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研究
2011-12-21李婉红毕克新艾明晔
李婉红,毕克新,2,艾明晔
(1.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研究
李婉红1,毕克新1,2,艾明晔1
(1.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于资源基础观,通过对IT资源、IT能力与工艺创新关系的文献回顾,构建了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并提出了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驱动工艺创新的三个假设,最后选择我国216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IT有形资源-IT能力、IT人力资源-IT能力和IT无形资源-IT能力均促进了工艺创新的产生,进而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信息化对工艺创新的驱动作用。
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工艺创新;驱动
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是独特的、稀缺的、价值性高且不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的[1]。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当这些资源被适当组合运用时,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就会提高[2]。在信息化时代,IT资源和IT能力是推动企业实施工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制造企业作为信息化主体,如何促使信息技术在工艺创新中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工艺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已成为当前制造企业信息化与工艺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1 文献回顾
利用IT资源与IT能力实现工艺创新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随着1946年计算机的诞生,制造企业正式进入了信息驱动的数字化制造时代[3]。信息技术也很快与工艺装备、工艺技术以及工艺管理相结合,构成了动态的工艺创新“三维图”(见图1)[4],实现了制造企业工艺领域的重大革新。
图1 基于信息技术的工艺创新动态三维图
由于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往往受到“生产率悖论”的困扰,因此有些学者开始关注从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间的某个过程或某项活动的研究。例如近些年一些学者采用“过程导向”观点,研究信息技术对工艺创新的作用[5-6]。他们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作为工具促进生产工艺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而且从根本上改变工艺创新的组织方式。因此IT资源和IT能力对于工艺创新的实施至关重要。
1.1 IT资源与工艺创新
随着IT资源在优化工艺方案、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利用IT资源实现了工艺设备创新、工艺技术创新和工艺管理创新。例如,企业内部的IT基础设施,如数控机床(CN)和加工中心(CNC)、工业机器人(IR)、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促进了工艺设备创新。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等则实现了工艺技术创新。此外,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等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工艺技术的创新[7]。而ERP、MRP、MRPII等这些信息系统和软件则为工艺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来源和技术支持,实现了企业工艺管理创新。
1.2 IT能力与工艺创新
IT能力与不同工艺流程之间存在关系。例如,IT基础设施能力(即通过基础设施提供IT服务的程度来衡量)尤其是集成能力是工艺创新成功的关键前提条件[8-9]。IT能力通过作用于工艺创新战略制定中的“创新能力建造”、“企业家创新行为”和“创新环境适应”,从而影响工艺创新。而Bhatt观评估了在工艺创新成功方面所必需的IT能力,其中重点是IT知识管理能力[10]。Al-Mashari和Zairi发现IT资源系统的整合、IT能力与企业目标的结合促进了工艺创新的实施[11]。
尽管上述文献分析了IT资源和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推动作用,但学者们尚未建立起IT资源和IT能力驱动工艺创新的研究框架,且现有文献仅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未提出实证支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企业 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并通过收集样本企业的数据,验证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假设。
2 驱动模型的提出
信息化条件下IT资源-IT能力会促使企业工艺创新的产生并推动工艺创新的实施。因此,本文提出了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见图2)。依据Bharadwaj的观点,IT资源是指企业内与工艺创新相关的资源,主要包括IT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和IT无形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用来创造能力。而IT能力是指通过对企业IT资源进行整合,从而驱动企业工艺创新产生的能力[12]。IT资源向IT能力的转化主要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企业在运用IT资源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使IT资源不断调整并与企业特性相协同,企业才能获得IT能力,并促进企业工艺技术创新、工艺设备创新和工艺管理创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上述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
图2 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
2.1 IT基础设施-IT能力与工艺创新
IT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用设施和专用设施,通用设施包括决策软件、数据库、通信设施、企业网络等,而专用设施主要指生产软件、信息化生产设备、制造技术等。IT基础设施形成的IT能力主要包括IT通用设施对于工艺创新的服务能力,IT专用设施对工艺创新的执行能力,而IT基础设施集成能力、保障能力和共享能力可以避免工艺创新过程中 “信息孤岛”的产生,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工艺技术、工艺设备的创新效率。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IT基础设施-IT能力对制造企业工艺创新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2.2 IT人力资源-IT能力与工艺创新
IT人力资源是制造企业工艺创新的基石,工艺创新的实施需要员工的知识、经验和价值体系等进行结合才能进行。IT人力资源所形成的能力主要包括IT人员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IT人员的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并通过有效应用推动工艺创新的产生。IT人员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工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对工艺创新的实现程度来衡量。IT人员的协作能力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队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IT人员的学习能力是能够迅速且有效地获取准确知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能力。这些知识和信息可能刺激新工艺想法的产生。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IT人力资源-IT能力对制造企业工艺创新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2.3 IT无形资源-IT能力与工艺创新
