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涧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2011-12-09何太彪
□ 何太彪
一、南涧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
2002年,南涧县正式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布局在江河源头、214国道、小湾电站、漫湾电站库区及水土流失较重、生态脆弱地区。项目涉及5镇3乡,67个村民委,员会9 358户退耕农户。到2009年,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8.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4万亩(全部为生态林),荒山荒地造林5.2万亩。
(一)主要做法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林业、财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设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和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同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把各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精心组织项目建设。依照“适地适树、生态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做到规划科学,范围准确,林种配置科学。在地块选取、种苗培育、栽植管护中,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并进行了质量跟踪,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南涧县林业局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编制作业设计,经县级审查、州级审批同意后,严格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年终进行检查验收。
3、严格检查验收及政策兑现。县林业局每年都成立检查验收领导机构,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检查验收制度。在严格检查验收的基础上,配合粮食、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向退耕农户兑现各项政策补助。
(二)取得成效
1、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二是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涵养了水源,减少了土壤侵蚀,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工程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三是保护和改善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工程区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增加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链逐渐得到修复。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政策补助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3.4万亩退耕还林地为农民直接增加收入10 472万元。二是后续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在退耕地上种植核桃19 789.3亩,涉及7 089户退耕农户。三是保障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退耕还林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中,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四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坡耕地减少,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外出务工或是进行其他劳务生产,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拓宽林业发展空间,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一是扩大了林业用地面积。退耕还林增加了南涧县3.4万亩优质的林地资源。二是提升了林业管理水平。退耕还林工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体系,促进了林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了林业工作大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将退耕还林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形成政府牵头、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林业工作大发展。
4、促进社会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退耕还林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出了大山,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技术,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工程区各级领导及林业干部职工深入工程第一线开展指导、检查、监督等工作,及时兑现补助粮款,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增强了全民生态意识。广大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到了生态改善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生态意识。四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如无量山镇的木板箐村民小组在退耕地都栽上了优质的泡核桃、茶叶,目前已见成效。剩余劳动力在大部分外出打工。木板箐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品牌生态茶叶基地。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三)存在的问题
1、国家暂不安排退耕地还林任务后,部分部门和乡镇对退耕还林工作重视程度下降,认识不到位,干部群众思想上出现了麻痹松懈情绪,具体措施不明确,未能发挥政府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的主导。有些部门占用退耕地没有合法报批程序,从而出现检查验收时少数退耕面积不足现象。
2、林畜、林农矛盾突出,抚育管理不到位。对退耕地缺乏强有力的抚育管理措施,种植的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树木生长不良。由于粮价上涨、国家取消农业税并不断提高对种粮农民补贴,退耕还林比较收益下降,少数地方出现局部毁林复垦的现象。
3、退耕还林地效益低。在刚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时,在树种选择和造林模式上只注重生态效益,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退耕地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生态、经济效益。
4、工作量大,工作经费缺乏。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时间长,前后为16年,业务量大,档案多,每年都要开展检查验收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退耕还林的补助资金又都全额的兑现到退耕农户,林业部门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压力巨大。
二、关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思考
(一)认真解读国家退耕还林的“新”政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林业及退耕还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退耕还林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在认真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强化森林经营和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切实巩固已有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将为南涧县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二)南涧县如何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1、强化对退耕还林工作的领导,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稳定机构队伍。健全各级工程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人员。确保机构不垮,队伍不散。二是积极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退耕还林涉及方方面面,林业部门作为工程实施主管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争取理解和支持,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只有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到群众中,才能得到群众最大限度支持,也才能使退耕还林达到预期效果。
2、切实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2008~2015年,南涧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任务:基本口粮田建设2.78万亩;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200口,太阳能700户;后续产业种植业发展规模13.19万亩,养殖业棚厩建设1.26万平方米,青贮窖建设3 600平方米,饲料地建设1 800亩,退耕农户技能技术培训3 500人,补植补造9 572亩。共投入资金4 641.23万元。
3、以实施退耕还林为契机,培植后续产业。一是坚定不移壮大核桃产业。在退耕地补植补造核桃。抓好核桃的田间管理和技术服务,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二是林药结合发展中药材产业。选择条件较好的退耕地,发展杜仲、三七等中药材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林草结合发展畜牧业。在退耕地适度规划种草,帮助群众解决牲畜养殖的饲料问题,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四是林禽结合发展无量山鸡产业。在核桃种植园、果园内,发展无量山鸡饲养产业。
4、积极争取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认真梳理,排出重点生态脆弱区域,确定新重点退耕区域,除基本口粮田外,分年度全面实施退耕还林。
一是抓住国家 “十二五”退耕还林政策,做好生态脆弱片区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省的退耕还林指标,力争规划区享受退耕还林政策。二是若不能争取到国家、省的退耕还林指标,则试点启动县级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在退耕还林地内种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树种;另将现有的尚未成效的核桃产业基地纳入退耕地还林工程,种植中药材、木本花卉等,从而提高生态效益。三是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每年预算专门的森林管护经费,在现有天保工程基础上,增加管护人员,甚至成立专门的森林管护公司,将林地分片承包给公司进行管护。四是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将农业、水利、林业、扶贫等有关项目有机整合,加大绿色走廊、公路沿线面山绿化力度,做到只要有空的地方都栽树、都播种。对深沟、陡坡等人员无法实施的造林地块,采取飞播造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