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城不缺我一个副处级干部”
——河北省赞皇县行乐村党支部书记时占经的故事

2011-12-23周喜俊

中华魂 2011年4期
关键词:荒山枣树乡亲们

文/周喜俊

“省城不缺我一个副处级干部”
——河北省赞皇县行乐村党支部书记时占经的故事

文/周喜俊

1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我觉得省城不缺我一个副处级干部,而我的家乡缺少一个挑大梁的人。我没想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就想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做点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那一年时占经38岁,是河北省卫生厅颇受重用的副处级干部,在他仕途一帆风顺之时,却突然做出一个好多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停薪留职三年,到全国贫困县的特困村——赞皇县行乐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时占经是行乐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1974年他被推荐去承德医专上大学的时候,家里穷得连路费都拿不出,是乡亲们东家三毛西家五毛给他凑了120块钱。这笔钱当时在村里是一个壮劳力干四年的工分钱。母亲把这笔钱缝进他贴身衣兜的时候含泪叮咛: “儿啊,以后有了出息,千万不能忘了村里的乡亲们啊!”他记住了母亲的话,也懂得了这份人情的分量。

走出山村的时占经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凭着老区人忠诚质朴的性格和刻苦学习精神,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直卫生系统,很快当了卫生厅的团委书记。他在省城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温馨的家,却无法摆脱对农村的牵挂。他的家乡因十年九旱,到80年代后期依然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好多人家过年还吃不上一顿肉馅饺子。他和妻子都在卫生系统工作,村里人有了重病,总是托他夫妻帮忙求医检查,可一听说住院,又会悄悄溜走。面对因交不起住院费回家等死的乡亲,看着村里不断增添的新坟,他的心在滴血。难道农村面貌真的无法改变?难道农民永远走不出贫穷?难道农业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这是时占经苦苦思索的问题。

1990年,时占经调到北戴河疗养院任副院长,在这里接待的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有的当年在太行山区打过游击,听说他老家是赞皇县,总要关切地询问那里的百姓现在生活怎么样?每到此时,时占经脑海里就会闪现出家乡光秃秃的荒山、干涸的土地,还有乡亲们无奈的目光。谁能带领这些为新中国解放做出贡献的老区人走上富裕之路?他在苦苦思索……

两年之后,时占经从北戴河疗养院调回省卫生厅。按常规,下去锻炼的年轻干部回来就是等待提拔的苗子,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36岁就升任副处级干部的时占经在各方面都具备提拔的优势,但他已无法遏止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的冲动。他不顾妻子和同事的劝阻,依然向领导提出了停薪留职三年回家乡帮助农民脱贫的要求,他说: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回去帮乡亲们做事还能等谁呢?我觉得省城不缺我一个副处级干部,而我的家乡缺少一个挑大梁的人。”

时占经坚定的信心,让所有人的劝说都显得苍白无力。当时在省直机关还没有扶贫的说法,行政干部停薪留职也没有政策依据,请示有关部门后,只好把他的工作关系转到省卫生厅下属的事业单位,作为技术干部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

2

“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减轻农民负担。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生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单纯靠输血不行,依赖农民进城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如何带领农民健全造血机制,使农村走上科学有序,共同富裕的道路。”

时占经回村之前就对村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认为制约行乐村发展的根本原因有三条: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遇到严重干旱,只能用小驴车到外村拉水维持生计;二是本地资源不能很好利用。村里荒山荒坡上千亩,因没有水源,常年寸草不生;三是集体经济太薄弱。土地承包到户之后,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搞公益事业花钱都得让百姓摊派,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也使干群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减轻农民负担,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生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时占经下决心要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首先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组建集体企业,筹建轴承加工厂,有了资金积累再开发荒山,修路、打井、栽树,逐步形成生态致富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时占经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村里人听,老百姓像听天方夜谭,根本不相信这些事能办成。他跑资金,跑设备,跑手续,一连几个月顾不上回家和妻子女儿团聚。为了不出任何差错,从建厂房开始,他就住进了工地的窝棚。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晚上窝棚四处透风,他冻得睡不着,只好起来在工地上转着圈儿跑步,直到身上发热为止。厂房终于建好了,从县城往回运机床时,他组织100多人,指挥十几部车,拉运32台庞大的机床,从晚上9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5点。轴承厂顺利投产后很快见了效益,村里人信服了,觉得他回来是真心为大家办好事的,也有能力当好村里这个家。

