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思维”在“包容”中“会通”

2011-12-23文/穆

中华魂 2011年8期
关键词:尧舜异质立案

文/穆 子

“异质思维”在“包容”中“会通”

文/穆 子

人总是要思考的,思维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思维更是生动多姿的。别说是十几亿人的大国,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就是一家三口、一家三代,还经常有不同观点、不同看法的争论。不同观点、不同思维的碰撞,常常碰出思想的火花,我们的社会就常在这种碰撞、摩擦中前进的。我们姑且把这种现象称作“异质思维”吧。现实生活中,没有异质思维,哪来“日心说”对“地心说”的颠覆;没有异质思维,哪来“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没有异质思维,哪来改革开放带来的“东风吹来满眼春”?科学看待异质思维,人类社会便充满活力。

现实中,异质思维常常被视为“异己”、“另类”,把“不同”视为“敌对”。有些地方官员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只喜欢听恭维话,不喜欢逆耳之言;只喜欢众口一词、“高度一致”,不喜欢不同意见,不同声音。一听到批评声、抱怨声,就恼羞成怒,又是追查,又是立案,要把不同的声音置于死地而后快。这种霸道作风,正是造成某些地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包容“异质思维”是政治开明的表现。毛泽东在多年前说过,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欢迎有人“唱对台戏”。相传在尧舜年代,凡交通要道都竖有木牌,让过路人在上面写谏言:“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淮南子·主术训)“谏鼓”和“谤木”都是当政者为了“举过”而用来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建议的一种办法。“敢谏之鼓”、“诽谤之木”相似于现在的意见箱、投诉热线之类。尧舜时期政治开明,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不但是孔老夫子心目中的理想时代,连毛泽东也有“六亿神州尽尧舜”的美誉。与其相反的是,到了周厉王时期,“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王怨,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 ”“尔后,王益严,国人莫不敢言,道路以目。 ”(史记·国本记)谁敢说国王、朝廷的不是,就杀谁,弄得朝野上下没有一个敢说真话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厉王,满以为“吾能弭谤矣”的“封堵”制造的 “政治悬河”、“国莫敢出言”,便可以巩固自己的宝座。哪知三年后,“政治悬河”乃 “水壅而溃”,“国人乃相与河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与彘。 ”(史记·国本记)落得个仓惶出逃的下场。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泽东弘扬了尧舜,抛弃了周厉王。当年延安发生雷击伤人事件时,有位老农骂老天爷不长眼,劈死的不是毛泽东。保卫部门本来要以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不仅及时加以制止,还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教育。毛泽东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人民网2009年3月4日)不追查、不立案、不压制,反躬自省,这种豁达大度,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

“包容”才能“会通”。乐于听取不同意见,善于听取批评声音,这是有力量的表现。“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高明的执政者,都不可能是神仙,你的决策、你的思路不可能百密而无一疏。小平同志说得好:“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对一项决策、一项改革,多听群众的意见,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多向论证、逆向论证,听到的意见越充分,方案就会越成熟、越完善,成功率就越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一道工作,有了这种胸怀和宽容,还有什么大事办不成?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大家、名家,没有一个不是包容“异质思维”的高手。把“异质思维”当做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反推器,这正是“包容会通”的内核。

猜你喜欢

尧舜异质立案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否认“尧舜”,民国教科书被查禁
尧舜禅让(上)
尧舜禅让 (下 )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立案
立案
论立案登记制度中对恶意诉讼行为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