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011-12-08蒋方华
蒋方华
【摘要】 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基础,文章在阐述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构建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实际案例运用,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教育资金; 评价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根据《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数据,2003—200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分别为3 850.62亿元、4 465.86亿元、5 161.08亿元、
6 348.36亿元、8 280.21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增长率分别为10.2%、16%、15.6%、23%、30.4%。其中,高等学校财政性经费投入规模分别为876.87亿元、1 009.84亿元、
1 128.54亿元、1 302.52亿元、1 648.12亿元,高等学校财政性经费投入年增长率分别为11.4%、15.2%、11.8%、15.4%、26.5%。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资金需求与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十分突出。产生高等教育经费需求和投入之间的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投入主体的政府在经费投入总规模方面仍显不足,有关公开数据表明,高等学校财政性资金年增长率低于财政性教育年增长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经费的配置不合理和使用效益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既造成了本来就已经相对紧缺的教育资金的大量损失浪费,对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也将产生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一方面在教育投入上要强调政府的责任,并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经费管理部分提出“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在今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如何用好、用活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将是高校的一个重大课题,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呈现特征
根据相关文献梳理,我国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有关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理论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已有公开的文献资料来看,有关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定性研究的成果不少,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搜索近十年来发表各类学术期刊文章,搜索关键词为“教育资金+评价”,共搜索到13篇文章,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2篇;搜索关键词为“高校财务+评价”,共搜索到182篇文章,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60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2篇;搜索关键词为“高校财务+绩效”,共搜索到124篇文章,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16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篇;从论文发表的数量上来看,对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越来越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从论文发表的质量上看,大多数文章从定性的角度研究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只有少许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但缺乏系统性,评价体系的逻辑性不够完整,最后能真正运用到实务上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总体上说,我国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理论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较少。
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指南》中,已将“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效益研究”列为国家重点招标课题进行研究,这预示着包括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在内的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高等教育经济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
(二)有关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实践尚处于自发阶段
为了了解和掌握国内高校开展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实际情况,笔者收集了江苏省省属57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近5年的财务决算表及财务决算说明书,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上级主管教育部门没有相关要求,多数高校未将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无论是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基于受托责任而进行的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还是高校管理当局基于内部改进进行的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均未涉及,而只是在每年年终决算过程中,在上报主管部门的部门财务决算中以“财务决算说明”等名义对当年高校财务收支决算、预算的执行等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充其量为描述性的财务分析,而且通过近几年各校上报的“财务决算说明”看,高校对当年财务分析水平参差不齐,格式各有千秋,只有少量高校设计了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但大多数指标是根据相关文件生搬硬套过来,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根本没有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缺乏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引导和科学管理,并受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内部管理机制行政化、高校管理当局评价的内驱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有关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付诸实践尚处于自发阶段,至今没有在高校普遍开展起来。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对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实践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相结合,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以克服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的缺少系统性、缺少全面性、缺乏体系内部指标之间逻辑性等缺点。
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目标并不像企业那样,以财务指标为根本,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显然不符合高校的宗旨。为此,我们不能将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直接引入到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当中,而应根据平衡计分卡思想和高校的战略使命,对其机构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将组织的愿景和战略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优化组织的战略实施。本文同时也参考Paul R.Niven有关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的模型,建立适用于高等学校组织特性的平衡计分卡框架,该框架以高校使命为出发点,通过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目标,将使命转化为可行的具体指标。本文具体指标体系框架的逻辑关系如下:
首先,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应以高校的使命为出发点。因为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中的财务层面并不能全面完整反映高校教育资金使用的使命是否实现,在构建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将高校的战略使命置于平衡计分卡的最顶端,作为最高的目标,评价体系的四个维度均在战略使命之下。作为教育服务组织的高校,其最高宗旨在于更好地实现高校所应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方面的使命和责任。