民心所向,1994年春节刚过,时占经担任了行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上任后向村民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 “免除农业税、特产税、三体五统等各种费用,全部由轴承厂代交,从今往后不再向农民要一分钱。”这一决定顿时赢得了民心。时占经抓住有利时机,和 “两委”班子一起制定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铺开了荒山、荒滩开发、种植枣树、办企业、搞养殖业、打井、修路、建学校的综合战场。

双层经营,荒山、荒坡开发拍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首要内容。拍卖荒山的目的就是栽枣树,走文明生态致富之路。枣树见效益至少要五年,八年才到盛果期。村民担心五年之后村里又把承包山收回去,积极性不高。时占经大胆决定,承包荒山70年不变,村里从轴承厂拿出30万元,加上拍卖荒山的5万元,用来买炸药和树苗,村里统一炸山,统一发放树苗,村民只负责栽树,保证树苗成活率,如果三年栽不起来,就收回承包山。尽管条件很优惠,但有些村民还是持观望态度,不相信这承诺能落实。为解除群众后顾之忧,时占经强调村干部要带头,村委支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碰到钉子户他亲自登门。村民对他信任,大部分都答应了,就这样,荒山拍卖用了6天时间全部完成。

为方便指挥工作,时占经在山坡上用秫秸和塑料布搭个窝棚安了家,白天他担任总指挥长,头戴安全帽,手持对讲机,指挥五十多个炮工炸山,夜晚在山上看护工具和炸药。隆隆的炮声炸出了村民致富的希望,给千年的荒山带来勃勃生机。他们鏖战七天,创造出一天放炮1.5万眼的辉煌战绩,这一年共栽植枣树800多亩。为保证这些枣树全部成活,时占经又采取村里供水泥和炸药,个人出工的方式,激励农民在承包山上打出40眼10米深的水井,缓解了人畜农田和枣树用水矛盾。

与此同时,村里又重点扶持了5个养猪专业户,建起了存栏500头猪的养殖场,每户平均3头母猪,年仔猪出栏6000多头。并帮助农民建起62个蔬菜温室大棚,还帮10户农民购买汽车搞起运输。村民们再不用撇下老人孩人,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3

“我没想在农村干一辈子,可我的双脚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就像被磁石吸住了一样走不开。乡亲们刚刚脱贫又遭受自然灾害,我不能撒手不管,这是做人的良知。水利是解决行乐村脱贫致富的根本,启动了这个工程就不能半途而废。”

村里的工作刚刚打开局面,时占经停薪留职三年的协议已经到期。看着山上刚刚发芽的枣树和正在进行的半拉子工程,他有些恋恋不舍。恰在这时,一场30年不见的洪灾降临了,山上40多眼浅水井冲毁大半,许多枣树被洪水卷走,地里禾苗全部被毁。面对洪水过后的惨景和乡亲们求助的目光,时占经作为村里的当家人,无论如何是不能离开的。他说服妻子和父母,又和单位续签了两年停薪留职协议。

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是行乐村几代人的梦想。没有水,山上的枣树不能成活,田里的庄稼也会旱死,行乐村就永远不会脱贫。为解决这个难题,时占经决定启动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地下水廊”工程。在山坡每隔100米打一眼直径2米、深50米至90米的竖井,然后在井底找出地平线,凿出1200米涵洞把竖井横向贯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储存山体控水,形成地下水廊。完工后压管道引水上山,这样就可使20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同时能保证山上枣园、山下菜园以及全村人畜常年用水问题。

这也是一项投资大、难度大、风险大的大型水利工程,对刚刚摘掉特困村帽子的行乐村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省市水利专家都持怀疑态度,时占经却坚定不移,他说林州人能开 “红旗渠”,新疆人能建 “坎儿井”,行乐村人就一定能打造出 “地下水廊!”

