上了重要位置,这是海南着眼于长远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海南是个岛屿省份,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走低碳之路,是唯一的选择,这对于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意义重大。

一、低碳经济之于海南,是机遇更是挑战

低碳经济的适时提出,对保护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特别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海南创建国际旅游岛之时,低碳经济的概念助推海南在更新的高度再次起飞。

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两者的价值核心都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实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即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海南省早在1999年就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经过10年的探索发展,海南生态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海南环境质量仍保持全国一流水平,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9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这一切标志着海南在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选择上将向更科学、更符合人类生存需求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是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更深一步、更高层次的提升,是把海南从国内的特区省份放置到国际视野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低碳经济的提出,恰逢其时。从长远发展看,低碳经济就是要摈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提高新能源开发、生产、利用,追求绿色GDP。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人居环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始终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面对当前国际上低碳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海南作为一个生态非常良好,人文底蕴丰富的区域,要想成为国际视野中的新亮点,必须跟上低碳概念的浪潮。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高度工业文明基础上的,海南目前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对于经济发展正在起步的海南,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这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控制碳排放,使用新的、可再生能源,转型低碳产业理应成为海南今后发展的一种思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样指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必须全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显然可以助力海南的低碳之路。然而有事实表明,旅游业的碳排放水平并不算低。游客出行要乘坐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游客入住的酒店通常水电消耗惊人,很多旅游观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同时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并不表示经济的低碳,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美国的现代服务业占美国经济的90%,但它的碳排量却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最多的。由此可见,低碳之路相对于海南并不存在“捷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海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谈不上在工业化方面具有“国际水准”,各项经济指标在国内还是倒数的水平。而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是海南乃至整个中国“低碳”之路的最大制约: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严重不足、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更差,产业体系薄弱,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由此可见,海南的低碳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说发展海南低碳经济,与欧洲所谓的低碳经济有本质的区别,海南的低碳,应该是较低层次的低碳排放,至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技术水准无法比肩发达工业国家的时期,海南低碳之路选择的是一种以“节约”为核心的低能耗路径。

二、海南低碳之路的独特性

尽管海南在低碳技术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约束条件,海南还是具备的。特别是海南得天独厚的一些自然条件,为海南低碳之路的探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一)海南有独特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固碳效果强

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最大资本,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南海岸线长达1617.8千米,截至2009年12月初,海南省1528千米海岸线的海防林窄节加宽、断带合拢工程告竣,这项计划五年完成的构筑海防林工程提前二年完成,由此海南成为全国沿海省市中第一个构筑起绿色长城的省份。实施生态省建设以来,海南特别注重植树造林,以生态环境一流著称的海南省森林覆盖率为57.1%,海南的目标是到2012年,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60%。这样的硬环境,固碳效果是十分突出的,也是许多工业化地区无法企及的。

(二)海南的工业起点高,环境污染少,治理成本低

海南工业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非常小,传统产业改造难度小,后发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海南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大项目带动、大企业进入”的产业发展战略,积累了一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2007年12月30日,运营31年、年产值过亿元的三亚华盛水泥厂七座大型水泥立窑同时被炸塌,表明政府大力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关停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决心。海南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六万吨生物柴油、东方风电、海口光伏发电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过程中。

(三)海南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有助于海南形成低碳能源结构

海南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南天然气储量超过15万亿立方米,已开发或利用或探明的有2500亿立方米,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2%。对于天然气用途的选择,一是主要作为清洁能源,如家用和发电;二是用作化工原料,生产高附加产值的化学品;三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二者兼顾。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燃烧的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因此海南充足的天然气资源能为海南的低碳排放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四)海南特有的文化理念与低碳生活异曲同工

国际旅游岛把海南定位于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其中的人文含义与海南特有的文化理念息息相关。《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1707人参与)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71.1%的人称,“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是让他们着急上火的主要原因。至于“加急时代”最突出的表现,60.2%的人觉得是“生活节奏加快”,54.7%的人认为“浮躁,踏实不下来”。在海南,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海南本土居民更习惯慢节奏的生活,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看重对生活的慢慢体味和感受,在财富积累方面把精神放在与物质同等的位置。全省各地的老爸茶店就是最好的注解。这为海南的低碳之路提供了更为深层次的理念支持。