IT无形资源根植于企业组织中,利用信息技术等对工艺创新所涉及的关系资源和知识进行协调和管理,从而驱动工艺创新想法的开发和实施。因此,IT无形资源所形成的能力主要包括IT关系协调能力、IT知识管理能力、IT整合能力和IT运行能力。IT关系资源主要包括了企业内部生产制造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当这种关系通过通信网络,电子邮件,文件同步软件,加密软件和门户网站等实现协调时,则生产制造部门能够更迅速地开发和应用新工艺。因此IT关系资源的协调能力可促进工艺创新的产生。IT知识管理能力是指企业不断地利用数据挖掘软件、存储和检索知识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开发和管理显性和隐性工艺知识,从而促使企业实施工艺创新。而IT整合能力和IT运行能力则是企业对内部无形资源、外部无形资源进行整合并使其更好地运行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工艺创新的实施。因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H3:IT无形资源-IT能力对制造企业工艺创新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3 模型拟合和数据分析
本文研究假设共涉及四个潜变量,它们分别是IT基础设施-IT能力、IT人力资源-IT能力、IT无形资源-IT能力和工艺创新对这些潜变量进行操作化转换,使其成为可以直接测量的显变量(见表1),依据显变量设计了初始调查问卷。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课题组首先与哈尔滨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面谈,对其中大量重复问题进行删减;其次,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对72家黑龙江省制造企业进行预调研,回收调查问卷共计46份,回收问卷中部分题项具有回答不全面的一致性特点,因此根据预调研结果去除了这些无法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题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终调查问卷;最后以制造企业的生产部门、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企业员工及管理者为调查对象,委托专业调研网站共发放最终调查问卷289份,回收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为74.7%。本次调查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在所获得的调研数据基础上,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
表1 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驱动模型的潜变量、显变量及测量
3.1 模型拟合
本文在进行模型拟合之前对变量间相互关系进行了一个设定,其中的方框内变量表示可以直接得到的显变量,椭圆内的变量表示需要由显变量得到的潜变量,单箭头表示回归的方向(由外生变量指向内生变量)。本文主要应用Chi-square/ratio(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近似误差均方根)、GFI(Goodness-of-Fit Index,良适性适配指数)、TLI(Tucker-Lewis Index,非范拟合指数)、CFI(Comparative Fit Index,比较拟合指数)、IFI(Incremental Fix Index,递增拟合指数)6类指数评价了模型的拟合度,具体的拟合度判断标准和模型拟合度指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拟合度评估表
模型估计结果较理想,潜变量标准化路径系数都已达到0.05的显著。反映模型拟合度的指标值都达到了相应标准。因此,本模型可以接受。且经过标准化估计(Standardized Estimates),模型的潜变量标准化路径系数都已达到0.05的显著。
3.2 数据分析
(1)假设检验。
根据模型的拟合结果对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结构模型部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见,C.R.绝对值最小为2.67,标准化路径系数全部通过了显著性统计检验 (C.R.>2.58,即表示此估计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的)。因此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三个假设全部获得支持。
表3 假设检验
(2)假设结果分析。
本文将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应用到IT资源、IT能力与制造企业工艺创新的研究当中,建立了二者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本文的有关假设。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IT基础设施-IT能力对工艺创新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其推动作用达到0.56,这表明企业通过加大对IT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IT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执行能力、集成能力、保障能力和共享能力,从而提高对工艺创新的服务质量,并通过生产软件、信息化制造技术的使用有效缩短工艺生命周期,降低生产能耗,而且有效消除工艺创新过程中“信息孤岛”,有助于实现传统制造方式的改造,解决技术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和生产效率低等突出问题[13],提高工艺技术、工艺设备以及工艺管理手段的创新效率。
第二,IT人力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其推动作用达到0.75。这表明IT人力资源是企业中能够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解决企业生产工艺中的问题、推动工艺创新实施的最主要力量。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企业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实施工艺创新时,更需要通过对IT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调整,使IT人员发挥员工的能力,使其不断进行组织学习的方式将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应用于工艺创新活动中,寻求企业的工艺创新价值最大化。
第三,IT无形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其推动作用达到0.64。这表明在工艺创新中,IT无形资源所形成的关系资源协调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组织整合能力以及运行能力等会提高工艺创新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运用效率,节约所需的创新时间和协调成本,并将单个人或部门的工艺创新信息进行汇总整合,从而促使成员之间通过分享知识和信息来刺激新工艺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的产生。
4 几点建议
在信息化时代,IT资源通过转化为IT能力推动了制造企业工艺创新的产生。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工艺创新的实施,现提出如下建议。
4.1 针对企业的建议
(1)企业应加大IT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其通过转化为IT能力促进工艺创新的实施。在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制造企业要加大对IT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适用的IT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改变制造企业IT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从而为工艺创新的实施提供信息化的创新平台。
(2)企业应注重IT人力资源的培育。要实现制造企业IT资源对工艺创新的驱动作用,在建设IT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必须要重视对IT人力资源的培育。一方面培养和引进一批既善于创新、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IT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工艺创新的实施提供人力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在岗IT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促使其适应制造企业工艺创新的需求。