话说着容易,干起来才知道多么艰难。地表三五米以下全是清一色的石头,每进一尺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井下涵洞,壁水如中雨,打眼放炮,时时面临着危险。时占经向村民发出了 “宁可战死,决不旱死”的誓言,他24小时在井下指挥施工,饿了啃口凉馒头,困了靠着湿漉漉的井壁打个盹儿。一身水衣水裤常常几天几夜离不开身。有危险的事他总是冲在前,一次井下爆破,12炮只响了11炮,必须迅速排除哑炮。几个年轻人抢着要下去,时占经说,谁也别争了,你们谁出了事我都担当不起。他只身一人坐着罐车下到井底,刚走进涵洞的一个拐角处,哑炮“哐”的一声爆炸,他被强大的气浪冲倒,手电也不知摔到何处,耳朵震得嗡嗡响。井上的人吓坏了,赶紧下井找他。他在黑暗中坐了起来,摸摸胳膊腿,都能动弹,要是再往前走几步就没命了。

还有一次在大风地里立井架,因群众判断他的指挥手势失误,9米高的井架把他从2.5米高的井台上砸了下来。幸亏他被砸在地上一个窝坑里,身上16处受伤出血,但没有砸到致命处,如果偏离半尺,他就会脑浆四溅。看着乡亲们着急的样子,时占经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微微一笑说:“没事儿,我的目标还没完成呢,死神不要我。”说着擦一把脸上的血,指挥大家一鼓作气把井架竖了起来。他怕乡亲们担心,硬撑着让别人用摩托车把他带了回去。

时占经浑身疼得再也不能动弹,在炕上躺了整整10天。他不让告诉在省城的妻子,怕她知道了担心。乡亲们心疼地说: “占经为让咱过上好日子,抛家舍业,差点把命都搭进去,咱要不跟他好好干,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啊。”也正是这项水利工程,让时占经再也无法脱身。

一晃又是五年,时占经带领乡亲们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打成了6眼井,基本完成了 “地下水廊”这项造福当代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屈指算来,他在村里已经干了八年,虽然他在单位没有工资,在村里没有收入,但看着村民山上的枣树已见了效益,大部分人家盖起了新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他心里感到很满足。2000年春节前夕,时占经在村里正高高兴兴安排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他在省城的妻子却意外地接到了一份通知,时占经被单位除名了。原因是,他已经四年没有向单位缴纳停薪留职费。

4

“我爱妻子,爱女儿,做梦都想一家三口在一起过团团圆圆的温馨日子,可面对全村乡亲们留下的458个红手印,我真的很为难,那也是一个大家庭啊!这个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在个人幸福和全村人幸福的天平上,我只能选择后者。”

时占经丢公职的事,除妻子之外,没有让任何人知道。他怕父母听说了心里难受,更怕乡亲们为他打抱不平。他觉得特别对不起一个人带着女儿在省城苦苦等待了他八年的妻子。自己成了真正的农民,不可能再回城了,他不想再委屈妻子,平静地提出离婚。而多次以离婚要挟他回城的妻子,此时却真诚地告诉他,我这辈子跟定你了,等我退了休,也跟你回村里去。他哭了,那是一个男人不轻弹的泪水……

2001年1月,省市领导得知时占经因回村扶贫丢公职的事,非常关心。组织部门经多方协调沟通,决定为他恢复公职,原单位让他补交39000元停薪留职费,回省城上班。时占经感谢组织的关怀,恢复公职对他是件大好事,但地下水廊还没有最后完工,他离开了实在不放心。那日他从省委组织部出来,心里很乱,他没敢回家,也没有和妻子说这事,一个人悄悄回了行乐村,想好好考虑考虑该怎么办。可回到村里一忙乎起来,就把这事给忘了。

春节过后,组织部门等不到回话,往时占经省城的家里打电话询问结果。他妻子听到这消息又高兴又生气,马上赶到行乐村,当着他父母的面和时占经发火说:“这些年我一次次迁就你,你丢了公职的时候我没有提出跟你离婚,是觉得那样对你不公平,也不是我的为人。现在省市组织部门好不容易为你争取到恢复公职的机会,你要是再不回去,我坚决跟你离婚!”