三、海南低碳之路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低碳能源结构

抓好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只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才能为低碳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海南西部昌江正在兴建的可容纳4台大型核电机组的核电站,是海南历史上投资最大、技术先进、工艺环保的能源建设项目。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与海南电网需求十分适应。工程完工后将彻底改变海南目前的电力供应结构。同时,海南充足的天然气资源为火力发电提供了足够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发电具有效率高、环保、干净的特点。从环保的角度来说,第一没有粉尘,第二没有废水。海南洋浦电厂目前使用廉价的东方1-1气田的天然气发电机,发电机组运行七年来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碳排放方面,几乎达到“零排放”。海南还有较为丰富的水能、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资源,受制于技术方面的原因,除市政工程部分路段使用风能路灯和居民生活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外,在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方面海南并不具备大范围开发的条件,海南可以等待技术成熟后跟进开发,进而彻底实现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二)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热带雨林保护工程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海南是全国热带天然森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是全国热带雨林原生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海南拥有原始森林1500万亩,至1987年剩下570万亩,现在回升到989万亩,多数为采伐或者破坏后天然更新过来的次生林。天然林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调节小气候等方面的功能远远大于人工林,缺少天然林,海南生态环境将从根本上丧失优势,而且不可逆转。部分市县没有正确处理好天然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使在一些保护区内,天然林被乱砍滥伐的山头也随处可见。这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专门列出生态补偿金,继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支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九个国家生态功能山区市县财政转移支付范围和补偿力度,努力将尖峰岭等七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同时,慎重开发热带雨林旅游项目,如果没有出台特别保护措施,暂缓开发就是对热带雨林最好的保护。

(三)全面提升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

如何处理垃圾与碳减排有密切的关系。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除了大规模建设会带来大量工业垃圾外,进出海岛的游客还会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垃圾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困扰海南环境保护的头等重大问题。海南目前的垃圾清理主要采用填埋和露天堆放的简易处理方法,时间一长,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特别多。污水问题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突出的,特别是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不仅造成河流水质下降,而且影响农业和渔业生产,影响人居环境。解决好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事关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关系到海南的低碳之路的顺畅与否。要在政府主导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的机制,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标准。同时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和污水的排放量。

(四)围绕建筑节能开展重点治理

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是能源消耗的“耗能大户”。“大型建筑”和“实心砖”是能源的主要“主要杀手”。一般家庭空调电耗是2度/平米,大型公共建筑的电耗平均是60~70度。公共建筑追求造型奇特,管理粗放,已经成为浪费能源的样板。海南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上要严格控制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制止盲目追求高标准、超豪华倾向;对必须上马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实行严格的节能审查,同时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中推广有效的节能技术;积极推行各种有效的节能改造措施,降低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而普通建筑应该是减碳的主力军。冬天保温、夏季防热、自然通风,就是减碳。建筑隔热、垃圾处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同样也是减碳的举措。海南的建筑应当首先着眼于西面、南面、东面的遮阳和整体绿化,严格控制落地窗、玻璃幕墙的使用。2009年底获评审通过的《海南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在海南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和低碳生态城镇,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五)打造绿色交通,鼓励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

旅游岛建设将吸引世界各地大量游客,出行带来的碳排放将日益增多。因此,在交通设计安排上,要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优先发展和完善高效优质的慢行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与此同时,准确把握海南交通碳排放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减碳,包括技术性减碳,结构性减碳,制度性减碳,消费者减碳;鼓励发展和使用高效节能型车辆,淘汰高能耗交通运输车辆。海南LNG汽车目前已经开始推广与应用,出租车也基本上全部使用液化天然气。

(六)营造低碳社区文化氛围

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培养消费者的低碳责任意识,引导广大群众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如使用节能灯、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人走关灯、关电器,拒绝过度包装、多用购物袋,废旧物品再利用等。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纠正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政府还应该在城乡建设、交通、建筑、消费、公民行为规范等社会管理领域中,按照低碳生活的理念和要求创新和完善管理措施,营造促进低碳生活的制度体系。同时开展低碳生活全民教育宣传活动,向民众系统地介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式,让这个看起来高深的概念转化为人们熟悉的生活方式,开发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大众文化产品,让低碳生活细化并渗透到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外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很少。海南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不仅要有思路,还要有相关政策、法律和制度进行配套,还需要做很多具体的努力。

F427

A

1004-700X(2011)01-0043-04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海南生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怀念海南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