其次,提升顾客层面,以顾客层面为体系的焦点。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是按照高校的特有使命,通过资金使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促进社会科技的进步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这些使用效益的焦点就是顾客层面,并与使命息息相关。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提供资金的购买者与接受产品服务者通常为同一个人,亦即顾客。但对于高校而言,资金的提供者与接受服务的受益者通常不是同一人。因此,高校必须考虑将资金的提供者和受益人同时列入顾客层面,这就包括两个方面:高校内部的学生和高校外部的政府、捐赠者等(即社会公众)。
最后,其他三个层面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层面。财务层面只是为实现宗旨提供资金保障,也为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提供资金保障。内部流程是高校内部资金运营流程进行改进或再造,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学习与成长是基础,教职工的学习与成长可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开发新的科研成果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也有利于改造内部流程和实现更好资金使用的财务目标。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指标构成
本文相关指标确立工作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相关人员访谈和德尔菲式的专家打分法来完成。
首先,在明确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内涵和指标遴选及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在CNKI中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目前研究成果,参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汇总分析。
其次,根据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新内涵,分别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上述检索到指标进行合并、归类。
最后,根据德尔菲式专家背对背调查法,对四个层面的具体指标进行确认,每个层面的目标分别确认若干个关键指标。
通过上述分析以及向专家发放《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指标构成调查》,经过三轮征询之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五、指标体系实证案例运用
由于本文很多指标评价项目只能给出模糊的判断,并不能用数值确定,量纲也不同,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省属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为了获取该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的实证数据,笔者设计了《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表》,笔者将该调查表、评分标准以及某校相关基础资料提交10位专家,各位专家按本文已建立的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逐项对该校各个观察点指标按具体标准进行评分,笔者统一汇总。最后,根据汇总数据,通过采用三级综合评判,以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该校的评价等级。由于篇幅限制,下文仅列示了对该校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第二、三级评价结果:
(一)进行评价体系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以B1为元素,用L11、L12采用算子M1(·,⊙)构造从C级指标到B级指标的模糊变换L1。
L1=W1○L11L12=(w11 w12)○b111 b112 b113 b114b121 b122 b23 b124
=(b11,b12,b13,b14)
=(0.10481,0.26150,0.52954,0.10511)
同样,可得到B2、B3、B4从C到B的模糊变换L2、L3、L4。
L2=(0.24345,0.25197,0.41167,0.09287)
L3=(0.29159,0.30144,0.34692,0.06005)
L4=(0.14680,0.36210,0.33755,0.15355)
(二)进行评价体系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以目标A为元素,用二级模糊评价结果L1、L2、L3、L4通过算子M1(·,⊙),可构造从B一级指标到A目标的模糊评价。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L的最大值为0.42664,因此该校的资金使用效益评定为“一般”水平,这一评价结果与该校目前的科研、教学以及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通过评价体系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可知,该校在四个维度上的评定等级均比较低,除在“学习与成长”维度评定为“良好”以外,其他三个维度的评定等级均为“一般”;这说明该校在教育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不容乐观,通过在该校的实际调查,发现这与该校目前整体学术水平低和学校发展定位不清楚密不可分。
通过评价体系三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可知,该校除在“资金使用效率”、“教学业务流程”、“行政业务流程”、“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指标上评定等级较高外,其他六个指标的评定等级均为“一般”,通过笔者的实际调查,由于该校目前学校发展定位不清,学术层次低,导致学校社会影响不高,这直接导致该校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以及“专业课程建设”三个二级指标评定等级较低,加之学校规模的萎缩,导致其“资金的保障程度”不太高。新任学校管理者也意识到此问题的存在,从2009年开始,为提高学校的学术层次,该校开始持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强学校教学、行政的流程管理,这也是该校在这几个指标上评价较高的原因。
通过以上模糊综合评判,可以从三级至一级各个层次的分别按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判断,可以得出该校在各个指标的评定等级,从中找出学校目前存在的原因,也为管理者下一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上述实证结论表明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六、结束语
本文试图以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各层面目标的分解与指标考核,把部门目标与系统总战略目标相联系,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联系,使单一的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相统一,让高校各部门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相互驱动、相互促进,形成一系列因果关系链,从而展现组织实施战略、修正战略、实现战略总目标的完美过程。这些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需要。其应用将会对我国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上产生积极的意义。
本文所建的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缺少系统性、全面性以及体系内部指标之间逻辑性等缺点,并通过实证案例的运用,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同时该指标体系,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管理途径,同时也是政府部门了解学校教育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信息,这为促进学校科学管理以及为政府财政部门推行学校绩效拨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以下几点不足。首先,由于本文调查问卷的范围是集中在省属公办高校,因样本范围的限制,可能导致最后的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权重的确定受到的一定影响。其次,本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的可操作性也不是太强,可能会影响体系实际运用的可行性。针对上述问题,在以后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笔者认为如果在数据样本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高校类别评价的方法,这样得出的结果应该更具可比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夏鲁惠,原松梅.我国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阶段性特征[J].中国发展观察,2010(12):29-31.
[2] 李强,郭振伟.中美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59-61.
[3] 刘巧华,胡军华,刘锐军.平衡记分卡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综合,2010(8)上:36-38.
[4] PAUL R.NIVEN.Balanced Scorecard Step-by
-Step:Maximizing Perf-
ormance and Maintaining Results[M].JohnWiley&
Sons,2002:125-130.