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恪守为官做人的底线

2011-12-23文/王

中华魂 2011年7期
关键词:法纪底线做人

文/王 涛

恪守为官做人的底线

文/王 涛

底线,意为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底线也是红线,即在法律规范范围内活动,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头脑清醒,准绳明确。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大大高过底线,就是做不到,最起码也要坚守底线,不能突破。正如真理的隔壁就是谬误一样,底线的下方就是深渊。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法纪上的失范、生活上的腐化。说白了,很多官员落马,比如陈良宇、孙善武、文强等,都是突破底线的结果。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底线的突破也是很容易的。如果对“六个为什么”搞不清楚,对“七个怎么看”雾里看花,对“四个重大界限”划不分明,对反动政治观点不去反对,对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不去抵制,对政治纪律不去坚守,就会突破政治底线。如果不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非不清、荣辱不辨、美丑不分,就会突破道德底线。如果无视法纪威严,经不住各种诱惑,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就会突破法纪底线。如果为爱好所迷,被情趣所累,让欲望所困,就会突破生活底线。事实证明,底线的突破是致命的突破。很多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从突破党性原则、道德规范、健康生活的底线开始的。可以说,为官做人的底线就是一条警戒线、一道分水岭,不能搞变通,不能“闯红灯”。突破了,就失去了为官做人的根本和资本,就会受到法纪的惩罚。

贪欲过多,是突破底线的根源。坚守底线,首先要戒贪。贪如水,不遏则滔天。很多党员干部滑向罪恶的深渊,无不是从“贪”字开始。“山树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实漏卮。”贪心是无止境的。防止突破底线,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贪欲的问题。要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保持重事业、淡名利的健康心态,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享受所惑,自觉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以实绩求进步、以品行树威信、以作为得地位。

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个人失去底线,往往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一次宴请、一个红包开始,逐渐发展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最后成为“阶下囚”。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如果政治信仰不坚定、纪律约束不严格、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很难把握住自己。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细节虽小见风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

因此,坚守底线,要慎微。一般来说,翻船大都在“平流无石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逆境时,往往比较谨慎小心,因而也会平安无恙;而在顺境中,则容易麻痹、骄傲,也就容易出问题。愈是身居高位、成长进步顺利之时,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允中守直、激浊扬清、谨慎从事,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品行、先进的表率。

政治底线,用忠诚守卫;思想底线,用信念守卫;道德底线,用良心守卫;生活底线,用健康守卫;法纪底线,用荣誉守卫。当然,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守底线仅是一个基本要求,还应有更高的标准。作为创先争优的带头人,必须在“五风”建设和道德建设方面成为楷模、成为导向、成为旗帜,真正体现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风清气正、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各项建设。✿

猜你喜欢

法纪底线做人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浅析法纪理念促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策略探究
为政之道 修身为本——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能一日无德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加强初中学生法纪教育之我见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法纪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