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热门节目观摩\\评析
2011-12-18
综艺报 2011年16期
点评人:苗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日本人想知道的数字之谜》
节目围绕各种数字是如何产生的展开,是一个知识含量比较高的节目。
从节目内容看,虽然听起来只是事关数字,但实际涉及到生活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例如节目中展现了一组数据,调查同事之间的恋爱成功率。既有娱乐性又有服务性,同时还具有知识性。
节目核心卖点是一些有意思或有意义的信息,但从包装看,却是日本非常典型的娱乐形态——大部分是用图片、漫画方式体现,成本很低,以解说为主,充分展示信息。整部片子非常生动活泼,该夸张的时候很夸张,漫画和配音效果比较好。但它同时也用了短剧、纪录片等成本较高的方式。
结构上,该节目逻辑是——十大问题为线索,即通过调查公司对1000名观众进行题为“最感兴趣的数字问题”的调查,最后得出十大主题。这十大问题串联起节目,中间还用板块形式加进了跟体育、婚恋、生活相关的数字。
从前景看,这种既有生活信息,又有娱乐包装的节目类型,可以同中国节目制作较好结合。
《英国下一个畅销商品》
这是一档典型的真人秀。节目内容是英国三个家庭用品零售商面向普通人征集新的商品设计。三个零售商会根据各自风格、营销特点,从中选出有潜力的商品设计,最后看哪些商品真的能成为用户需要的商品进而热卖。
该节目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将整个商品遴选活动精编在内,同时注重表现个体。对于选手及其“设计”的关注,时间越长,观众就会好奇接下来事情的发展。
从节目结构上看,一共七集,有三家公司,平行叙事。第一集展现各种产品,加入了专家遴选。第二集会对前一集入选产品全面追踪。之后一集讲一个公司的遴选和另两家公司的后续情况,编排流畅。
对于中国电视人而言,这个节目提出的问题是:做节目的人做纪录片大多较弱,以至于一些节目,原版在国外是真人秀形态,在国内本土化后只能变成演播室形态。《英国下一个畅销商品》给中国电视节目的启示是:真人秀的商业前途非常广阔。
《审计院》
《审计院》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节目每一集针对生活消费中的一个方面,从价格角度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物品实际消耗的成本、消费者花多少钱合适。样片展现的是丧葬费,包括墓地、墓碑、棺材、葬礼分别需要花多少钱。此外节目还涉及家庭水电、煤气、电话、宠物花费等不同的生活类别。
《审计院》最吸引观众的是硬性信息,它所提供的权威数据为节目制作奠定了好基础。
此外,生动有趣地信息表现形式也很重要。节目在形式上,通过剪辑技巧和后期技术,做了大量的分屏处理,多画框拼接,使得内容更有现代感。
该节目的借鉴意义在于:做生活服务节目,信息到位可以成为很重要的卖点。
《男孩女孩》
该节目属于非娱乐类文艺节目,有科教和调查属性,是一档以两性关系或代季话题为切入点的节目,“性别”和“代季”应该是未来娱乐节目的趋势。
节目制作tips:
在赛制上,车轮PK是一种新选择。
《不要吓到兔子》
在选手挑选上,《不要吓到兔子》做到了选手多样化和多元化。特点在于:形式简单,与题目切合。
节目制作tips:
一是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角度,比如问题是“《哈利·波特》一共写了七本,也拍了七部,如果一个小孩刚看完《哈利.波特和火焰杯》,还剩几本没看?”
二是“熟悉”的“陌生”题,包括“以下那首歌曲是80年代的歌曲吗?”“6盎司相当于多少克?”
