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风也是力量

2011-12-23唐山风

中华魂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三大纪律西柏坡棉被

文/唐山风

作风也是力量

文/唐山风

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主题“追寻”活动的京津冀小分队全体成员,在西柏坡参观访问后明白了一个真理:“同人民群众始终血肉相连,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他们说:“以前从没有想过,艰苦也是财富,作风也是力量。参观革命圣地,倾听历史回声,使我们重新认识了理想,也认识了作风。”

当年的西柏坡,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如此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一群群衣衫褴褛、满面沧桑的农民,在只剩“一碗米”、“一尺布”和“一床老棉被”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地送给军队,送到前方。没有这样的群众,哪有这样的胜利?同样,没有这样的军队,哪有这样的群众?思想彰显了光辉,作风产生了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可谓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就向部队官兵提出了很多的纪律和要求。1928年3月,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1929年以后,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又系统地论述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 “三大优良传统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一次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 “品牌”和“符号”。一说到人民军队,人们就会想起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说到领导干部,人民就会想起 “两个务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和军队才会获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到和平建设时期,仍然依靠这些作风,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重,使伟大祖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

每个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长串的名字: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祁爱群、王瑛、杨善洲……他们像一棵棵永远不会离开土地的大树,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他们以自己的实践,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当然,时代在变,作风也在变。尤其是手中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权力以后,诱惑和考验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思想作风上,有人实事求是,有人以空对空;有人依靠群众,有人崇尚权力。在工作作风上,有人满腔热情,有人冷若冰霜;有人脚踏实地,有人好大喜功。在生活作风上,有人一尘不染,有人浑浊不清;有人举止高雅,有人酒绿灯红。

优良的作风,得到的是群众的信任。不良的作风,失去的是群众的认同。现在有些干部,虽然 “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当地群众却一片嘘声。所以要进步,要发展,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就必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猜你喜欢

三大纪律西柏坡棉被
半条棉被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暖暖的小棉被
一只白蝶栖息在我的棉被上
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
棉被里的爱
纪检头条
书法教学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研究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