看着怒火满腔甩手而去的妻子,时占经真的动了心,他想,恢复公职对自己来说肯定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在农村已经干了10年,乡亲们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是再不回去,干到几时是一站呢?毕竟48岁不是38岁的时候了。自己在村里没有户口,在城市没有单位,也没有养老费和医疗保险,老了怎么办?有个灾灾病病的,不是要给妻子和女儿找麻烦吗?要是趁这个机会回去,对组织、对亲人、对村民都是很好的交代。

“占经要走了,听说是组织部门要调他走。”这消息一传出,村民们顿时急了,大家奔走相告,商量如何才能把他留下。有人出主意说,老戏里总唱老百姓遇到难事,给皇上写万言书,咱就不能给县委书记写封请愿书?不同意占经走的,在后边签名摁手印。要是县委书记解决不了这事,咱就去找省市组织部门。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积极响应。村里一位有名的 “秀才”自告奋勇,起草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请愿书,历数时占经这10年为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强烈要求把他留下来。行乐村连刚满月的孩子算上,总共才有860人,在请愿书上签名摁手印的就有458人。

县委书记王俊英看到请愿书上密密麻麻的签名和一个个血红的手印时,顿时被感动了。在干群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群众用这种方式要求把一个村支部书记留下,这是他当县委书记以来第一次遇到的新鲜事。可仔细想想,时占经在村里已经干了10年,自己怎好说不让人家走呢?这事还是由他本人决定为好。

时占经正准备回城的时候,看到县委书记亲手交给他的这份请愿书,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一颗手印一颗心,这458个血红的手印代表的是民心。这是金钱难买的信任,自己要是再说走,怎能对得起父老乡亲们呢?人生有几个10年,如果这10年在省城,也许官位会升一些,工资会高一些,活得会舒适一些,但不一定体现出真正的人生价值。他当场向县委书记表态,既然乡亲们需要我,还走啥呀?就算提前落叶归根了。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时占经恢复了公职。经组织批准继续留任行乐村。妻子最终没有和他离婚,她静下心来想想,丈夫除了不顾家,还真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他顾不得小家,可当的是行乐村的大家呀。

如今,时占经在村里带领父老乡亲奋斗了18年,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优美宽阔的水泥路连接着一排排整齐的新房,那个80年代末还有人外出逃荒要饭的全国贫困县的特困村,如今已是河北省文明生态村。满山遍野的枣树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地下水廊给村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环境的不断优化。2010年又逢大旱之年,好多村庄大片的庄稼都旱枯了,行乐村地下水廊清粼粼的水日夜浇灌着干涸的土地,也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烈日炎炎的盛夏,站在行乐村最高的山头四下观看,会惊奇地发现周围村庄一片枯黄,只有这里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原野。小鸟成群结队飞到行乐村来避难,在枣树林里安窝栖息。看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可爱鸟类,不由让人感慨万千。当无数个农村变成高楼林立的工业园区,当一条条河流变成臭气熏天的污水排泄地,喜欢大自然优美风景的鸟类已很难找到一块生命的绿洲了。失去生态平衡的地球,不堪重负时难免抖抖肩、伸伸腿、晃晃脑袋,地震、冰冻、暴风雪、沙尘暴等等,接连不断的毁灭性灾难,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尽管行乐村的经济增长点不是突飞猛进,但地下水廊让全村2000多亩荒芜的土地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科学谋划给村庄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优美的村容村貌给村民带来的身心健康,这一切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从这个角度讲,时占经18年的付出,不仅仅是对行乐村的贡献,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猜你喜欢

荒山枣树乡亲们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老屋枣树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枣树的故事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