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实践 辉煌的成就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

2011-12-23臧凤华

中华魂 2011年9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革命发展

文 臧凤华

伟大的实践 辉煌的成就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

文 臧凤华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年,不过历史的一瞬间,但在中国却非常的不平凡。90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于中国的实际,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辉煌的篇章。驱逐鞑虏,推倒 “三座大山”;改天换地,人民当家做主;科学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了中国 “三大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统计资料显示,194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557亿元人民币,居世界后位,人均27美元,还不及印度。而今,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万亿元人民币,近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也从世界后位跃居世界前列,航天、核工业大国地位已经确立。一句话,昔日积贫积弱任人欺凌和宰割的 “东亚病夫”,今日成了日益繁荣昌盛的受人尊重和向往的社会主义大国,引领世界发展的光辉榜样,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历史事实,就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是承认的。

但是,在中国国内,就有那么一些人,瞪着眼睛发呓语,梗着脖子说瞎话。其中,有 “左”的,拉改革向后,企图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有右的,变改革为改向,图谋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当前,右的似乎显得更猖狂。他们利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采取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及无限夸大的手法,不仅诬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民粹主义”,而且与西方反动势力相呼应,极力诋毁和攻击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搞早了”、 “搞糟了”,叫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由民营经济来取代,还鼓吹什么 “议会道路”、 “三权鼎立”。其实,就是要共产党下台,他们上台,复辟资本主义、实行民主社会主义。集中起来,就是利用党所犯 “左”的错误,否定我国对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补资本主义课”;利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改革开放,否定我国已经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变改革为改向;利用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否定党的性质任务和根本宗旨,混淆视听,浑水摸鱼。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人,也划不清界限,人云亦云,甚至怀疑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澄清他们有意制造的混乱,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对于划清 “四个界限”、坚信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

毛泽东深刻指出: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①中国革命的这个历程,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反映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胜利地走完了这个革命历程,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3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新解放省区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以及 “三反”、 “五反”,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权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已经完善,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经验。主要表现是: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其中的大多数技术较先进,广大职工主人翁意识强,劳动热情高,生产发展快,明显表现出巨大优越性;积累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受到资本家的欢迎;土改后农村开展的生产互助合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优越性,被广大农民所看好,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当时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国家欣欣向荣,美国对我军事威胁、经济封锁,苏联伸出友谊之手、进行援助。就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而言,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公私合营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社会主义工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56%,国家资本主义占26.9%。同时,以限制与反限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也显现出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条件成熟。

1953年,又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1952年同1949年相比,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年均递增率21.1%。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了54%。这时,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也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史称 “一化三改”。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 “两翼”。“化”与“改” 之间, 这 “一改”与那 “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作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到1957年,大幅度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28.3%,年均递增18.9%,其中生产资料增长了210%,钢产量增长了296%,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这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走完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程。

同时,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 到32.2%, 合作社 经 济由1.5%上升到53.4%;在工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由56%上升到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由26.9%上升到32.5%;在商品零售额中,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由42.6%上升到68.3%。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不但没有破坏生产力,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工农业生产效率,做到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拥护,说明 “一化三改”是成功的。邓小平说得好: “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②

十年发展探索

“一化三改”完成之后,我们党在如何全面地大规模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进行了艰辛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1956年4月和12月, 《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了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对于我们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同年4月,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对于马列主义 “我们要学习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避免和少走 “他们走过的弯路”。同年9月,党举行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深刻指出, “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还通过了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指出 “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接着他又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希望 “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些都继续和发展了 “八大”路线。1962年10月,党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 “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特别是 “大跃进”的教训。直到 “文化大革命”前夕,总体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很大的。

以1957年为基数,到1965年的8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9.9%,其中农业增长9.9%,工业增长89.1%。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六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7年前的4.9倍,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果显著。在这10年中,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正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的: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如何看待失误

我们出现的主要失误,是1957年以后党内左倾思想开始滋长,并时起时伏地发展。胜利面前头脑发热,急于求成取代实事求是,政治的统帅作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先进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被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 “高指标”、“穷过渡”、 “共产风”、 “停产闹革命”,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程度不同地被忽视、被破坏;公有制经济结构,按劳分配方式和高度集中的计划手段,越来越单一化、绝对化。据有关资料显示,1985年,我国对工业企业的所有制进行战略调整的前夕,在全部工业企业资产中,公有制的比重占到了99.2%,其中国有经济占74.6%,集体经济占24.6%;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公有制比重占到了91.1%,其中国有经济占41.1%,集体经济占50%。在分配领域,主要分配方式是工资,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平均主义,即后来人们所说的“铁饭碗”、 “大锅饭”现象。生产和交换领域,指令性过强,计划统得过死,且包罗万象,供求矛盾 (关系)和市场的配置作用被忽略。集中起来,就是一个 “急”字。急于把经济搞上去,以尽快摆脱贫穷和帝国主义的欺负;急于实现纯公有制,以避免自发的资本主义势力滋长;急于取得 “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胜利,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欲速则不达,反倒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超越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违反了客观规律。从而,影响和抑制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更好发挥,减缓了中国经济快速持久地发展。特别是重提阶级斗争,并把它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天天讲,月月讲,最终导致了 “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代价是沉痛的,教训是深刻的。

探究这严重挫折的原因,一是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以至把工作中的意见分歧也上纲上线为阶级斗争;二是在反倾向斗争中违反辩证法, 只反右不反 “左”, “左” 了还反 “极右”; 三是个人崇拜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了损害。归结到一点,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在坚持 “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政治与技术的统一”的科学发展上,认识不是很清晰明白和正确,实践起来出现偏差和疏漏,也就在所难免了。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错误,但依靠已经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即使在“大跃进”和 “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时期,也不是像某些人讲的 “只是漆黑一团”。比如 “两弹爆炸”、 “一星升天”以及中日、中美建交,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三个世界”观点的提出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实现的,还还清了欠苏联的债务。十年探索发展,十年 “文革”歧途,也为后来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

历史已经验证, “一化三改”是在巩固发展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和实现的,是完全正确的; “左”的错误,是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发生发展的,教训确实深刻。但两者不仅时间不同,内涵不同,而且主流支流也泾渭分明,岂能混为一谈!有些人不顾历史事实,硬要鼓吹什么 “三大改造匆忙论”、 “社会主义失败论”、 “资本主义补课论”,只能暴露他们 “全盘西化”的图谋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真面目。在这个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站稳立场,划清界限,再也不能上当受骗。

注释: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5、651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第3卷第116页。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革命发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的出行革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