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12-09夏继军
夏继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2)
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夏继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2)
供用电技术专业是一门行业性极强的专业,掌握行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在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供用电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一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供用电技术专业是一门行业性极强的专业。掌握行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通过行业调研,明确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针对供用电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由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三年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年,供用电专业又进行了全方位的专业调研,表1为供用电专业职业岗位调研结果。确定供用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供用电行业和供用电设备制造行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从事电力系统供配电网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供用电技术的管理、运行、维护、检修、设计、安装、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表1 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
把人才培养目标上升到“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将高职的定位进一步明晰的体现,是高职教育要符合中国国情体,是高职教育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紧密结合的体现,也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二 根据专业特点,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总的框架是:双境育人、双师执教、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三双”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相结合,构建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双环境”;充分利用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来培养学生,双师执教,共同育人;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要求作为教学内容,融入教学之中,做到双证融通,确保人才培养满足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在学校“三双”工学结合总的框架下,供用电专业实施“三级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两条主线,六个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即,以“一个家庭的配电、一栋大楼的配电、一个小区的配电”和“一台设备的供电、一个车间的供电、一个工厂的供电”为工作任务,在第一学年完成“一个家庭的配电”和“一台设备的供电”,使学生达到一个初级工的要求,第二学年完成“一栋大楼的配电”和“一个车间的供电”,使学生达到一个中级工的要求,第三学年完成“一个小区的配电”和“一个工厂的供电”,使学生达到一个高级工的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认识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 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 确定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核心能力
对于供用电技术来说,除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电气识绘图等基础内容外,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操作、维护和供配电线路进行安装、运行、检修应是其主要内容。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就围绕电气设备和供配电线的安装、操作和维护等,当然,设备和线路的安全也很重要,所以继电保护也是其核心能力。具体是以下三点:一是供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二是供配电线路安装、测试和检修能力;三是继电保护整定、设计、调试和运行能力。
2 构建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按照“三级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提升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三段式的传统课程设置,按“基础能力、基本专业、工程应用能力”等要求设置能力素质模块式课程体系,以实现学生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向高级工转变。
由电工基础、电工工艺、电子技术和电气识绘图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由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和供配电系统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由电能计量、配电自动化技术、继电保护运行及调试和供配电线路施工及检修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四 深化教学方法、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围绕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力求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一是建立一体化的教室,如电能计量、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继电保护运行及调试、供配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一体化教室进行,边讲边练,做到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校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上均采用CAI课件授课。教师到现场录制了大量的电力生产过程、变电站运行等教学片,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是变实训指导书为项目任务书的改革。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课前由教师下达任务,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线路、选择所用到的设备仪表等,独立操作完成任务。
采用过程化的考核形式,对平时成绩、项目操作考试、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或“以证代考”。例如,如果学生取得了电气设备安装中级工证,就可以获得《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这门课程的学分。
五 培养“双师型”教师、实施“双证书”制度
教师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近年来供用电技术专业从企业引进3名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工作,并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效地发挥了的作用,同时加大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目前本专业已有3名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对于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一名青年教师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导师进行培养。对于新进教师,按规定必须在实训室、实训基地或生产现场锻炼一年,培养新进教师的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良好的实践基地建设,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学校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实施了“双证制”,使学生毕业时既取得毕业证,又取得岗位技能证。
[1] 常明,张黎强.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工业用电设备》课程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24).
[2] 王锐凤.基于企业调研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改革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6):173-174.
[3] 赵巧娥,苏小林,武晓冬.高职供用电技术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22-12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Reform in the Major of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s——Set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as Examples
XIA Ji-ju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Hubei438002)
In this paper,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mode,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are discussed,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major of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power supply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model;curriculum
G642.0
B
1671-4733(2011)05-0070-02
10.3969/j.issn.1671-4733.2011.05.023
2011-09-22
夏继军(1974-),男,湖北黄冈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电子技术教学和研究工作,电话:1387198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