三是细节描述题,即一步步地缩小描述范围,让嘉宾猜答案。
《荷兰之声》
节目以声取人,而非以貌取人。因此设计了转椅子环节,老师背对选手,当他觉得选手唱得好时,把椅子转过来才可以看到选手,从而避免以貌取人。
节目制作tips:
节目体现了典型的“三才理论”。即一定是“蠢才”先出场;然后是“怪才”,有个性的或者有特点的人;最后是“天才”,能够带来节目高潮。
《裁判员》
《裁判员》代表了未来的一个节目设计方向——默契。
节目考验选手“默契度”,但观众关心的并不是谁赢了,而是节目过程中家庭隐私或者个人心思的呈现。
节目制作tips:
未来综艺节目在娱乐方面要多加研究,比如出题方式。娱乐节目实际上应该以娱乐为手段,对科教、调查、代季关系、两性关系等永恒的主题进行展现。
创新策略互动论坛
冷凇:三类节目可望赢得好收视
节目创新,我认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节目形态交叉不够,二次开发没有做好;二是构思过度;三是主持人水平不高,建议使用跨界主持人;四是忽略了中国节目应该保持的价值观特质;五是对中国传统、养生和收藏开发得远远不够。
有以下几类节目可以考虑尝试:一是以肢体语言为主的节目,例如《憨豆先生》和《智勇大冲关》等;二是以“猜”或“惩罚”为看点的节目——娱乐节目的两大要素,一个是“猜”,例如央视二套《购物街》,“猜”能给观众带来互动,第二就是“惩罚”;三是围绕几代人关系和家庭关系的节目也可以做。代季关系和家庭关系是永恒的主题。
苗棣:创新的两种方法
国内电视界现在对节目形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形态确实很重要,比如《非诚勿扰》,不管它的内容受到多少批评,它依然是一档很好的节目——投入了相当高的制作成本,团队规模也很大,按中国的标准而言,属于“精心制造”。
去年涌现的成功节目中,上半年是《非诚勿扰》,下半年则是《中国达人秀》,两档节目都在形态上有突破——当然,从尊重知识产权的角度而言,要支持购买正版模式。现在有实力的电视台都在买模式,而且都很舍得花钱。其中要注意的是,不但要买成熟模式的中国播出权和制作手册,同时也要买它的整体培训服务,这很重要。如此,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单一的版权,而是比较先进的节目制作程序、方法、细节等一系列实操经验。
除了购买模式,还有一个简单实用的创新形态的方法——对成功节目进行“拉片”。认准一个好节目,反复看,看机位怎么摆,怎么剪辑⋯⋯学习它的制作细节。
喜宏(资深传媒策划人):
节目创新与管理
首先要抓住制作工艺,工艺流程的管理。一是制造标准,这个标准应当是由文本和数据表达;二是流程管理,目前电视界的现状是——集团军挂帅,独立团作战,小分队出击,个体户单干,因为节目是按计划经济时代专题片制作手段派生出来的,制片人的学历、文化背景、见识差别会使得好的节目很好,差的节目很差;三是细节落实,有了好标准,有了工艺流程,但是如果细节走歪了,肯定会漂移。
要加快细节或节点扩展。比如《非诚勿扰》引出的一系列以“幸福”为主题的节目带。
抓住市场导向,反过来可能会找到新的资源。比如《新婚姻法》解释使得传统的婚恋关系发生了重大的法理变化,电视人能不能找到新的东西构成新的形态来展现这些内容?
问答
今年的模式引进节目很多,例如《激情唱响》(X元素)、《最强喜事》《年代秀》《欢乐合唱团》等,目前来看本土化是否成功?是否有水土不服的症状?
苗棣:《激情唱响》的本土化方向和《中国达人秀》是一样的,它加强了情感和对弱势群体的表达,基本上是成功的,而且片子剪的很好。
杨晖:这几档节目我都看过,《激情唱响》目前还不错,时机把握得很好,如果节目推广和选手方面能够再配合得更好一些的话,应该仍有向上空间。《年代秀》是目前为止深圳卫视做得比较好的节目,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对代季沟通的引入。《欢乐合唱团》我看过重播,总体感觉节目样态可以,但可能缺少一些中国文化背景。
引进国外模式的节目是否都能有好收视?需要注意什么?
苗棣:其实一些引进节目,原版在国外本就不是高收视率的节目——节目在国外火,在国内不一定火,在国外不火,国内也可能火。会做不会做,认真做还是马马虎虎做,效果是不一样的。
杨晖:引进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有的东西是全人类的,没有界限,但要强调本地观众的需求;形态或操作层面的东西,是要亦步亦趋。内容的成功需要依靠环境、观众的变化。
卫视都是以大投入、大制作、大产出赚取收视率,作为城市台综艺节目该如何操作?
喜宏:首先综艺这个概念是非常狭窄的,我个人觉得综艺节目在城市台不成立,不是该不该做综艺节目的问题,而是具体到做什么资源的节目。城市台在研发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新概念。
苗棣:城市台应不应该存在都是问题,它的存在是作为一个补充。从娱乐性角度看,城市台可以做综艺,充分利用本土化条件,突出贴近性。电视节目广播化是城市台特别好的渠道,就两个人坐着跟大家聊的形式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