(3)企业应重视IT无形资源的开发。企业需在IT知识管理能力、IT客户关系、IT沟通渠道、IT学习能力等众多的IT无形资源中识别出企业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并通过IT无形资源对企业中已存在的工艺流程、工艺知识、产品质量、产品品牌等其他有形资源产生杠杆或使能作用,促使其转化为具有竞争优势的IT能力,最终推动企业工艺创新的实施[14]。
4.2 针对政府的建议
(1)引导职能。政府主要从宏观角度制定相应的提升制造企业IT能力的战略规划,通过战略规划的引导,促进制造企业IT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以及IT资源向IT能力的转化,并最终推动企业工艺创新的实施。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企业在IT资源建设、IT能力培育以及工艺创新实施中形成自律行为[15]。
(2)推动职能。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担保、无息贷款、财政补贴、免税、奖励等方式对IT资源投入大、IT能力强、工艺创新具有优势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支持这些企业在工艺创新中率先采用先进的IT技术、IT设备和先进的IT生产工艺,从而发挥这些制造企业在行业中的标杆作用,并推动创新意识不足的企业引入IT资源实施工艺创新。
(3)服务职能。政府的服务职能体现在借助政府背景、利用政府资源建设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以帮助企业解决在IT资源投入、IT能力转化以及工艺创新实施中的问题。政府可以对社会化服务机构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技术输入、信息服务、国际合作等支持,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和工艺创新中的服务作用[16]。
[1]Barney,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2]Teece,D.J.,Pisano,G.,Shuen,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7,18(7):509-533.
[3]张伯鹏.信息驱动的数字化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1999,10(2):211-215.
[4]房贵如.从“机械制造工艺”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工艺”概念的扩展及其技术发展趋势(上)[J].机械工艺师,1994,(11):2-4.
[5]Davenport,T.H.,Process Innovation: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ambridge,MA,1992.
[6]Hammer,M.,Champy,J.,M.,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M].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Allen and Urwin:London.,1993.
[7]丁伯慧,张付英.先进制造技术与模式的研究综述[J].机电一体化,2003,(3):10-13.
[8]Broadbent,M.,Weill,P.,St.Clair,D.The im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for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J]. MIS Quarterly,1999,23(2):159-182.
[9]Ray,G.,Barney,J.B.,Muhanna,W.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stomer service process:a resourcebased analysis[J].MIS Quarterly,2005,29(4):625-652.
[10]Bhatt,G.D.,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for business transformation[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2000,7(2):119-129.
[11]Al-Mashari,M.,Zairi,M.,Creating a fit between BPR and IT infrastructure: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0,12(4):253-274
[12]Anandhi Bharadwaj.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ffectiveness and Profitabil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MIS Quarterly,2000,24(1):169-196.
[13]毕克新,王晓红,李唯滨.中小企业成长-新思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策略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4]金建国.企业无形资源的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1,(8):79-82.
[15]田红娜.中国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营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The Impact of IT Resource and IT Capability on Driving Process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i Wanhong1,Bi Kexin1,2,Ai Mingye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80,China)
Based on resource-basis view,the model of process innovation driven by IT resources and IT capacity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resources,IT capabilities and process innovation.Furthermore,three hypotheses on how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driven by IT resources and IT capacity were proposed.Finally,these hypotheses were fitt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using 216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physical resources and IT capacity,IT human resource and IT capacity,IT intangible resources and IT capabilitie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ll promoted the generation of process innovation.Then it was verified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the positive impact on process innovation from the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IT resources and IT capacity;process innovation;driv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组织、模式与机制研究”(7087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低碳经济的制造业绿色创新体系及知识流动研究”(7107304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技术商业化的机理、模型及政策研究”(HEUCF10092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新教师项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200802171067),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项目“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及演化研究”(11544054)。
2011-02-28
李婉红(1978-),女,陕西大荔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
F273.1
A
(责任编辑 张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